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安嶺之鬆——紅鬆

我國東北的小興安嶺地域遼闊,山巒起伏,林海茫茫。紅鬆是這裏的主要樹種,一直以來就有“紅鬆故鄉”的美名。

紅鬆是一種常綠喬木。它幼年時,樹皮青褐色且光滑,成年後逐漸變得赤灰,而且縱向裂開。樹皮脫落後就顯現出美麗的紅褐色的內皮。識別鬆樹,針葉的數目是最重要的依據,紅鬆為五針一束。

紅鬆抗寒能力非常強,即使在零下50°C的時候,仍能頑強生長而不受傷害。紅鬆喜歡深厚肥沃的土壤。在小興安嶺,多生長在山腹、坡麓(lù)、漫崗、河穀兩岸。

紅鬆是我國重要的經濟林木之一,被廣泛應用於建築、家具、車、船、機構、橋梁的建造上。此外紅鬆樹幹高大、挺拔,無論作園林綠化樹種,還是山野風景林木,均很適宜。

國槐和洋槐

國槐又叫槐樹,樹幹粗直,羽狀複葉,花黃白色,蝶形花冠(花瓣5片,上麵最大的1片叫旗瓣;兩旁的2片叫翼瓣,下麵2片連在一起叫龍骨瓣,花冠全形像蝴蝶),雄蕊10枚,每個都分開。果實是莢果,呈念珠狀。國槐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古代常種在宮廷或壇廟內,古書上稱為“宮槐”。常見有數百年的古樹,例如,北京景山公園內有一棵國槐,相傳在1644年李自成率領農民起義軍攻克北京時,明朝最後一個皇帝崇禎朱由檢就吊死在這棵槐樹上。槐花可以入藥,又可作黃色染料。據傳在抗戰時期,八路軍曾利用槐花將白布染成淺黃色布來製軍服。槐的果實也可製藥,槐木又是良好的嶄炭材。

另種槐樹,叫洋槐(又叫刺槐),與槐不同屬,長像與槐相近,幼枝樹皮灰褐色,皮上有深溝,枝上有刺。花乳白色,花串大而下垂氣味芳香。雄蕊10枚,9個合成一束,另一個單獨分開,我們稱它為二體雄蕊;莢果扁寬,原產北美。據說刺槐是在1900年前後才傳入我國的,首先在青島落戶,這樣算來,大約有90年多年的曆史了。洋槐生長快,繁殖迅速,初時青島的洋槐甚多,故有人稱它為“洋槐島”,後來才在各地廣泛栽種。洋槐的樹幹木材堅實富彈性,耐腐蝕性強,是做車輛、礦柱、枕木的好材料。在北方常見作行道樹或為造林樹種,栽種於荒山上。

溢香名木——檀香樹

馳名中外的杭州檀香扇就是用檀香木製成的。輕輕一搖,清香四溢,而且有“扇存香存”的特點,保存十年八載仍然清香撲鼻;放入衣櫃,可防蟲蟻。

檀香又名白檀,屬檀香科常綠喬木,原產印度、澳大利亞和非洲,我國台灣、廣東也有引種栽培。它的花初開時黃色,後血紅色。木材奇香,常作為高級器具、鑲嵌、雕刻等用材。北京雍和宮的白檀雕像——巨佛,高26米,直徑3米,由整根檀香木雕琢而成,這是舉世無雙的藝術珍品。

檀香木的刨片,可作為芳香健胃劑;樹幹和根莖蒸餾可取得檀香油,含90%的檀香醇,是名貴的天然香料。

我國海南島特產樹種降香檀名為檀樹,但屬豆科大喬木,材質堅韌致密,色澤紅潤,花紋瑰麗,香氣常存,心材降香木可代檀香。木材適於製作高級家具、樂器和雕刻工藝品。心材可入藥,名為“降香”,是優良的鎮痛劑。木材經過蒸餾可得降香油,是香料工業的定香劑。降香檀在海南省被列為特種商品材之首。需要“鄰居”陪伴的檀香樹

檀香樹是一種名貴的經濟樹木。它含有一種芳香油,叫“檀香油”,因此這種木材芳香馥鬱,而且香氣持久不散。用檀香木蒸出來的檀香油,是一種名貴的藥品,又可作檀香皂的香料。檀香木還可以用來做檀香扇和各式各樣的工藝美術雕刻品。

檀香樹的老家原在印度、印度尼西亞等熱帶地區,現已在我國的南方開花結果了。

檀香樹和我國南方常見的樹木一樣,也是終年常綠的,但它卻又與眾不同,小的時候還能過著短期的獨立生活,長大以後,如果在它的身旁不種上別的植物,它就長不好,甚至不能活下去,這是什麼道理呢?

原來檀香樹在幼苗期,主要靠自己豐富的胚乳提供養料,一般長到8~9對葉片時,養料就用完了。這時它在根係上長出一個個如珠子般大的圓形吸盤,緊緊地吸附在它身旁的植物根係上,靠吸取別的植物所製造的養料來過日子,這個時候如果找不到被吸附的植物,為它提供養料,它就長不起來,甚至會慢慢地死亡。因此,在栽種檀香樹的時候,必須在它的身旁種上被吸附的植物。由於它有這種特性,植物工作者給它起了個名字,叫做“半寄生植物”,被它吸附而生活的植物叫做“寄主植物”。

檀香樹的吸盤不是在養料用完時才產生的,而是當它的根係遇到適宜的寄主時就會產生發育起來。但是,如果遇到的是不適宜的寄主,它很少產生吸盤,甚至沒有發育健全的吸盤。

自然界的植物很多,並不是每種植物都是寄主植物,也不是凡能被它寄生的都是最好的寄主植物,根據試驗,我國目前較好的檀香樹寄主植物有常春花、梔子、紫珠、茉莉和楹樹等數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