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8

宇宙中還有另外的地球

有天文學家在1999年7月1日出版的著名科學雜誌《自然》中稱,在遙遠的宇宙邊緣,存在著一些不為人知的與地球環境相似的行星,它們被稱為“失落的世界”。

科學家們相信,這些行星在太陽係形成初期被摒出太陽係,從而成為宇宙中的遊魂野鬼。它們那裏的氣候暖和而且濕度充足,足以維持生命的存在。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技術學院行星科學家史蒂文森表示,盡管這些地球的“孿生兄弟”沒有像太陽那樣的恒星為它們提供熱力,但它們的表麵很可能有厚厚的氫氣層,氫氣層中蘊藏著由行星天然放射作用所發出的熱量,並使這些微熱得以長期保存。

史蒂文森說,這些“被逐者”從太陽係形成過程中所獲取的熱能,即使經過幾百億年也不會冷卻。

史蒂文森強調,科學家們的這一新發現並不是簡單的推想,而是有一套完整的理論體係。早在數十年前,天文學家們就認為星際空間存在“被逐”的天體,這些天體是太陽係產生時的“副產品”。

在太陽係形成時期,與地球質量大致相同的天體被認為往兩種方向發展,一是撞入像木星那樣的大行星,二是被更大的行星的萬有引力彈射入太空。

史蒂文森關注的是那些被大行星的萬有引力拉入太空的天體,這些天體是在數百萬年前被摒出太陽係的,也就是在太陽係於大約45億年前合並之後。

因為在太陽係形成過程中的那一階段,太空中很可能充滿了氫。因此,被釋放的行星就可能被氫包圍,從而使它們能保留大致與地表相同的溫度,甚至使它們也有海洋存在。

如果沒有陽光,像地球這樣的行星內部的放射活動就會使溫度隻上升到絕對零度之上一點,但是厚厚的氫氣層卻能防止內熱逃逸,從而使被“放逐”的行星保持溫暖舒適。

液態的水被認為是與地球生命類似的生物存在所應有的條件,但不是絕對條件。史蒂文森說,那些“被逐”天體上麵也可能有火山及閃電,從而使其表麵溫度可以維持生命,並維持生命長久存在。此外,在這些行星的大氣層中,除氫以外還很可能含有甲烷和阿摩尼亞。這一切與40億年前地球開始有生命的環境相似。

不過,史蒂文森指出,由於這些星球獲得的能量隻等於地球的1/5000,因此就算有生物存在,它們也是較為低等的。

史蒂文森這樣描繪這些星球上的景象:“那裏並不完全是冰冷黑暗的世界,頻繁的火山爆發所噴出的紅色岩漿使整個大地呈暗紅色,而天空中則布滿氫雲,你在這裏可能看不到美麗的星空。”

“失落的世界”理論問世後,引起了極大的爭議,因為史蒂文森的論點目前基本上不能得到證實。那些遙遠的孤星如果存在的話,也隻能發出極少的放射熱能或無線電波,以目前的技術而言,地球上的科學家根本無法觀察到它們。

地球還有第二個月亮

英國天文學家目前發現有第二個月亮正在圍繞地球運行,這月亮雖近800年才圍繞地球一圈,但對研究太陽係星體有極大幫助。

月亮是環繞地球軌道運行的天體。英國天文學家指出,第二個月亮是一個名為“Cruithne”的星,它原是一顆在太空飛行的小行星,因受到地球和太陽的引力吸引而進入地球軌道,成為另一顆地球衛星。“Cruithne”直徑隻有3千米,其軌跡呈偏心圓型,每770年環繞地球一圈,預計能最少運行5000年。天文學家稱,他們早已知道“Cruithne”的存在,但近期才發現它原來是環繞地球而行,而這發現有助天文學家以數學方法將太陽係星體的運行歸類,以及研究小行星撞向地球的可能性。

神秘天體繞太陽運行

英美科學家們驚奇地發現,已飛行很久的“先鋒10號”宇宙探測器竟給他們帶來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一個新的天體正圍繞太陽運行。

觀測者們還沒有見到這一天體,但他們堅信它的存在,因為“先鋒10號”的軌道因它發生了變化!

如果這一發現屬實,那它將成為因重力這惟一原因而被發現的太陽係中的第二顆行星。第一次是1846年海王星的發現:科學家在1787年發現了天王星,後來發現天王星的軌道上分異常,從而發現了對其具有引力的海王星。

這顆新星是由英美天文學家組成的小組發現的,它很可能就是所謂的“Kuiper帶”天體。而“先鋒10號”的軌道數據則來自於美國宇航局“深度空間”網絡,這一網絡由一係列大型射電望遠鏡構成,目的是為了觀測太空深遠處的情況。

早在1992年12月8日,那時“先鋒10號”已飛離地球84億千米,該天文小組就發現探測器的飛行軌道出現偏差,他們一直在研究這一現象,希望找出原因。直到最近,在經過多種方法分析研究“先鋒10號”發回的數據後,他們才肯定了自己的推論:即太陽係又有了新成員。

在幾個星期的時間裏,他們力圖計算出此天體可能達到的最遠距離以及具體位置。他們初步預計,此大體是在撞上一個大行星後而被拋到太陽係邊際的。該天文小組的一位英國博士稱:“我們對這一發現欣喜若狂,它真是天文學上一個極好的標誌性事件!”

據稱,這一天體可能是在茫茫宇宙中已知的數百個圍繞太陽運行的天體中的一個,它們大都是由冰及岩石構成,且遠在冥王星之外。這些天體在行星大家族中屬於小字輩,直徑僅有幾百千米,但天文學家相信,有幾百萬個這種小行星在圍繞太陽運行,並形成一條龐大的“星帶”。1992年,天文學家發現了第一個這類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