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塊聖石大的一塊約重90公斤,小的一塊略輕些,而且隻能男人上前接近。隻要人們用右手的食指放在巨石下,同時異口同聲且不停頓地喊著“庫馬爾·阿利·達爾維-奇―奇-奇”,發奇字的聲音拖得越長越好,這樣,沉重的聖石就會像活人般地頓時從地上彈跳起來,懸升到約2米的高度;直到人們無法喊出達爾維奇的名字時,它才會落回到台階上。聖石升高過程,可以反複數次。
據記載,這巨石的升空方法是達爾維奇生前透露給人們的。八百年前,聖祠所在地原是一座健身房,那兩塊巨石是供摔跤手來練習使用的。達爾維奇小時侯就經常光顧這裏,他常常顯示出自己過敏的生命機能和超人的力氣。許多年以後,健身房被拆除,達爾維奇這位伊斯蘭教徒對周圍的人說出了這樣的秘密:“那兩塊巨石即使你們使出全身力氣也未必舉起,除非你們重複叫我的名字。”他還告訴人們,用一根右手手指就可使那塊大的巨石升空,而那塊小的岩石隻需用九根手指頭同樣也能使它升起。至於更多的秘密,達爾維奇則隻字未提。
從那個時候起,人們就一直沿用達爾維奇教給的方法來使岩石騰飛。
沉重的岩石飄然離地的秘密何在?難道人們采用的特定方式能夠改變重力作用麼?人們統一使用右手的手指、統一發出共同的聲音,這究竟能夠與重力發生什麼樣的聯係呢?千聲洞
在濱城郊區幾十裏遠的一座群山深處有一個奇怪的洞穴,洞裏光線幽暗,甬道曲折狹窄,20米處從一橢圓形洞口處透出微弱亮光,四周洞壁由無數集聲器堆砌而成。進入小洞口後,裏邊有一大長圓形巨洞,猶如在巨形雞蛋殼內,四壁上布滿細密的小方孔,小方孔中透出暗藍色幽光。洞內寂靜無聲。洞中有一塊有小方孔的四壁的中間地段,如果進洞的人踏上去,洞內的寧靜立刻被打破,有類似拉風箱的鼾聲,接著是嗑瓜籽的喳喳聲、劇烈咳嗽聲、砸夯式的腳步聲,還有刺耳的哭聲、怪笑聲、叫罵聲、口哨聲、哀嚎聲,這些怪聲似乎是從腳下的小方孔中發出來的。難道四壁的集聲器是收集這些人間噪音的收集器不成?在巨洞中央,除上噪聲外,又有野獸聲、風雨聲、重磅炸彈爆炸聲、雷聲等聲音通通響起。細聽起來,裏邊夾有驢叫聲、馬嘶聲、豬嚎聲,此外,還有汽笛聲、馬達聲、警報聲、槍炮聲等。這些噪聲的響聲越來越大,由80dB(分貝)到120dB、140dB,很快就超過人耳所能承受的極限。最後這些聲混合在一起,成為名副其實的噪聲發生器。
這些謎一般的自然現象都有待科學人員的進一步破解。霧洞
河北省讚皇縣境內有一座嶂石岩的主峰,名叫黃庵瑙,在它的一個草木蔥蘢的山凹裏,有一山洞,由於它一年四季不斷地湧出濃濃淡淡的霧,所以當地人稱它為“霧洞”。從清晨起,那洞口冒出的霧又濃又白,像山野裏升起的炊煙,湧流不斷。它像煙柱似地翻卷、上升,等升騰過山頂幾十米,霧頭便不再上升,似乎前麵被什麼東西攔住了扶搖直上的路,於是,便緩緩地向四周彌散開去,其形狀像一朵瑰麗的蘑菇雲!一會兒,風吹了過來,蘑菇雲悠悠飄去。這時,環顧四周就會驚訝地發現,在遠遠近近、高高低低的大小峰巒,林海樹梢,那大團大團飄動遊弋的雲彩,全是從這裏飛出去的,這飄遊在廣闊天宇的雲霧,竟源自這黃庵瑙的霧洞。死亡沙漠
在阿富汗的西南部,全都是一望無垠的沙漠,其中最有名的是“死亡沙漠”。在1000年前,那裏曾有過一個大城市,因為在那兒發現一條一度圍繞皇宮的城牆,長9英裏,高20英尺,厚6英尺多。大略計算一下,這條牆至少是由6500萬塊磚築成的。
“死亡沙漠”寬超過兩百英裏,沒有路。晚上,有時候可以看見一隻羚羊悄悄在月光下經過,也可以聽到可怕的狐狼叫聲。在接近沙漠邊緣的時候,才能夠見到狐狸和狼。在沒有狂風吹沙的晚上,阿富汗的沙漠之夜,確實非常美。
在沙漠裏最奇怪的事是,喪生的人大部分不是被熱死、渴死,便是被淹死。因為在沙漠邊緣,一年中有一、二次豪雨,盈溝滿穀,水升到30英尺高。紀元前325年,亞曆山大的軍隊,大半都是因此喪生的。除了這暴發的洪水以外,還有一個最大的危險是泥淵:這個泥淵中的泥粘如漆,並且深無底,上蓋有沙層,看不到一點危險的痕跡。如果失足掉下去,就遭滅頂而被葬於泥沙之中。為何黃河拐九十九道彎
黃河以母親河居稱的同時也以它誇張的曲折度而聞名於世,因此它有“黃河九十九道彎”之說。
它在青藏高原上,就繞著積石山,做了一個180度的大回環。到了甘肅以後,它沒有按照通常的習慣向東流,而是舍近求遠,繼續北上,流到內蒙古鄂爾多斯高原兩側,先向北,後向東,而後向南,又來了個180度大回環,在陝西的潼關拐了一個90度直角,向東奔入大海,形成一個巨大的“幾”字。
黃河河道的走向有兩處令人不解。一處在陝西與甘肅的交界處,這裏,黃河本來可以自西向東流進渭河,卻被一座不高的山嶺——鳥鼠山分隔開來。另一處在內蒙古托克托(即河口鎮)以東到涼城一線,這裏黃河本來可以順直地向東流入永定河上遊的洋河,再流往天津入海,卻偏偏南下,繞了一個很大的彎子。
因此,人們推測,在遙遠的古代,黃河可能是從渭河東流入海的。與此同時,還有另一條河流繞過鄂爾多斯高原,在托克托向東流入岱海盆地,進入永定河上遊的洋河,在天津流入渤海。
這種說法是有一定根據的。因為直到今天也可以看到,渭河寬不過百十米,兩岸卻有兩層高高的階地,每層階地相對高差都在20~30米以上。階地是當年河流留下來的遺跡。當爬上高高的二道塬時,距離渭河岸邊已經有好幾千米。憑今天渭河的水量,不管怎樣也不可能造成這樣寬闊的河穀。
人們推測,大約在距今2000多萬年到500萬年的新第三紀時,黃河本來是沿著它的支流洮河上溯,再穿過鳥鼠山,進入渭河的。由於後來鳥鼠山一帶發生地殼抬升,阻斷了古黃河上遊與渭河的聯係,它隻好改道北上,流入當時的另一條河流,也就是今天的黃河。至於托克托黃河彎曲的原因,大概也是地殼運動造成的吧。但所有的一切都隻是推測,沒有一個可以確切的證據,以至直到今天黃河為什麼有九十九道彎也仍是一個謎。黑竹溝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