在參謀部供職的同時,富勒寫出了許多的軍事理論著作。《大戰中的坦克》與《戰爭改革》兩本書中包含了他許多提倡進行裝甲戰的提議,這與當時的軍事思想與作戰實踐有些矛盾,世界範圍內的軍事領導人們都認為富勒作品中的理論有些極端和不切實際。1926年,富勒擔任參謀學院院長,並出版了他名為《戰爭的科學基礎》的演講集。在這段時期裏,富勒還成為同是軍事理論家的巴西爾·李德爾·哈特的良師益友,他們除了有一些政治觀點上的小分歧外,餘下在生活裏一直都是一對夥伴。

1926年,富勒在皇家總參謀部任職,繼續他軍事理論的創作。他堅持提倡突破戰理論,並對上級和同盟軍強調並依靠毫無攻擊力的保守戰而感到憤怒。他還中肯地表明了“馬其諾防線”將會成為“法國軍隊的墓碑”,1927年和1930年,富勒兩次謝絕了指揮作戰的委任,並於1933年以少將軍銜退役。他現役出版的結論性書籍《野戰條令Ⅲ》進一步闡述了他一直未曾改變的觀點,那就是坦克戰將會構成未來的戰爭世界,這個結論在大不列顛島以外極容易地就被人們接受了,就連德國與蘇聯軍隊的總參謀部也在采用並研究著這個結論。

退役之後,富勒曾進入政界一小段時間,還被選為法西斯派議會候選人,他這個時期的著作中包含了些許模糊的反猶太主義思想。同時他還作為《每日郵報》的隨軍記者報道了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亞的戰爭與西班牙內戰。在英國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富勒提出轉服現役,然而即使戰爭中的盟軍與敵軍都在研究並執行著他的理論,可他再沒被召回英國軍隊。

在戰爭結束後的和平時期裏,富勒轉向軍史,他的《武器與曆史》一書是一部研究武器發展與曆史事件之間關係的輝煌著述,而他出版的《西洋世界軍事史(三卷本)》則闡述了從遠古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軍事發展史。1966年2月10日,富勒在英國的法耳默斯逝世,享年八十七歲。富勒截止到臨終前已經出版了共四十多部作品,在報紙和雜誌上發表了上百篇文章。

富勒有一個“多骨”的綽號,不隻因為他身材瘦弱,還有他盛氣淩人的個性。他是一位才華橫溢的戰術戰略思想家,他的理論,尤其是機動的裝甲作戰理論影響了當時歐洲大部分的軍事領導者。他是一位不尋常的軍人,極其聰明並坦率直言;他還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創造性思想家,留下的作品中包括李德爾·哈特為他保存的作品,至今都非常具有影響力。雖然富勒強調突破戰的重要性和開發裝甲部隊潛在能力的思想至今都極具價值,可相比於卡爾·馮·克勞塞維茨、安東萬·亨利·約米尼、孫子這些軍事理論家的理論來說,富勒的戰爭藝術不如他們的更具普遍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