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2

粘菌“植物”之謎

1992年8月,陝西省周至縣尚村鄉張寨村農民杜戰盟,到鄰縣永安村邊的渭河中打撈浮柴。

偶然,他感到左腳踩著了一大塊軟乎乎的東西。他把它拖到河邊一看,原來是一堆“爛肉”似的東西。在夥伴們的幫助下,他把這團“爛肉”拉回家,一秤有235公斤。

他切下一小塊煮食,味道獨特,十分好吃。但沒有想到,3天後,“肉團”已長成35公斤。

杜戰盟一家驚訝不已。他隨即趕到縣城,向有關部門報告了這一怪事。

西北大學生物係教師楊興中聞訊後,匆匆趕到杜戰盟家中。他看著那個奇怪的東西放在一個盛滿水的大鐵鍋中。經測量,長75厘米,寬50厘米,周長110厘米,通體為褐黃色,局部呈珊瑚孔狀;內部呈白色,有明顯分層,手感柔軟。這位從事生物教學和研究的老師一下愣住了。他也弄不明白眼前的“怪物”是什麼。

西安市市長崔林濤指示,由市科委組織西北大學、西安醫科大學、西安動物研究所等科研單位進行鑒定。

經生化、生理、動物、植物、細胞、微生物、真菌等方麵的13位專家從呼吸、蛋白質含量、活體培養、動物、植物器官和真菌分離等方麵對其進行了測定,結果卻令專家們驚喜萬分。

這團“爛肉”既有原生動物特點,又有真菌特點,是世界罕見的大型粘菌複合體,也是我國首次發現的珍稀生物,有較高的科學研究價值。

目前,粘菌的研究在國際上還是項空白,屬於世界生物或植物學領域的一大攻關課題。但是,粘菌曠世罕有,全世界僅有我國唐代珍貴文獻和1973年美國達拉斯加有過兩次類似的記載和發現。唐代的記述簡單,不足為科學鑒定的依據。

美國的發現,由於對粘菌保管不善,3個星期便死去,美國研究人員後悔不迭。

1992年10月26日,日本明仁天皇訪問西安市。參觀了這個大型粘菌複合體,在海洋生物研究方麵有著很深造詣的明仁天皇,用手觸摸這個“怪物”說:“謝謝你們讓我參觀這樣稀有的東西。”

據西北大學的專家們說,該生物還活著,並且已經長到39公斤。研究人員把它放進一個放有自來水的大玻璃缸中,它仍然以3%的增長速度生長著。

據有關文獻記載,粘菌屬粘菌門,是介於動物和植物之間的一類生物體。生活史中,有一段具動物性,有一段具植物性。

究竟粘菌是植物還是動物,因為它罕見稀有,人們對它研究甚少,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由於它至少具有上述兩種物體的特征,因此有很高的研究價值。植物“吃”動物

據不完全統計,自然界有500多種植物能“吃”動物,其中豬籠草和冬蟲夏草就是兩種專食動物的奇妙植物。

豬籠草,生長在我國華南一帶,它的“吃”蟲技藝非常巧妙,它葉片中脈長著卷須,可以用來攀著其他東西向上生長。

卷須的頂部長著一個像瓶子樣的囊狀物,瓶口上有一個能開能關的“蓋”子,“瓶”內裝有一半的平時下雨留下的水液。同時,“瓶”內能分泌出又香又甜的蜜味,愛探險的小昆蟲想鑽進去偷吃蜜,結果豬籠草憑著靈敏的感覺很快合上“瓶蓋”子,同時用早已分泌的物質把小昆蟲死死地粘住,美美地飽餐一頓。然後,它再打開那隻“瓶蓋”,用同樣的方法等待著第二、第三、第四個“客人”的到來。

冬蟲夏草植物吃動物的方法又不一樣,因為冬蟲夏草是一種真菌,它屬於囊菌綱,是靠寄生在鱗翅目昆蟲蝙蝠蛾的幼蟲身體中生長的。當冬天,幼蟲躲在土壤中,冬蟲夏草菌就侵入幼蟲的體內進行生長,並分解吸收幼蟲體內的物質,生長成菌絲體。通過從冬天到夏天這段時期,菌絲逐漸把幼蟲內部的肌體全部“吃光”,最後隻剩下了死蟲的一層皮,裏麵全是生長較結實的菌絲體。奇妙是在夏天,菌絲體還從“蟲”子的嘴頭部長出一根“棒子”,像植物剛出土的葉芽,可這裏麵隱藏著冬蟲夏草的繁殖後代的種子——子囊孢子。這樣,它就完成了自己的一個生長周期。所以,人們說,冬蟲夏草冬天是蟲,夏天是草(菌類植物)。

植物吃蟲在自然界普遍存在,如人們還發現蘇雲金杆菌能在一些害蟲的肚子裏生長繁殖,白僵菌能像冬蟲夏草似的“吃掉”大豆食心蟲。

長期以來,人們隻知道植物能吃動物,但植物沒有嘴巴,它到底怎麼吃?人們眾說紛紜,象冬蟲夏草等菌類植物,一般以寄生方式來分解吸收蟲體物質還比較好理解,但像豬籠草等類似植物,是如何分解吸收動物體內物質,目前還很難說清楚。植物情感之謎

本世紀以來,蘇、美、日等國科學家在進行大量植物實驗後認為,植物也有“頭腦”,不僅會表露情感,還能忍受痛苦、饑餓,並且具有同情心。蘇聯莫斯科農學院的實驗人員,在把植物根部放到熱水裏時,“聽”到儀器立即傳出植物絕望的“呼叫”。植物的“愛”,使它們可以共生:洋蔥和胡蘿卜,大豆和蓖麻、玉米和豌豆、紫羅蘭和葡萄……,不但可以“和平共處”,而且還能造成互為有利的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