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7
彗星的傳說
自古以來,偶爾現身的彗星就被抹上了神秘恐怖色彩。我國民間叫它“掃帚星”,認為它會給地球帶來災難、饑餓和戰爭。當著名的哈雷彗星在1066年出現時,正是法國諾曼底公爵威廉率兵準備入侵英國的時候,後來一舉獲勝,建立了諾曼底王朝,威廉公爵夫人為了紀念這次勝利,將當時的情景編織在一幅掛毯上,圖中一方是一群諾曼底人指著彗星露出勝利微笑,另一方則是英國的哈學德國王坐在王位上望著頭上彗星,驚恐萬狀。
但是,埃德蒙·哈雷卻不相信這些迷信傳說,他曾擔任過格林尼治天文台台長。1682年,他26歲的時候,親眼見到了那顆以他名字命名的彗星,他利用牛頓的彗星軌道計算方法,分析了1337~1698年以來有觀測記錄的24顆彗星軌道,發現其中1531年、1607年和1682年的三顆彗星在出現方法、運行軌道和時間間隔上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遂於1705年斷定這幾顆彗星是同一顆彗星的反複出現,並預言,這一彗星將在1758年再度出現在空中,並且每隔76年將出現一次。後來,哈雷的預言得以證實,該彗星在1758年的聖誕之夜果然再次回歸,遺憾的是哈雷已於16年前與世長辭,無緣與他會麵了。為紀念哈雷的功績,從此,這顆彗星就被正式命名為“哈雷彗星”,這也是人類第一次預報歸期的彗星。
20世紀哈雷彗星有兩次回歸,第一次是1910年5月,地球在哈雷彗星龐大的尾巴中逗留了好幾個小時,亮度如同火星,讓人大飽眼福。第二次,1985~1986年,就遠不如上次壯觀,直到1986年3、4月份,人們才在南半球上空一睹其尊容。
彗星是個“髒雪球”
1986年,天文學家已經認識到,彗星實際上是一個由石塊、塵埃、甲烷、氨所組成的冰塊。彗核外表酷似一個深黑色的長馬鈴薯,就像一個“髒雪球”。它與地球上的小山差不多,如果在上麵作“環星旅行”,大約半天就走完了。這樣的小個子,遠離太陽時在地球上是無法辨認的,當這個“髒雪球”飛向太陽時,太陽的加熱作用,使其表麵冰蒸發升華成氣體,與塵埃粒子一起圍繞彗核成為雲霧狀的彗發和核,合稱彗頭。彗發又使陽光散射,便形成星雲般淡光的長長彗尾。這時,彗頭直徑可達幾十萬千米,彗尾長達好幾千萬千米,變得好似龐然大物,但質量卻小得出奇,絕大部分集中於彗核,隻到地球質量的十億分之一。
天空稀客、常客、過客
彗星可分為沿橢圓形軌道運動的周期彗星,以及沿拋物線和雙曲線軌道運動的非周期彗星。周期彗星循著軌道周期性回到太陽附近來,隻有在這時顯得亮,我們在地球上才容易發現它。周期彗星以200年為界,分為長周期和短周期兩種。哈雷彗星是短周期彗星的代表,它的周期是76年,下次它來到太陽附近將是21世紀60年代,猶如美國市場頗受歡迎的兒童運動衫上的字樣“哈雷彗星,2061年我將再次看到你”,表達了人們的盼望之情。雖然它如“稀客”一般,但終有回歸之時。最短的是恩克彗星,周期3.3年,從1786年發現以來,已出現過50多次,算是“常客”了。而非周期彗星就可以算是太陽係的“過客”,他們可能沿著雙曲線和拋物線從遙遠的太陽係深處來,在太陽這兒打個彎,又不知跑到哪處天涯海角去了。
哈雷彗星真貌
50個國家的900名天文學家組成了國際哈雷彗星聯測組織,除了有組織地觀測外,還第一次進行了空間現場考察,先後發射了5顆太空探測器,在非常近的距離內觀測這顆星。其中,以英法等西歐10國花了5年時間建造的“喬托”號最引人注目,它深入到離彗核隻有500多千米的地方,已進入彗發的深處,所獲得資料也最豐富、最有價值,讓人類第一次目睹了彗核的真貌:①日照率4%,比煤炭還黑,③獨具特色的噴流上千千米高,噴泉核表麵粗糙,像煤塊般極黑,核外部是由非揮發性物質組成的多孔表麵層,接近太陽外表30℃~130℃,裏麵仍存在零下70℃,有裂紋和凹坑多處,從裏向外噴射氣體塵埃流、塵氣,煞是好看。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對彗星的觀測和研究有最早、最完整的記錄,開始見於《春秋》(公元前613年):“魯文公十四年秋四月,有星季於北鬥。”比外國早幾百年,我國也有世界上最早、最珍貴的彗星圖案,這是公元前168年,長沙馬王堆漢墓發掘的帛書中所繪,比公元66年繪下的耶路撒冷上空的彗星早得多了。
彗星的風采也和宇宙其他星體一樣,逃不過年華老去的命運,一次不如一次亮麗,最後會耗損殆盡而崩解。然而,每隔一段時間,總會有另一顆光耀的彗星出現,作為“新力軍”加入人類發現彗星的名單中去。比如,我們在20世紀末發現的百武彗星及海爾·波普彗星,所以人們得以不斷目睹彗星的風姿。
神秘的哈雷彗星蛋
哈雷彗星每靠近地球時,地球上就出現神奇的彗星蛋,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1682年德國的馬爾堡,有隻母雞生下一個奇異的蛋,蛋殼上布滿星辰花紋。
1758年英國霍伊克附近名叫齊爾斯·卡拉斯的農民的母雞下的一枚蛋,殼上有彗星圖案。
1834年希臘科紮尼一隻母雞產下的蛋上彗星圖案特別清晰、規則,後來獻給國家收藏。
1910年5月17日法國一名叫阿伊德·布莉亞爾的女人家裏的母雞生下一個蛋,蛋上的彗星圖案擦不掉。
1986年彗星蛋又出現,意大利的博爾戈一戶居民得到一枚珍貴無比的彗星蛋。
彗星蛋之謎尚待解開,彗星蛋作為研究彗星的寶貝,被認為與免疫係統的效應原則,甚至和生物進化有關。火星上有水嗎
火星上有水嗎?如果有水,那麼水又在哪裏呢?
從1964年到1967年,美國對火星發射了“水手號”和“海盜號”兩個係列共8個探測器。1971年11月,“水手”9號對火星全部表麵進行了高分辨率的照相,發現了火星上有寬闊而彎曲的河床。不過,這些河床與轟動一時的運河完全是兩回事。這些幹涸的河床,最長的約1,500公裏,寬達60公裏或更多。主要的大河床分布在赤道地區,大河床和它的支流係統結合,形成脈絡分明的水道係統,還可以觀測到呈淚滴狀的島、沙洲和辮形花紋,支流幾乎全部朝著下坡方向流去。科學家們分析,隻有像水那樣的少粘滯性流體才能造成這種河床,這是天然河床,絕不是“火星人”的運河。
那麼,火星上的河水流到哪裏去了呢?這便成了當代“火星河之謎”。
今天的火星表麵溫度很低,大部分水作為地下冰存在於極冠之中。極稀薄的大氣,使得冰在溫度足夠高時隻能直接升華為水蒸氣,自由流動的河水是無法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