齋醮首日,其儀範自有製度:發直符、揚幡、安監齋、敷座演經、靈前召請、立寒林所。張玄慶於壇上步罡踏鬥,觀縣城西北方隱隱有黑氣彌漫,那裏乃是三峰山下宋時象山書院遺址。
象山書院自宋時陸九淵開創象山精舍後,曆宋一朝盛況空前,宋末戰亂,學子星散,書院從此衰敗下來。入元之後,蒙元朝廷對儒家書院嚴加控製,山長、教習都是由朝廷指派,書院學子日益減少,後來象山書院近乎銷聲匿跡,到了元末戰亂之後,此地更是成了一片廢墟。
張玄慶心中已有主意,那害人之鬼魅想必與之有關。
次日,發直符,禮懺,靈前咒食。
三日,發直符,濟孤,設醮。
齋醮結束後,張玄慶隻身前往三峰山下,隻見往昔祭文安、梭山、複齋三先生祠廟,書院學生的齋舍百棟,如今剩下的隻有一片殘桓斷瓦,廢墟間依稀還能見到半截殘碑,其上碑文殘存宋紹興五年字樣,張玄慶掐指一算,已有五百餘年,心中不禁升起光陰似箭之感,世人多是生年不滿百,修行者所求也是延壽長生之道,自己若是結丹,必能延壽百載,正一道不限婚娶,天師傳承也要求自己必須留下後嗣,成道必備:法、侶、財、地,自己目前所缺的就是道侶了,可誰人能陪伴自己在修行路上走下去?
正恍惚間,眼前突現一個盛裝麗人,淒聲道:“夫君,今日你成道之日,就是你我夫妻離散之時。”
張玄慶心頭一驚,怒斥道:“大膽妖孽,敢惑我心神!”,揚手打出一道掌心雷,隻見一道雷光閃過,眼前麗人消失無蹤。
張玄慶心想這妖魅真是膽大包天,難道龍虎山天師的威名已經衰落到如此地步,區區鬼魅也敢現形惑己。
抖手燃起一道黃符,這是道門常用的覓蹤符,在妖魅曾現形之處使用,十裏之內可以追蹤到妖魅來源。隻見符篆化為一道青煙,如蛇形般飄向廢墟內那半截殘碑。
原來妖魅藏身於殘碑之內,張玄慶揚手欲再發掌心雷,碑上現出一道身影,身著襦裙、髻作墮馬,一副宋時打扮。“真人請息怒,小女子無知冒犯,望真人恕罪!”女鬼慌道。
“你這妖孽,害人性命,還妄圖迷惑貧道,實在是罪無可恕,今日豈能饒你!“張玄慶怒道。
“真人容稟,小女人本是書院山長之女,因宋末戰亂,書院為亂軍所焚,葬身火海。數百年間附身於此殘碑之上,不能遠離書院之地,並無害人性命之舉,請真人詳查。”女鬼泣聲道。
張玄慶並不相信女鬼所言,自己在醮壇所見,黑氣彌漫於三峰山處。自己剛至此處不久,就有女鬼欲惑己心神。此事未免太過蹊蹺,就算是女鬼與貴溪縣橫死的那兩人無關,但此地離龍虎山不遠,想必女鬼生前想必也聽說過天師之名,如此行為豈不是飛蛾撲火之舉,自己要滅殺她,是輕而易舉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