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對待手裏的垃圾不能總是那麼隨意,不僅不應隨地亂丟,即便隨意扔進垃圾桶也不行,而應做好分類回收。紙、塑料、玻璃等等都要單獨放。紙可以運到造紙廠,塑料等也都有把它們處理利用的工廠,而有機物可以堆肥。這樣,城市裏就不會再出現新的垃圾山。

垃圾分類是減少汙染的重要方法垃圾是放錯了位置的資源,是終將有一天可以使用的寶貴資源,而且垃圾資源化的潛力是隨著生活水平和經濟的發展不斷增長的。目前城市生活垃圾中約70%為廚餘垃圾、果皮等有機垃圾,20%為廢紙、塑料類,約4%為玻璃,剩餘的為金屬、布類等。其中的大部分物質都具有被資源化利用的可能,合理加以開發利用就能變廢為寶。

我們每天從家裏扔出的垃圾中有許多是果皮、蛋殼、菜葉、剩飯等廚房垃圾,它們可以用堆肥發酵的方法處理為有機肥料或飼料;廢紙和塑料都可以重新回收利用;廢電池中所含的汞、鎘是汙染性極強的有毒重金屬,但回收後可提取稀有金屬、鋅、銅和二氧化錳……令人遺憾的是,垃圾分類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沒有充分實行。

在廣州建成的國內最大最先進的垃圾焚燒發電廠

白色垃圾正在成為社會性難題

垃圾分類,在許多國家特別是發達國家和地區都已實施,回收已是婦孺皆知的常識。在國外,居民把廢紙、飲料罐、有機廢物等分開送到固定地點,然後有人收集清理。物業管理會經常與居民溝通,比如寫信告訴居民:你是這個城市的居民,你就更要愛護這裏的環境;並通知大家:星期一把廢紙送到哪裏,星期二集中塑料類垃圾。

目前我國垃圾回收率低,自動化分揀設備少,分揀效果不理想。如果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直接對垃圾進行分類,就可以大大降低這些成本,提高資源回收的價值。本來,不久前我們還沿襲著前輩傳下來的對廢物進行分類後賣給回收站的做法,西方人還在向我們學習,我們卻把那麼好的傳統給丟了。

垃圾分類不是一件可做可不做的事情,而是勢在必行。大家都應該從自己做起,敦促所在社區盡早建立垃圾分類體係,並且從現在開始就做些力所能及的分類工作,如將廢紙板、廢玻璃、廢金屬、廢塑料等分類賣給廢品回收者。

垃圾,隻有在混在一起的時候才是垃圾,一旦分類回收就都是寶貝,就連那種被稱為微型殺手的廢電池也是可以被化害為利的。我們每個人都是垃圾的製造者,又是垃圾的受害者,我們更應是垃圾公害的治理者,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垃圾分類來戰勝垃圾公害。生態建築

在人類全部能源消耗中,建築耗能占據了80%,而且現代建築的發展中忽視能源消耗,比如裝有玻璃幕牆表麵的摩天大樓就是最典型的耗能建築。夏季太陽輻射透過玻璃造成的室溫升高完全要靠空調來降溫,而冬季又透過玻璃向外界釋放大量熱量。生態建築的出現正是國際建築界對這些問題作出的積極反應。

玻璃幕牆是典型的耗能建築

超高層綠色生態建築武漢清江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