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蛀香木——樟
樟樹又名香樟、烏樟、芳樟,屬樟科常綠大喬木,高可達四五十米。葉互生,有革質,卵形,表麵深綠,有光澤,背麵青白色,入秋變為鮮紅色或橙紅色,嬌豔可愛。初夏開黃綠色小花,圓錐花序。結球形果,8—11月成熟,紫黑色。
樟樹枝葉幢幢,濃蔭蔽地,樹姿雄偉壯麗,是營造園林、防風林的理想樹種。
樟樹性喜溫暖濕潤的氣候,是亞熱帶樹種。在我國主要分布於長江流域以南各地,尤以台灣省為多。台灣是世界上樟樹最多的地方,從海拔500—1800米,形成特有的樟樹帶,占全島麵積的五分之二;樟腦的產量占世界的70%,質量名冠全球。
我國栽培樟樹的曆史悠久,至今還生長著不少珍貴的古樟。廣西全州錦塘山穀有棵樟樹,高30米,胸徑6.6米,樹冠覆蔭達10多畝,已有二千多歲。各地還有“唐樟”、“宋樟”等古樟。
樟樹是我國重要的經濟樹種,木材紋理細致,具有芳香,能驅蟲,耐濕,易加工,廣泛用於建築、造船、家具、箱櫃、雕刻等。樟樹可提製樟腦、樟油、是醫藥、化工、香料、防腐、農藥的重要原料。種子可榨油,是製肥皂的良好原料。葉可喂蠶,樟蠶絲是編織魚網的上好原料。樟腦、樟油是我國傳統出口商品,質量產量均居世界第一位。
鐵木”脊梁”——鐵黎木
眾所周知,我國廣西沙田柚,果味酸甜適口,堪稱“中國一絕”。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就在沙田柚的的故鄉——容縣,生長著一種硬度不遜於鋼鐵的樹木。這種樹木便是有“鐵木”之稱的鐵黎木。
說起鐵黎木,便有必要提提坐落在容縣城東人民公園內的真武閣。真武閣被人稱為世界建築史上的奇跡。這是因為此閣雖然重達數百噸,但不用一釘一鐵,而是徹底的木結構。
真武閣建在北靈山上,背靠繡江,麵對都嶠山,掩映在一片古榕的懷抱中,環境十分優雅。這座閣共分三層,高達13餘米,看上去很巍峨。
據史書記載,這裏曾經發生過許多次地震,還經曆過若幹次風暴的襲擊,但曆經劫難的真武閣卻仍然毫發無傷。1706年,一陣大風拔起了附近一根10米高的旗杆,周圍的牆都塌了,惟獨真武閣得以幸免。1857年,當地“地震有聲,屋宇皆搖”,而真武閣依然無損。1894年,一場台風席卷而來,連根拔起了閣旁的一些大榕樹,幾棵樹甚至被拋到了江心,鄰近的一些民宅也牆倒屋塌,真武閣卻仍是好端端的。
真武閣建於1573年,至今400多年,雄風猶存,巍然屹立,這除了它建築結構科學合理之外,還與木構件材料優良有很大關係。整個真武閣有3000餘件木構件,這些構件全都由鐵黎木加工而成。鐵黎木又稱格木,或鐵木,剛砍伐下來呈紅褐色,日子久了便烏黑油亮,光彩奪目。
鐵黎木木質堅硬,分量極重,長期埋在地下或浸泡水中也不會腐爛變形,因而,鐵黎木常被用於打造家具、建築、造船、橋梁和機械製造。
在廣西,鐵黎木的使用十分廣泛。除了容縣的真武閣外,合浦縣的大木橋等一些古建築也是鐵黎木製作的。
在植物分類學上,鐵黎木屬於豆科,它們多半生長在廣西東南部海拔較低的溫暖多雨的低山丘陵地帶,一般能長到20米高,樹幹挺直,葉片呈厚革質,有光澤。
鐵黎木不落葉,每到夏天,樹枝的頂端便長出10多厘米長的花穗,花穗上布滿了白色的小花。花開花落,到了金秋,樹上便長出扁扁的莢果。
鐵黎木的果實成熟以後便開裂,露出種子。這種子含有麻醉劑成分,可以入藥。
沙漠之敵——胡楊
沙漠對於植物來說是難以生存的地方。若要生存,最起碼它得經受得起兩個嚴酷的考驗:一是久旱。就拿塔克拉瑪幹來說,其年降水量僅為10-50毫米,還不及我國沿海地區的1—3%,這對於“喝”水量相當大的植物來說,是一著致命的殺手鐧,許多植物因此而不敢光顧。二是高溫。炎熱的夏季,烈日燒烤著幹旱的沙漠,致使地表溫度可達60—80℃,足以烤熟雞蛋。這對植物來說,無疑是“火上燒油”。
因此,在浩瀚的大沙漠裏生長的植物多為矮小的灌木和草本植物,它們以其獨特的身體條件經受住考驗。它們靠肥厚多肉的莖和葉貯存水分。一場暴雨過後,“圓桶掌”的直徑可增大1倍,被滿滿地盛上了“一桶水”。為了減少因蒸騰作用而散失的水分,仙人掌沒有葉子,早先的葉子已退化成為針刺。它們的根須發達,以利於從四麵八方采集水分。沙漠中生長的那種薩瓜羅掌的根尖距離莖部可達15米,而那種牧豆樹的根紮得更深,可以深入到30米以下的土壤裏攝取水分。雜酚灌木叢的根還具有一種保衛功能,它能釋放毒素,防止其他植物侵入自己的取水領地。
矮小的灌木和草本植物能在沙漠裏生長已屬不易,像樹一類的高大植物要在沙漠中棲身則難以想象。然而胡楊樹居然也能在此立足,成為大漠中的“王者”,其中的奧妙何在?
胡楊在我國早已聞名,而“胡楊淚”則更傳為佳話,不少作家還將“胡楊熱淚汩汩流”的情節結在他們那玄妙的故事網中,網住多情善感的人們掬一杯同情的淚。
但是,一旦你了解了胡楊戰勝沙漠的本領,你對它將是充滿了敬佩。胡楊根係發達,密如蛛網,長達20餘米。一棵胡楊樹能吸取幾十平方米內2—5米深處的地下水。它的根總是朝著水多、肥多、空氣流通的方向伸展。當一麵水源斷絕時,它便用另一麵的根係汲取水分;當水源貧乏時,它就少長枝葉,減少蒸發,一到水分增多時,又枝繁葉茂起來,恢複了生長能力。
胡楊具有非凡的耐鹽堿能力。每年的洪水給沙漠帶來了生機,同時也帶來了大量的鹽。隻有植物體內的含鹽量也高時,它才能在這樣的土壤中吸取水分。然而高鹽又會使植物“中毒”死亡。看來,這是個難解的結。胡楊很奇特,它不僅能以“高”抗“高”,還具有某種平衡的本領。當體內含鹽分過高時,它可通過樹幹的龜裂和傷口將鹽分排出,所排出的樹液便是“胡楊淚”。看來胡楊落淚並非是悲天憫人,而是對高鹽環境的一種適應罷了。
胡楊不僅耐旱、耐鹽,還具有抗風沙的能力。根深而分布廣,使它不被沙漠中的狂風刮倒。如果風沙埋住了樹幹,胡楊就能很快地從樹幹上長出大量的不定根,並在大樹附近萌生許多新的植株,甚至形成小片胡楊林,表現出了頑強的生命力。
胡楊是楊柳科中的一員,和北方常見的白楊、山楊等楊樹是“自家兄弟”。胡楊一般能長到10米多高,活到100歲左右。偶爾也能見到高30多米,需兩人才能合抱的,活到200多年的大樹。胡楊的身軀與沙漠中其他植物相比要偉岸挺拔得多,簡直是出類拔萃;沙漠中的一些植物僅在一場暴雨過後,便迅速地發芽、開花,然後死亡,這些都是曇花一現,簡直不可與胡楊百歲高壽同日而語。可見胡楊是沙漠中名副其實的“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