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7
發光洞
在新西蘭的叢山之中有許多奇異洞穴。
這些山洞,不像常見的洞穴那樣黑漆漆、陰森森地令人感到害怕,而是明光熠熠,洞中的一石一景也都清晰可辨。當然並不是人們在洞內裝了照明燈之類的東西。然而,當人進入洞內,隻要發出腳步聲,便會像是突然觸動了什麼開關一般,頃刻之間,亮光消失,一切全都歸於黑暗。靜靜地耐心等待一些時候,漆黑的洞頂上又會突然亮起一點“星光”,接著此呼彼應,“眾星”一顆又一顆地在洞頂出現,直到萬光齊放,照得整個洞穴晶瑩明亮,仿佛所有岩石都在發出淡淡的光芒。
這些有趣的發光洞是怎樣形成的呢?原來是新西蘭一種特有的蠅類幼蟲在作怪。這種蟲以洞為家,並在洞頂上、石縫中結網發光,坐待那些趨光性的小蟲自動投入羅網中。然而,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這種蟲本身又是許多鳥類捕食的對象,因此為了自身的安全,它們對聲音特別敏感,一有動靜,便立即熄“燈”隱匿,直至感到威脅已經解除,它們才重新發出光來。
發光洞的秘密雖已被揭曉,但人們對它仍非常感興趣。燕子洞
中國著名自然保護區神農架主峰北麓屏障天門埡被稱為“華中至脊”,就在它的旁側海拔約2200米的地方,還有一個神奇的洞。因為每天有成千上萬隻燕子在洞裏穿梭飛行,所以又叫它燕子洞。燕子洞高達20米左右,深度無法計算。據說,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人走到洞的盡頭,因為洞內十分潮濕和寒冷。即使在炎熱的夏天,洞內也是冷風颼颼,進洞50米就一片漆黑。然而,那些燕子卻照樣飛來飛去。奇怪的是,燕子飛來飛去從來不會碰到人或物。這裏的燕子與其他處的燕子不同,它體形短小,呈麻色或黑褐色,羽毛有金屬光澤,為什麼不會碰到人和洞內障礙呢?原來,它有一種特殊的本領——不靠眼睛導航,而靠嘴裏發出的“超聲波”。
燕子洞的秘密還有許多,等待人們去探索研究。奇形怪狀的石頭
風雲石福建東山島上的銅山風動石,好像一顆碩大的石桃,屹立在一座大石盤上,大風襲來會左右搖晃。如果有人仰臥在石盤上,翹起腳蹬推這塊巨石,也能使石身晃動。古人譽之為“天下第一奇石”。
說重就重的石頭據史書載,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三月,在樂安的一個地方,突然從地上升出一束光,直衝上空,光又大又亮,像火炬。那地方的鄉民,找到光束的發射處,挖掘下去,得到一塊鐵黑色的石頭,有鬥樣大,直徑近一尺,敲打它,有聲音,若是要抬動它,不聲不響,輕輕地一抬就起來了,若是在抬的時候,有人說話,說它有多重,那麼它就會變成多重,就是用再大的力氣也無法抬動它。
香石廣西西北部一個村落的山路上,路上經常聞到一股誘人的茴香味,舉目環顧四周並不見茴香樹。由香引路,才發現芳香來自路旁的一塊頑石。人們用手掌在石上磨擦,掌中也留下了茴香味。
烙餅石雲南省貢山縣丙中洛鄉青拉筒附近有一種石板,它一般深埋在背風背陽的地方,青黑色,剛挖出來時特別嫩,可用刀削成各種形狀。當地怒族群眾,用這種石板烙粑粑。一般石板燒後澆上水就裂,但這種石板火燒不壞,水澆不裂,而且烙粑粑時也不用放油,粑粑不會黏在石板上,烙出來的粑粑特別鬆軟,味道也特別好。烙餅石很耐用,一般都可以使用3年以上。
臭石明嘉靖年間(公元1522年——1566年),有位名叫楊最的射洪籍名宦在雲南做副使,某年回鄉探親,千裏迢迢命人從雲南曲靖縣運回一宗物件,鄉人揭開遮布一看,竟是一塊看上去極平常的石頭。石呈瓦灰色,高1米左右,一人可抱,所有的人都感到驚訝。楊大人向鄉人解釋:這是一塊奇石,若用鐵器或堅硬物件敲擊,即會發出腐蛋般的臭氣來。鄉人當場試之,果然如此,在場者皆拍手稱奇。後人便將這塊石頭稱作為“臭石”。但為何臭卻不清楚。
發光石距湖北省南漳縣冷水河陳家屋約1裏左右的地方,有一巨石聳立,高約50米,石身圍約150米,人稱它為“天柱石”。每逢雷電時,石峰處產生電荷而發光,因此人們又叫它為“天柱燈”。天柱石周圍長著綠樹,景色宜人。
木化石據史書載,明成化年間(公元1465年——1487年),金華永康縣一座山上的亭子旁,有一棵枯鬆,因年歲太久被大風刮倒後掉到了池水中,奇怪的是,枯鬆竟然變成了一塊石頭。人們感到很驚奇,覺得不可思議,於是有人撿了一些沒有掉落到水中去的鬆樹餘枝,扔到池水中,結果這些枝幹及樹皮也變成了化石,並且比原先堅硬得多。風動不倒石之謎
石頭也許是地球上最平淡無奇的東西了,然而,有些石頭的特性和不尋常的身世來曆卻也著實讓人不可思議。譬如,在福建東山島銅山古城東門海濱的懸崖峭壁之上,有一塊奇石——風動不倒石。此石高4.73米,寬4.57米,長約4.69米,形似古猿人的頭部化石,斜立於一塊臥地盤石上,兩石吻合點僅0.33米見方。
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遊客或合力以雙手推之,或運氣以兩足蹬之,都隻能使它搖晃,而不至翻倒。如果找來瓦片置於石下,選擇適當位置,一個人就能把這碩大的奇石搖動起來。此時瓦片“咯咯……”作響,須臾則化為粉末,奇石搖動的軌跡就更為明顯。
令人百思不解的是,力量可以使它晃動,而無形的風竟也能使它搖晃。更叫人稱奇的是,“七七事變”後,日軍陸海空部隊3次武裝血劫東山島,連風動石也不放過,他們動用軍艦把鋼索係於石上,開足馬力企圖把奇石拉倒。突然,“嘣、嘣……”幾聲,鋼索斷為幾截,日本人的妄想也隨之斷了。
真是奇怪,這塊石頭與所踞的石塊接觸麵那樣小,是什麼原因讓它穩穩站立而不倒下呢?隨聲起落的巨石
有兩塊隨聲起落的巨石存放在印度西部的希沃布裏村,希沃布裏村有座安葬800年前逝世的伊斯蘭托缽僧庫馬爾·阿利·達爾維奇的聖祠。這兩塊吸引世界各地遊客前往爭睹的聖石,就並排放在聖祠前的陳舊台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