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蘭花種子雖多,但幾乎不發芽,一般情況下,很難用種子繁殖成一棵實生苗。其原因是多方麵的:首先,蘭花的種子成熟較遲,授粉後要經過6個月甚至1年才能成熟,還未到成熟時期,往往母株早已衰退,采種很困難,就是采到一些種子,在土壤中也很容易腐爛;其次,蘭花種子內沒有胚乳,隻有一個發育不完全的胚,外麵包著疏鬆、透明、不容易透水的種皮,胚內含有很少的養分,絕大部分為脂肪類物質,而這些脂肪類物質,在土壤中很難溶化;再一點是,據法國科學家伯爾奈的試驗,要使蘭花種子發芽,還必須有某種真菌的作用,引起細胞的分裂,才能發芽。遺憾的是,並不是每一顆蘭花的種子都能遇上適合於自己共生的真菌,事實證明這樣的幸運兒是極少極少的。
由於蘭花用種子繁殖很困難,所以一般采用無性繁殖。不過蘭花分根繁殖也不容易成活。蘭花難養,就是這個道理。幸好近幾年來用蘭花進行組織培養獲得了成功,已能繁殖出大量的試管苗,預計不久的將來一定可以在工廠裏成批生產蘭花。
水中女神——睡蓮
在熱帶和亞熱帶的池塘裏,到處可以見到一簇簇潔白的和紅色的睡蓮花朵,漂浮水麵。睡蓮有文靜的清姿,水生的潔好,人們譽它為“水中女神”。
睡蓮是睡蓮科多年生水生花卉,它有100種左右。它分為兩大體係,熱帶的睡蓮是不耐寒種,花大而美,冷天在溫室內才能越冬;溫帶的睡蓮是耐寒的品種,地下莖一般能在池泥中越冬。
睡蓮生長在淺水中,根莖短,葉有長柄,葉和花的形狀因產地品種的不同而不同。葉子有的像馬蹄,有的似圓盤,直徑小的隻有5厘米,而大的卻有60厘米,花色有白、黃、紫、青、紅或緋紅。
睡蓮原產中國、日本、前蘇聯、北美,花很小,3-5厘米,白色,下午開放,花期3-4天。
白睡蓮原產歐洲,花型較大,可達13厘米,可是重量卻很輕,每朵花還不到10克重。它迎著朝陽含苞待放,到中午怒放,傍晚閉合起來“酣睡”了。它時開時合,曆時多天,最長達半個月。
黃睡蓮原產墨西哥,午前開放,花開黃色,直徑約10厘米,到傍晚閉合。香睡蓮原產北美洲,花白色,直徑4-12厘米,上午開放,香味芬芳。
紅睡蓮原產印度,葉心髒形,呈赤褐色,直徑15厘米左右。它的習性同其他睡蓮不同,花在晚上8時開放,到第二天11時閉合,花期約三四天。
紫睡蓮,因花色呈藍紫而得名,葉呈心髒形。
睡蓮,又叫金蓮,午時蓮、水浮蓮、朝日蓮。它紮根湖底,長出的葉梗漂浮水麵,能夠隨水位升降,幅度有1米多。睡蓮花謝後,逐漸卷縮,沉入水中結果。漿果球形殼裏含有空氣,能浮在水麵隨風漂流,當種子下沉後,如果環境適宜,第二年夏天,便發芽成長成一株新睡蓮。
為什麼睡蓮會時開時合呢?
原來,這是陽光的作用。從東方冉冉升起的太陽,把睡蓮從睡夢中喚醒中午時分,花瓣展開成一個大圓盤,內側層受到陽光照射,生長變慢,外側層背陽,卻迅速伸展,超過了內側層,花就自動閉合起來。
白睡蓮的生活很有時間規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孟加拉和泰國尊睡蓮為國花,象征民族的靈慧和清雅的風尚。
花開風雪中的雪蓮
高山地帶終年積雪不化。因寒風刺骨、光照極強烈、幹旱、土壤環境惡劣等,剝奪了許多植物在那裏生存的權力。但是生命無處不在,一些植物仍然能在這種環境裏生存。
我們先來看看阿爾卑斯山上的植物,從中了解耐寒植物的一些特點。
在這裏生活的植物都很矮小。許多植物都是在地麵上匍匐生長的。如紫菀的葉子就幾乎貼在地麵上。
這些植物大多為茸毛所覆蓋。火絨草便是一個人們熟悉的例子。它的茸毛不僅使植物保暖,而且可以幫助其抵擋強烈的陽光和保證體內的水分不至於過多地散失。
這些植物還能自己產生熱量。有一種枕狀植物的葉枕裏麵的溫度比外麵要高得多。龍膽本身也可以產生熱量,使它們能在冰雪覆蓋中生長。
看來,植物戰勝嚴寒還是有許多訣竅的。
在我國西藏南部地區和四川北部,海拔4500-4800米的地帶,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天然高山植物博物館”。那裏生長著深受人們喜愛的雪蓮花。
雪蓮花,好美的名字。但它戰風雪,鬥嚴寒的本領更讓人稱絕。
和許多高山植物一樣,雪蓮株形較矮,葉子好像從地麵長出來似的,這使高山上凜冽的狂風枉施一番淫威。它滿身莖,葉絨密,像厚厚的白色綿毛,紫紅色的花序也被一層層銀白色的毛茸茸的花苞包裹著,既能防寒,又能保溫,還能反射掉一部分高山強烈的輻射光,從而使植物免受傷害。它那粗壯深長而柔韌的根係,穿插在亂石之間和粗質的土壤裏,既能吸收水分和養分,還能防止岩石塊下滑時受到損傷。雪蓮在形態上和生態上的這些特點,保證了它能在寒冷貧瘠的高山上生長發育,繁衍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