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9
室女座處女70號恒星有行星運行
馬希的報告還透露出,發現的第二顆行星是圍繞室女星座中處女70號恒星運轉,它可能並不引人注目,因為它的質量比木星的質量還要大6倍,那裏的氣候條件甚至更加奇特。
兩顆新發現的行星上,很可能是一片廣闊沉寂的世界。盡管如此,當傑弗裏·馬希和保羅·布特勒宣布他們的發現時,幾乎整個理論界都為之震驚了。大多數天文學家都投入到這一新發現中去,並努力去驗證和發展那些已得出的確鑿事實。多年來,天文學家們不停頓地進行探索和研究,用大功率的射電望遠鏡在太空中搜尋,並記錄了10多年的來自遙遠天際的無線電信號。這些微弱的信號總是在接受器上發出劈劈啪啪的響聲,天文學家們對天外生命出現的各種可能,進行過無休止的推斷和探討。但在此前,沒有一人找到確鑿證據來表明,茫茫宇宙間,除了地球人類的文明和生活方式之外,還會有生命存在。
其實,這並非說兩顆行星上肯定會存在像我們人類一樣的生命。即使這遙遠的天外世界有生物居住的話,那他們必然是一種異乎尋常、稀奇古怪的生命。他們從生到死,代代相傳,一直浮懸在半空,很可能根本就沒有接觸過地麵,要解開這些謎,用今天的技術根本不可能。因此,對待地外生命不應以地球上的概念往上套。
1000光年外藏著外星人嗎
美國兩名科技界大亨近日捐贈1200多萬美元給美國“尋找外星智慧研究所”,建立一個迄今為止最大型最先進的接收外太空信號的係統。這個係統的天線比現有的儀器精良200倍,可以幫助人類探測外太空的信息,希望有朝一日能夠揭開外星人的神秘麵紗。
47歲的保羅·艾倫是微軟創辦人之一,40歲的內森·米爾沃爾德則是微軟技術部門的前任主管。為了支持外星人探索計劃,搜集外星信號,兩人最近分別向“尋找外星智慧研究所”捐贈了1115萬美元及100萬美元,建立一個名為“艾倫電子望遠鏡集群”的係統。
天文學家們計劃在2平方千米的範圍內建立500~1000個巨大的碟形天線係統來探測搜集外星人的信號,並把這些天線與目前最先進的計算機相連接,以便對信號進行分析。這1平方千米的範圍將是“無線電靜止區域”,人們不被允許在這裏使用移動電話、電視、廣播以及其他無線裝置,因為它們發出的信號可能影響對外星信號的探測。“艾倫電子望遠鏡集群”將坐落在聖弗蘭西斯克北部400千米,距加利福尼亞大學哈特克裏克天文台3千米,計劃於2015年完成。新的電子天文望遠鏡可以365天不間斷地運作,不間斷地接收來自外太空的信息。
科學家們希望能利用新的天文望遠鏡係統探測到外星人的電視、廣播以及無線電發射信號。美國“尋找外星智慧研究所”研究員吉爾·塔特稱:“我們將利用新型天文望遠鏡探測1000光年以外的星球。”美國“尋找外星智慧研究所”現有的天文望遠鏡隻能探測幾百光年遠的星球。
美國“尋找外星智慧研究所”於1995年開始“鳳凰計劃”,通過大型電子天文望遠鏡,探測接收外太空的“聲音”,包括背景輻射、星體發出的電波以及其他雜音。科學家再將這些信號通過電腦分析,希望從中可以發現外星傳來的信息。這些電子望遠鏡直徑為40~300米不等,是世界上最大最先進的電子望遠鏡。天文學家選擇了1000個如太陽係般的星體,進行信號搜集工作。到1999年,“鳳凰計劃”已經探測過500多個目標星體,雖然仍沒有發現明顯的外星智慧訊息,但科學家們仍在堅持不懈地工作,希望總有一天能發現外星的文明。
最近幾個月,科學家們宣布在遠太陽係發現40多個行星,再一次把人類尋找外星人的計劃推向高潮,雖然這些行星大部分都非常大,而且它們的溫度也非常高,不可能有生命存在,但科學家們表示,也可能存在小的、像地球一樣的行星。除了探測外星生命的信息以外,“艾倫電子望遠鏡集群”還將尋找100~120億年前第一次出現星體和星係時宇宙大爆炸的微弱痕跡,正是當時爆炸物質的聚集形成了目前的宇宙排列。科學家還可以通過這個新型電子天文望遠鏡來追尋可能與地球發生碰撞的小行星和彗星的行動軌跡。英國著名的天文學家皮特·威爾金森表示,通過新型天文望遠鏡的探測,可以使人類想辦法保護地球免受一些碰撞。
“天外”存在生命行星
據《星期日泰晤士報》最近報道,美國天文學家首次發現另外一個擁有與地球同樣大小的行星的恒星係,這一發現可能成為支持生命存在的證據。
美國塞蒂外星情報研究所近年來一直與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及英國約德萊爾·班克天文台進行尋找外星生命的觀測和研究。
觀測顯示,這個可能支持生命存在的代號為CM“德拉科尼斯”恒星係擁有兩顆行星,而且行星運行的軌道與恒星的距離非常近,足以保證液態水的存在。這意味著,在這些行星上可能已有進化生命的存在。
在CM“德拉科尼斯”星係中有兩個小的、暗紅色恒星,星係中的行星則同時圍繞兩顆恒星旋轉。這種“二元”星係將導致日夜長短以及氣候條件的不斷變化。
領導這項研究的研究員勞倫斯·道爾表示,目前還不能確定“候選行星”的精確尺寸,但它們的直徑可能達到16900千米。相比之下,地球的直徑約為12900千米。
塞蒂研究所所長吉爾·塔特博士稱,道爾的觀測結果是宇宙中存在與地球相似的行星的有力證據。
火星發現水的跡象——火星有水就有生命
2000年6月21日,世界各大媒體都報道,美國航天局的科學家相信,他們已經找到火星有水的跡象。
對於火星是否存在過或依然存在生命,一直是科學家爭論的問題,而生命的存在首先要有水,因此確定火星是否過去有過水或仍然有水,就是人們普遍關心的問題。科學家發現火星上的馬利內利斯山穀長6000多千米,在照片上顯示的是一個從左向右的黑痕,很像一個巨大的傷痕。馬利內利斯山穀底部要比火星平均水平麵低幾千米,大氣壓力較高些,可能有鹽分很高的水在地表下麵甚至火星表麵存在。
科學家認為,他們發現了鹽分很大的水從馬利內利斯山穀穀底滲出的跡象,而且估計這種滲出是季節性的,而且不是總有,因為他們不是在每張照片上都發現這種滲出。如果這一發現得到證實,它將成為火星探索的一個轉折點。一方麵,它還會再一次引發火星是否存在過和依然存在生命的爭論;另一方麵,今後科學家必然會更加注意研究火星比較潮濕的峽穀底部地麵,在那裏尋找生命可能存在甚至依然存在的證據。此外,這一發現也會促進美國國會對火星探索計劃增加撥款,美國航天局在去年連續兩次發射火星探測器失敗後,在美國國會造成不良影響,這次發現為航天局挽回了不少麵子。
火星的大小隻有地球的1/10,白天和夜間的溫度相差很大,白天溫度為20℃,而夜間則為零下150℃。它的大氣稀薄大部分是二氧化碳,基本不含氧氣。
美國航空航天局的科學家稱他們已經找到火星上有水的有力證據。一天後,科學家們公布了更為驚人的發現——火星上不僅有水,而且可能有液態水。如果這一發現能被最終證實,它將標誌著人類對這顆紅色行星的探索有了根本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