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海上長城由紅樹、紅茄冬、海蓮、木欖、海桑、紅海欖、木果蓮等十幾種常綠喬木、灌木和藤本植物組成。它們的葉子其實仍是綠的,隻是用樹皮和木材中的一種物質製成的染料是紅色的,所以人們便把全世界分屬於23個科的這類植物統稱為紅樹。

紅樹在鹽水浸透的粘性淤泥中生活得自由自在。在炎熱的陽光照射下,退潮後,淤泥表麵的水分很快蒸發,形成了一薄層鹽殼,而下次漲潮又帶來新的鹽分。所以,紅樹的根喝的不是普通水,而是濃鹽水。鹽水進入紅樹的莖幹枝杈,使它通體是鹽。幸好,大自然在它的葉子上布下了專門從體內吸收並排出多餘鹽分的鹽腺,難怪紅樹的葉子上總有亮閃閃的結晶鹽顆粒呢。葉子非常珍惜水,它的表麵覆蓋著一層厚厚的蠟質,水隻能一點一點地慢慢蒸發。因為雖然它腳下有足夠的水,可那些水實在太鹹了,而植物汁液中的水已被淡化,是果實發育所必需的幾乎全純的淡水。沒有淡水,種子就成熟不了,就要“胎死腹中”。

在這種嚴酷的環境中,紅茄冬等植物形成了一種奇特的適應方法:胎生。一般的植物都是種子在母體內發育長大後,便掙脫“繈褓”,隨著風、水或動物等旅行到遠方,一旦自己完全成熟,做好了萌發的準備,又有了合適的水分、溫度和空氣等條件,就破土而出,開始新的一生。紅茄冬卻完全不是這樣。它的種子幾乎不休眠,還沒有離開母體植物,便在果實中萌發了。它的胚根撐破果實外殼,露出頭來,下胚軸迅速伸長,增粗變綠,和胚根共同長成了一個末端尖尖的棒狀體,好像一根根木棍掛在枝條上。有的植物則像豆莢、像羊角、像紡錘、像細長的炮彈。子葉呢,拚命地吸取母體那清淡爽口而富於營養的汁液,但隨著身體長大,它從母體吸取到的鹽分也在不斷增多。大樹把自己的孩子養上半年左右,當種子萌發形成的幼苗長出幾片葉子,根有幾十厘米長時,一陣風吹來,它便把幼小的紅茄冬從樹上抖落,幼苗就垂直地掉了下去。這大概可以算是母體的“分娩”吧。

幼苗的重心在根的中部,所以它絕不會倒栽蔥似的狼狽落下。此時若正漲潮,幼苗就直立著漂浮在水中,直到潮水退盡,它便在新地方安身立命,於是,紅茄冬的家族便占有了新的地盤。幼苗紮根於淤泥後,很快就會長出嫩葉和支柱根。它已經毫不懼怕苦鹹的海水,因為它已在“母親”身上習慣了這種鹽水。

除了鹽水不利於紅茄冬的種子成熟與萌發外,風大浪急也使幼小的根不容易紮牢。“胎生”方式能使紅茄冬的後代積蓄起足夠的力量後,再去與險惡的海浪作鬥爭,這真是善於保護自己、巧妙對敵的高招啊!

千年開花的鐵樹

“千年鐵樹開了花”,通常用來比喻極難實現或非常罕見的事情。古時候有人甚至將鐵樹開花與公雞生蛋相提並論。此外,古代民間還有“鐵樹六十年一開花”的傳說。鐵樹開花真是那麼難嗎?

鐵樹也叫蘇鐵,為常綠木本植物。莖幹圓柱狀,不分枝,高1~8米,生於熱帶的可高達20米。葉簇生於莖頂,是一種大型羽狀複葉——由許多條形小葉排列在很長的總葉柄兩側,整個葉看上去像羽毛一樣。

鐵樹的花不同於我們常見的花,它沒有綠色的花萼,也沒有招引昆蟲的美麗花瓣。雌雄異株,雄花雌花分別長在不同植株上。雄花稱為雄球花,圓柱形,單獨生於莖頂,由一片片小孢子葉組成。小孢子葉是一種具有生殖功能的變態葉,葉上有許多囊狀結構,內有花粉。拍打成熟雄球花,就有黃色粉末飄出。雌花稱雌球花,在莖頂呈半球狀,由大孢子葉組成。大孢子葉也是具有生殖功能的變態葉,結構類似於葉,但呈黃褐色,上麵長有絨毛,下方兩側著生數枚胚珠。胚珠接受了雄株花粉後受精,發育成種子。成熟的種子呈朱紅色。由於種子露在外麵,所以鐵樹歸屬於裸子植物。

鐵樹為熱帶、亞熱帶樹種,在雲南、廣東、福建等省多露地栽植於庭園中,生長發育狀況甚佳。在上海、南京、北京等地大多栽於盆中,冬季移置於溫室越冬,生長發育異常緩慢。

鐵樹樹齡可達200年。一般有10年以上樹齡的鐵樹,在良好的栽培條件下,能經常開花。在我國南方,氣候溫暖,雨水豐富,可以每年開花,花期在6至8月間。在北方盆栽情況下,雖可開花,但開花次數較少,開花期也沒有規律。所以,“鐵樹六十年一開花”並不準確。

相傳,如果鐵樹逐漸衰弱,加入鐵粉,便能恢複健康;以鐵釘釘入莖幹內,效果也相同。這便是鐵樹名稱的由來。但正如對鐵樹開花有誤傳一樣,這種方法是否確實有效,仍需進一步證實。若有機會的話,你不妨一試。

能獨樹成林的榕樹

榕樹是一種喜歡高溫多雨,空氣濕度大的常綠闊葉喬木,它遍布於我國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常見於低海拔的熱帶林中和沿海海岸及湧洲等低濕地區。由於榕樹的果實味甜,小鳥喜食,堅硬不能消化的種子隨鳥糞到處傳播,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的古塔頂上、古城牆上和古老屋頂上,都可見到由小鳥播種的小榕樹。在熱帶林的大樹上生長的小榕樹,也多數是由小鳥播種的,這種樹上有樹的奇特現象構成了熱帶林的一大景觀。

榕樹壽命長,生長快,側枝和側根非常發達。它的主幹和枝條上有很多皮孔,到處可以長出許多氣生根,向下懸垂,像一把把胡子,這些氣生根向下生長入土後不斷增粗而成支柱根,支柱根不分枝不長葉。榕樹氣生根的功能,和其他根係一樣,具有吸收水分和養料的作用,同時還支撐著不斷往外擴展的樹枝,使樹冠不斷擴大。據統計,一棵巨大的老榕樹的支柱根可達1000多條。廣東省新會縣環城鄉一棵生長在河灘的大榕樹,樹冠寬大達6000多平方米,樹冠下有上千條支柱根,猶如一片茂密的“森林”。由於這片“森林”距海不遠,成為以魚為食的鶴、鸛等鳥類日出晚宿的棲息場所,形成有名的“鳥類天堂”。

園林工作者受榕樹生長特性的啟發,別出心裁地對榕樹的氣生根和樹冠進行誘導、整形,使它成為庭院綠化中的一種奇特景色,和富有嶺南特色的盆景。

除了榕樹以外,還有棕櫚科的伊利亞棕、露兜樹科的露兜樹、桑科的剛果桑、木麻黃科的蘇門答臘木麻黃和第倫桃科的第倫桃等樹木,也能長出支柱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