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3月,“先鋒10號”被發射升空,它是第一個要穿過火星及木星間小行星帶飛向更遠太空的探測器。但天文學家無法知道,它是否能安全闖過這一地段。
“先鋒10號”也是第一個到達氣體行星——木星的探測器。隨後,它又成功飛離太陽的行星係統。雖然它還未進入星際領域,但這已開了太空探測器的先河。
在“先鋒10號”飛了25年後,雖然它仍在發回信息,1997年美國宇航局還是暫停了對它的監控。
今年早些時候,科學家突然發現,一股神秘的力量作用於這個“老太空旅客”,但一時又無法找到原因,後來這股力量竟將它向一個方向推移。
據悉,“先鋒10號”將在200萬年後到達金牛座星群。
華裔科學家再戰相對論
2000年5月底,《紐約時報》搶先報道了一條令科學界為之震驚的消息:華裔科學家王利軍和他的同事成功地打破光速極限,在實驗室把光的速度提高了300倍。如果這一發現得到確認,它意味著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將被徹底推翻。但6月8日,王利軍又專門出麵澄清,所謂“比光速快300倍”的研究,其實隻是傳媒在沒向他證實就發表了錯誤理解。
然而,最新一期的《自然》雜誌上刊載了王利軍等3位科學家最新的研究成果,首次證明了世界上有比光速還快的東西。這項研究由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物理學家王利軍、亞曆山大·庫茲米奇及阿瑟·道格魯共同進行,並發表在最新一期的科學期刊《自然》上。王利軍表示:“我們的研究顯示,沒有什麼東西能比光速快的觀念是錯誤的。”
這項研究成果目前並沒有任何實際上的應用,但卻讓光學物理學界大為振奮,加州柏克萊分校的物理學家雷蒙·趙表示,這是一項科學大突破,以前大家都認為比光速快是不可能的,不過事實證明了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要試後才知道。
在約二個世紀前,愛國斯坦提出真空中前進的光速是全宇宙最快的速度。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成果在未來可應用於研製超速電腦上。
事實上,除王利軍等主流科學家正在挑戰愛因斯坦外,一些“地下科學家”也在聯手攻擊“相對論神廟”。依照這些科學家的說法,相對論不僅是錯誤的,而且是對常識的侮辱,而相對論的提出者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則有欺世盜名之嫌。
一個名叫“現代物理學如何騙人”的網站貼出了大量反對從相對論到德國物理學家海森堡的“不確定原理”的文章。另一個網站上發表了自稱為偶像破壞者的斯蒂凡·馬裏諾夫的文章,由於權威的《自然》雜誌拒絕刊登他反對相對論的證據,這位奧地利的物理學家竟威脅要到英國駐奧地利大使館門前自殺。
事實上,反相對論運動自愛因斯坦於1905年就相對論發表第一篇論文的那天起就開始了,更多的科學家後來也加入到了反愛因斯坦的陣營中。
冥王星是不是塊冰
近日,美國羅斯地球及太空中心的科學家提出新理論,認為太陽係中離太陽最遠的冥王星其實不是行星,而隻是一塊巨大的冰,應將其“廢掉”。
據這個剛成立一年,隸屬紐約美國自然曆史博物館的機構稱,在海王星外是一條冰雪形成的管星帶,這其中就包括冥王星。不過大部分天文學家認為,除非有確實證據,否則冥王星將仍被視為太陽係第九大行星。
事實上冥王星一直都跟其他八大行星有所區別,它較像管星,其公轉軌道比其他行星多傾斜了17度。在1930年剛發現它時,科學家認為它的體積一如地球,但現在發現它的寬度隻有2273千米,比月球還小。
1992年,天文學家在海王星外發現由數以百計的冰和石組成的輦星,將之稱為凱珀帶,其中約有70顆分星與冥王星的公轉軌道相近。
羅斯中心稱,由於對行星沒有一致的詮釋,故應把太陽係分為太陽與5類物體:像金星、水星、地球和火星這種由高密度石質形成的細小行星;在火星與木星之間由碎石和鐵形成的小行星帶;巨大的氣體星球如土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奧爾特星雲和凱珀帶。至於冥王星,羅斯中心認為它應是凱珀帶的一分子。
該中心說,過去也有行星被“廢”的先例,如1801年被稱為行星的穀神星,後來就被重劃為小行星,因為它的寬度隻有933千米。
反對“廢”掉冥王星的天文學家說,穀神星的行星地位隻享用了1年,冥王星卻享用70多年,況且“廢”穀神星是獲天文學界一致同意的。但也有天文學家讚賞羅斯中心的勇氣,認為它比其他天文學家走前了一步。
“哈勃”望遠鏡發現超級巨型黑洞
“哈勃”望遠鏡自1990年由“發現號”航天飛機釋放到地球大氣層外太空以來,它已為人類立下了不少功勞,它已拍攝了上千萬幅照片。由於初期設計上的誤差,“哈勃”曾患“近視病”,聚焦不佳,圖像清晰度不夠,後來(1996年)經過修複,功能大大提高,圖像清晰度也有所改善。修複後的“哈勃”在前段時間拍到了宇宙深穹中清晰的類星體照片,並且還拍到了在太陽係邊緣處的隱形生命體——人類形像的氣狀生命體照片,這是十分了不起的一項功勞。因為這類照片可以作為E.T研究中認為宇宙中存在高能高智隱形生命體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