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花茶屬山茶科,是一種常綠的小喬木,高2-5米,花朵單生於新枝的葉腋裏,隆冬至早春開花,花期較長,達5個月之久,花直徑5-6厘米,杯狀或碗狀。金花茶盛開時,花色金黃,花瓣肥厚,有臘質光澤,光彩奪目,妖豔的花朵含羞俯垂,並散發出芳香的氣息,十分惹人。

金花茶是世界上的珍稀觀賞植物,其珍貴在於金花茶的黃色色澤是能遺傳的種質資源,可以人工培育、雜交創造出優良的新黃色係重瓣大花。除了觀賞,金花茶還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它的花、果、葉中含有18種微量元素,特別是含有硒和鍺二種微量元素,可起到防癌、抗癌,增強人體免疫功能,降低血中膽固醇的作用。葉還可做飲料,花可做食用色素,木材可做器具和工藝品,種子可榨油。

但金花茶喜歡溫暖濕潤的氣候和疏鬆肥沃的土壤。因而自然分布很窄,隻限於生長在廣西邕寧、東興等地的低緩山丘。

花中壽星——千歲蘭

如果我們在南半球的非洲大陸上,離開猴麵包樹的領地,繼續向西南進發,就會見到納米比亞沿海的一片狹長的沙漠——納米布沙漠。這裏與稀樹草原相比,更顯荒涼,不但見不到高大的樹木,連灌木與小草也十分稀少,眼前幾乎是黃沙與碎石的天地。但納米布沙漠卻令植物學家感到欣喜異常,因為隻有在這裏才能見到一種世界上最珍貴的活化石植物——千歲蘭。

千歲蘭也像許多沙漠植物那樣,相貌十分奇特。它的莖既矮又粗,直徑1米左右,高卻隻有20~30厘米,就如同一隻多半埋在了土中的大蘿卜。在千歲蘭莖的頂部,由於歲月的流逝,已變得木質化了,並向下凹陷,好像一個破舊的大木盆。在“木盆”的邊緣生出兩片厚厚的帶狀葉片。每片葉寬30厘米左右,長卻達2~3米,分別向兩側的地麵彎曲,到達地麵後,又向外伸長,使頂部在沙石上日漸磨損,並因幹旱而幹枯,往往裂成許多窄條,被狂風吹得散亂而扭曲。遠遠望去,整個千歲蘭猶如一隻被巨浪衝到沙灘上的大章魚,因此人們又趣稱這種植物為“沙漠章魚”。

“梧桐一葉落,天下盡知秋。”生長在溫帶和寒帶的闊葉樹,幾乎都有葉春發、秋落的自然現象。即便是四季常青的鬆柏、翠竹及形形色色的常綠闊葉樹種,在自己的一生中也要不斷地更換綠裝,衰老的葉脫落了,新生的葉又取而代之。一株有幾百年以至上千年樹齡的古樹,不知要更換多少次葉子,才能始終保持生命的繼續。而千歲蘭的這兩片巨型葉,卻一經長出就終生不換,而且葉片的基部始終在不斷生長,以彌補頂端破損而失去的部分。那麼千歲蘭的一生有多長呢?在19世紀植物學家剛發現這種沙漠植物的時候,曾推測它的壽命可達百年,因此稱它為“百歲蘭”。但隨著歲月的流逝,一些在剛被發現時就已不年輕的百歲蘭,經過近百年的時光,仍然健在如初,令科學家大為驚奇,於是利用碳14測定了一些百歲蘭中看上去老態龍鍾的植株,結果讓人不得不給這種植物更名:被測植株中有些在納米布沙漠中活了1000多年,最老的年齡已超過了2000年。於是“千歲蘭”之名應運而生。由此可見,千歲蘭中最老的葉片壽命也超過了2000年,在植物王國中無人能與之相比。

說到沙漠植物,人們往往想到葉退化成針刺、以莖代葉進行光合作用的仙人掌。而千歲蘭這種葉片巨大又壽命極長的植物又是如何在沙漠中生活的,自然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科學家經實地考察和觀測,很快就揭開了這個謎。原來這片沿海岸分布的沙漠,受海洋冷濕氣流的影響,雖然大雨極為罕見,但牛毛細雨和濃霧卻經常光顧。潮濕的空氣自然使葉片的水分蒸騰量很低,相反,凝聚在葉片上的水分可以被千歲蘭吸收利用。千歲蘭能在納米布沙漠中生存就不足為奇了。千歲蘭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物種,屬於裸子植物中的蓋子植物綱千歲蘭目,這一目迄今隻有千歲蘭一種在非洲西南沿海存活了下來,“活化石”之稱當之無愧。

天下第一香——蘭花

蘭花幽香襲人,令人陶醉,有“香祖”、“天下第一香”之稱。人們把它比為君子,作為高潔、清雅的象征。而且素以“蘭章”來,比喻詩文之美,以“蘭交”來形容友誼之真。

蘭科是植物分類學中最大的“科”之一,種類很多,有的學者窮畢生之力,也難以區別清楚。但從大略來講,我們常說的蘭花,是“蘭屬”內的花卉,常生於山坡岩草間。它們有兩大類:一類生於地上,另一類附生生長。我們常見的蘭花大多是地生的。地生蘭,按它們開花的季節可分為春蘭、夏蘭(又名九節蘭)、秋蘭和冬蘭。

蘭花的結構與通常的花不同。通常的花有花萼、花瓣之分;蘭花的萼片與花瓣沒有區別,總稱為花被。花被由六片瓣片組成,分內外兩輪,每輪三片。

我國栽培蘭花已有二千多年曆史,曆代都有栽蘭、誦蘭的記載。近年來,隨著園林事業的發展,全國各地對蘭花進行更廣泛的引種、栽培和研究,並經常舉辦蘭花展覽。中國的蘭花還不斷傳至國外,博得了國際友人的高度讚賞。

蘭花除供觀賞外,它的花、葉、果、根還可製藥,有清熱解毒、化痰止咳、止血鎮痛等功效。

隻開花不結籽的蘭花

蘭花,自古以來被尊稱為“天下第一香”,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栽培曆史。有人說隻見蘭花開花結果,卻沒見過它的種子,所以認為蘭花是隻開花,不結籽的。其實這是人們的一種誤解。植物界中雖有隻開花不結籽的植物,但畢竟是少數。

蘭花,與一般植物一樣,開過花後就結果,果實為長圓形綠色蒴果,俗稱“蘭蓀”、“蘭鬥”,成熟後變成黑褐色。如果我們剝開果實,隻能看到一堆白粉末狀的物質,實際上那就是蘭花的種子。拿一點粉末放在顯微鏡下觀察,就能看到那些種子一般呈長紡錘形,而且數量還特別的多。有人統計過,一個天鵝蘭的蒴果,就有種子377萬粒,假若它們都能成活,那麼隻要經過3~4代,就能覆蓋整個地球。既然蘭花可以結那麼多種子,為什麼被誤認為不結籽呢?原因是蘭花的種子細如塵埃,用肉眼實在很難分清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