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6月5日,近衛第8集團軍被調為烏克蘭第3方麵軍的預備隊,隨後根據大本營的決定,被編為白俄羅斯第1方麵軍。
此時的德軍已根據蘇軍的進攻特點,采取了一套全新的“彈性防禦”戰術:一旦受到蘇軍的進攻威脅,德軍即撤離受威脅地帶以保存實力;待蘇軍突入後再發起突然反擊給蘇軍以大量殺傷。
針對德軍的這一新戰術,崔可夫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他決定將通常在進攻前一、兩天實施的戰鬥偵察改在進攻前兩、三小時內進行,以使德軍無法及時判明蘇軍的進攻企圖。為防止德軍脫身,崔可夫決定以不斷投入新的攻擊兵力來實施突擊的“添油”戰術,使德軍無法及時躲避蘇軍的打擊,喪失其防禦的“彈性”。崔可夫的上述想法受到方麵軍司令部一些人的質疑,卻得到了最高統帥部大本營代表朱可夫元帥和方麵軍司令官羅科索夫斯基元帥的大力支持。
7月20日,崔可夫的部隊和友鄰部隊越過蘇聯與波蘭的國境線。
23日,近衛第8集團軍攻克盧布林。7月27日,蘇最高統帥部決定下一步進攻計劃。崔可夫奉命率近衛第8集團軍在華沙以南強渡維斯瓦河並奪取登陸場。崔可夫向方麵軍司令部大膽提出了自己獨特的攻擊地點和攻擊發起時間,並向有些猶豫的羅科索夫斯基元帥立下軍令狀:如果進攻失敗,自己甘願被革職送交軍事法庭論處。
8月1日,崔可夫指揮近衛第8集團軍沿用由戰鬥偵察迅速轉為主力進攻的戰術,在自己親臨一線選定的攻擊地段發起了攻擊行動。
8月2日,崔可夫的部隊在德軍猛烈的航空轟炸下源源不斷地強渡了維斯瓦河,占領並擴大了登陸場。在緊接著的幾天時間裏,崔可夫指揮近衛第8集團軍對德軍的瘋狂反撲,實施了堅決而頑強的抗擊;在艱難的時刻,崔可夫親自率領集團軍司令部指揮人員渡過河去,在戰事最激烈的馬格努舍夫實施戰地指揮。
最終,在集團軍全體官兵們的浴血奮戰下,崔可夫終於實現了自己許下的軍令狀,牢牢地將維斯瓦河登陸場控製在自己的手中。崔可夫的近衛第8集團軍在維斯瓦河登陸場之戰的勝利,為蘇軍下一步實施維斯瓦河——奧得河戰役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最高統帥部大本營代表朱可夫元帥盛讚崔可夫“以高度的指揮藝術和決心,贏得了在維斯瓦河上奪取和扼守登陸場的交戰”;方麵軍司令官羅科索夫斯基元帥則明確指出“崔可夫的斯大林格勒保衛者們善於保衛維斯瓦河登陸場的一小塊土地”。
盡管取得如此驕人戰績,崔可夫本人卻謙虛地表示說:“這些指揮官善於鼓舞和引導士兵們去建立功勳,他們的主動精神和大無畏精神,在相當大的程度上促使戰役取得了成功”;他努力為近衛第8集團軍的各級勇士們向上司爭取到了包括“蘇聯英雄”、“一級光榮勳章”、“一級衛國戰爭勳章”、“列寧勳章”等在內的各種大量的榮譽表彰,並親自前往近衛第8集團軍所屬各部隊,向獲得獎勵的英雄們授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