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部分

4攻打戰爭的最終目標——柏林

到1945年初,蘇軍已將德軍全部趕出蘇聯國土,並攻入東普魯士境內。已陷入四麵楚歌境地的希特勒妄想與節節進逼的蘇軍進行破釜沉舟的決戰,他在維斯瓦河與奧得河之間構築了縱深達500公裏的7道防禦陣地。

為突破德軍的最後防線,蘇聯最高統帥部調集了龐大的部隊,配備了大量武器。準備在華沙——柏林方向上實施新一輪強勁攻勢。白俄羅斯第1方麵軍領受的作戰任務是從崔可夫所部駐守的維斯瓦河馬格努舍夫登陸場向庫特諾、波茲南方向實施主要突擊。

後來,由於英美聯軍在阿登戰役中嚴重受挫,為了緩解西線盟軍的壓力,蘇聯最高統帥部決定將原定1月20日的進攻行動提前到1月14日進行。崔可夫在接到提前進攻的命令之後,立即組織集團軍司令部製訂了相應的進攻戰役計劃。

到2月22日,經過蘇軍30多個晝夜的浴血奮戰,蘇軍勝利攻占波茲南。

當波茲南城激戰正酣時,崔可夫近衛第8集團軍和卡圖科夫的近衛戰車第1集團軍的主力部隊也不斷向西挺進。

1月28日,近衛第8集團軍攻入德國境內;方麵軍司令官朱可夫元帥命令崔可夫近衛第8集團軍及其友鄰部隊由奧得河向西繼續進攻。

此時,崔可夫將近衛第8集團軍的司令部西遷至普涅維,他本人則在普涅維與正在激戰的波茲南城兩地之間往返穿梭實施指揮。

1月31日,僅用一天時間,近衛第8集團軍幾乎就徹底攻克了梅塞裏茨築壘地域。自2月1日起,近衛第8集團軍開始進入森林地帶,逼近了奧得河。奧得河可以說是德國首都柏林的大門。為守住這一生死之地,德軍在此調集了重兵進行防守,並出動航空兵對蘇軍實施了瘋狂的轟炸,使崔可夫的部隊遭受了較大損失。崔可夫親臨作戰第一線指揮部隊實施強攻,於2月3日攻占了渡河的登陸場;近衛第8集團軍的攻擊部隊隨即強渡了奧得河。但隨著戰線的不斷拉長,蘇軍攻擊部隊的彈藥補給出現了嚴重問題,使得部隊的攻擊力受到削弱。

鑒於形勢的變化,蘇聯最高統帥部決定暫緩對柏林的不間斷攻擊行動,命令各集團軍擴大奧得河的各個登陸場並使之連成一體,以便下一步對柏林實施大規模的進攻。崔可夫近衛第8集團軍的任務是與別爾紮林將軍的突擊第5集團軍一同攻占德軍的科斯欽要塞。經過一係列的聯合攻擊行動,近衛第8集團軍和突擊第5集團軍於3月29日攻克了科斯欽要塞核心堡,使兩個集團軍的登陸場完全連成了一片,於是,圍攻德國柏林已是指日可待。

到1945年4月中旬,在德國東線戰場,蘇軍已在寬大正麵上前出到奧得河和尼斯河並占領了登陸場,攻占了維也納,從東、南兩麵包圍了柏林。在西線戰場,盟軍合圍了魯爾德軍集團,進抵易北河,並向漢堡、萊比錫和布拉格方向發展攻勢,距柏林也隻有百餘公裏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