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東西文化大師林語堂(1)(3 / 3)

令林語堂根本沒有想到的是,由於《開明英文讀本》、《開明英文文法》發行量巨大,不僅開明書店賺得缽滿盆滿,而且給了林語堂巨額版稅。幾本小書的收入,不僅大大超過林語堂其他著作的版稅,而且還遠遠超過他的教授工資。

當時就有媒體透露,靠開明書局《開明英文讀本》、《開明英文文法》的6,000銀圓版稅,林語堂全家搬進了上海花園洋房,汽車、電話、花園、傭人,一應俱全。

其實那6,000銀圓版稅,還隻是最初幾年的版稅。《開明英文讀本》、《開明英文文法》連續發行20多年,年年有那麼多的中學生買這兩套書作為英語課本,有人稱林語堂得到的這兩套“小書”的版稅是“天文數字”,林語堂也因此在經濟上“大翻身”。

“幽默小品”與“幽默大師”

在林語堂的“有不為齋”,我還看到《論語》、《人世間》、《宇宙風》等雜誌——林語堂主編的雜誌。林語堂不僅是教授、小說作家,而且還主編了許多文學雜誌。思想活躍的林語堂,在當時的文學雜誌和報刊上發表了許多散文、雜文。

我的年歲長於年輕一代。在我讀書的時代,從《魯迅文集》中看到點名“批判”林語堂,得知《論語》、《人世間》、《宇宙風》雜誌,得知林語堂其人。不過,《魯迅文集》的注解,卻是這樣“評價”林語堂:“以自由主義的姿態為國民黨反動統治粉飾太平,長期從事反動文化活動。”

魯迅抨擊林語堂,最尖銳的文字莫過於1935年4月20日以筆名“越山”發表於《太白》上的《天生蠻性》,全文隻有三句話:

辜鴻銘先生讚小腳;

鄭孝胥先生講王道;

林語堂先生談性靈。

辜鴻銘是前清遺老,鄭孝胥是偽滿大臣。魯迅把林語堂與前清遺老、偽滿大臣相提並論,足見魯迅對林語堂的深惡痛絕。

所謂“天生蠻性”,是指林語堂的話:“我係閩人,天生蠻性;人愈罵,我愈蠻。”

所謂“性靈”,是指林語堂所說的“性靈就是自我”。林語堂稱:“文章者,個人性靈之表現。性靈之為物,惟我知之,生我之父母不知,同床之吾妻亦不知。然文學之生命實寄托於此。”

對於發表魯迅《天生蠻性》的《太白》半月刊,我倒是很熟悉。《太白》半月刊創刊於1934年9月20日,主編為陳望道。陳望道是中共早期重要的活動家之一,馬克思、恩格斯著《共產黨宣言》第一個中文全譯本的譯者。

1962年,正在北京大學上學的我,研究“科學小品”的發展史,寫作《科學小品探源》一文,在北京大學圖書館查閱了《太白》半月刊。我注意到“科學小品”一詞在國外是沒有的,在中國則最早出現在《太白》半月刊創刊號上。於是致函當時擔任上海複旦大學校長的陳望道先生,他在複函中不點名地提到了林語堂:

葉永烈先生:

來信及大作“科學小品探源”都仔細讀過,對於先生探本窮源的精神極為感佩。

中國刊物上登載科學小品確是從太白半月刊開始。太白半月刊自始就以刊行科學性進步性的小品文為自己的任務,以與當時的論語派,以所謂幽默小品為反動派服務的邪氣抗衡的。至於“科學小品”一詞究竟是誰最先提出,我也已經記不清楚,可能是我提出,而得到太白編委諸同誌同意,並得到撰稿的諸科學家同意的。當時為太白撰稿的科學家也許比我更記得清楚。大作奉還。

並致敬禮!

陳望道

1962年12月9日

陳望道先生把《太白》創刊的目的說得很清楚,那就是“以與當時的論語派,以所謂幽默小品為反動派服務的邪氣抗衡的”。

所謂“論語派”,就是指林語堂主編《論語》半月刊所形成的派別。

所謂“幽默小品”,就是林語堂所創立、提倡的小品文。

陳望道先生本身就是左翼文化人,所以他稱林語堂是“為反動派服務的”,那“反動派”指的就是蔣介石。

“幽默”一詞,雖說早在屈原的《九章·懷沙》中就有:“煦兮杳杳,孔靜幽默。”但是屈原所說的“幽默”,意為“幽默無聲”。第一次把英文的“humor”音譯為“幽默”,是林語堂。林語堂對幽默如此解釋道:“凡善於幽默的人,其諧趣必愈幽隱;而善於鑒賞幽默的人,其欣賞尤在於內心靜默的理會,大有不可與外人道之滋味。與粗鄙的笑話不同,幽默愈幽愈默而愈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