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它的果肉裏有一種糖蛋白,這種糖蛋白能使人的味覺在一段時間裏對什麼味都覺得是甜的。
現在人們利用神秘果的這種能改變人味覺的神秘特性,去消除野果汁中的酸味,並用它製成供糖尿病人食用的甜味劑等。楓葉變紅的秘密
提起植物,人們會首先想到綠色。可是,深秋時分卻常常見到滿坡楓葉一片火紅,正所謂“霜葉紅於二月花”。
楓葉原來是碧綠的,到了一定的時候就漸漸變紅了,這是因為楓葉內有“花青素”的緣故。花青素本身是五色的,但遇酸呈紅色,遇堿呈藍色。楓葉是酸性的,所以到了深秋就變成紅色。那麼,花青素又從何來呢?由於光合作用,樹葉合成澱粉,澱粉又變成葡萄糖,分別輸入樹木植株的各個部位去做養料。隨著氣候轉涼,葉子輸送養料的能力逐漸減弱,樹葉中所含的水分也在逐漸減少,唯獨葡萄糖滯留在葉片裏。糖分積累多了,便形成了花青素。花青素含量增高的楓葉,葉綠素在氣溫低的條件下,不斷分解,於是葉子就變紅了。牡丹的由來
牡丹由於其雍容華貴、豔壓群芳被尊為我國的國花。牡丹花在很多地方都種植,尤以河南洛陽、山東菏澤最為著名。
牡丹是著名的觀賞植物,宜寒畏熱,喜燥惡濕,原產我國西北部。後久經栽培,其產地已遍及我國大部分地區,其中洛陽牡丹備受人們推崇,自古被譽為“天下第一”。
據舊小說《鏡花緣》描述,洛陽牡丹是從長安被貶而來。武則天賞雪酒醉,強令百花一夜之間全部開放:“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次日,萬紫千紅開遍,唯獨牡丹不買賬。女皇大怒,貶牡丹於洛陽。後來她移駕東都,見北邙牡丹盛開,一時大怒,下令燒山,致使花卉俱焚。但牡丹的根是燒不死的,到來年,花照樣開放。
由此可見,牡丹被尊為“花王”,不僅僅是因為她的國色天香、濃姿貴彩、豔冠群芳,更重要的是,人們賦予她那種不肯阿諛權貴逢迎邀寵的品格,為百花所不能及,實在難能可貴。茉莉花的由來
江蘇民歌《茉莉花》,不僅國人喜歡唱,而且走出國門,成為世界人民傳唱的經典之作。那麼茉莉花在我國是如何由來的呢?
茉莉花又名抹麗、茉莉,是木棲科常綠木本花卉。其花雖無驚人豔態,然而清香純潔,從夏到秋開花不絕,所以古人稱茉莉花為人間第一香。
茉莉花原產印度,早在1600年前的漢代已由西亞傳入我國,初時作為藥用和觀賞植物栽培。茉莉花又經常被串成花串作為頭飾,幽香清雅,別有風韻。宋代詩人蘇軾就有“暗香著人簪茉莉,紅潮登頰醉檳榔”的詩句。茉莉花在宋代已廣為栽培。據宋代《閩廣茉莉說》中記載:“閩廣多異花,悉清芬鬱烈,而茉莉為眾花之冠。嶺外人或雲抹麗,謂能掩眾花也,至暮則尤香。”而後的《本草綱目》和《群芳譜》對茉莉花的藥用價值及其栽培管理和繁殖方法都作了比較詳細的記載。幸福的聖誕樹
聖誕節快到了,家家戶戶都精心挑選了一棵樅樹帶回家裏,然後用各種飾物將它裝扮成美麗的聖誕樹。
森林裏有一棵小樅樹卻總是很不高興的樣子,因為到現在為止,還沒有人選他做聖誕樹。小兔子看出了小樅樹的煩惱,就對他說:“你現在還很小,等你再長大些,一定會成為一棵最最可愛的聖誕樹的。”哪知小樅樹聽了卻傷心地說:“不,我永遠也做不了聖誕樹了。”
“這是為什麼呢?”小兔子奇怪地問。
小樅樹忍不住掉下了眼淚,說:“因為我是一棵殘廢的小樹,我的樹幹不夠直,誰會願意選我做聖誕樹呢?”
小兔子決定幫助小樅樹,讓他快樂起來。他把小樅樹的煩惱告訴了森林裏的朋友們,並約定好在聖誕節的前夕給小樅樹一個驚喜。於是,在聖誕節前一天的晚上,一件令人出乎意料的事情發生了:小兔子把許多美麗的黃葉掛在了小樅樹最低的枝條上,小鬆鼠把紅色的草莓點綴在樹枝之間,森林裏每隻鳥兒都從自己身上拔下一根最漂亮的羽毛掛在樹枝上,鹿媽媽把一些閃閃發光的冰球掛在了樹頂上……
聖誕節的早晨,當第一縷陽光照在小樅樹的身上時,他簡直美極了。連太陽公公都說世界上再也沒有比這更美的聖誕樹了。小樅樹高興地對大家說:“啊,你們把我打扮得太漂亮了!謝謝你們實現了我的夢想!我決定永遠都做你們的聖誕樹。”森林裏響起了一片歡聲笑語。見血封喉樹
我國西雙版納地區的傣族人,習慣用箭毒木的毒汁製造毒箭打獵。這種毒箭殺傷力很強,野獸一旦中箭,見血即死,因此人們叫它“見血封喉”。
箭毒木是一種高大常綠喬木,屬桑科植物。樹高25—30米,樹幹通直,樹冠龐大。葉呈橢圓形,有十幾厘米長,春夏開黃花,秋結紫黑色肉果,有蜜味花芳。樹皮和葉子中有白色的乳汁,內含強心甙,有劇毒。如果進入眼中,眼睛頓時失明;一旦進入血液,能使肌肉鬆弛,血液凝固,心髒停止跳動。
1859年,英國軍隊入侵東印度群島,婆羅洲的土人把蘆葦薄片的一端削成箭頭,蘸上箭毒木的汁液射向來犯者,英軍紛紛倒斃。在美洲、非洲和歐洲的土人,都有用這種毒汁製造武器來抵禦外來入侵者和捕獵野獸的曆史。由於箭毒木的毒性強烈,有人稱它為“死亡之樹”。這種樹木具有藥用價值,已被我國列為國家三級重點保護植物。
箭毒木大多分布在赤道附近的熱帶地區,我國的海南島、雲南和廣西、廣東等地也有少量分布。植物的“化學武器”
1981年,英國東北部的一千萬英畝橡樹林的橡樹葉,被舞毒蛾啃得精光,可是到了第二年,那兒的舞毒蛾突然銷聲匿跡,而橡樹葉恢複了生機。科學家分析橡樹葉子化學成分後發現,原來舞毒蛾咬食之前,橡樹葉子含有的單寧物質數量不多;咬食後,卻大量增加,舞毒蛾吃了含大量單寧的橡樹葉後,單寧與舞毒蛾胃裏的蛋白質結合,使舞毒蛾渾身不舒服,行動呆滯,結果不是被鳥類吃掉,就是病死。另外,在美國阿拉斯加原始森林,大量野兔威脅著森林,使之瀕於毀滅。但是,出乎意料的是野兔突然集體生起病來,最後消失,而森林重新繁茂起來。原來是因為樹的葉芽中含有一種“萜烯”的化學物質,野兔吃後生病死亡了。
這說明,植物也有知覺,當它遭受蟲獸侵害後,會立即生產自衛的“化學武器”,共同殺敵。那麼植物之間是怎樣聯絡而製造同一種自衛“化學武器”的呢?這仍是個謎。堅硬如鋼的蜆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