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7

長壽草

萬年青是中國傳統的以觀葉賞果為主的花卉,曆來被人們看作吉祥長壽的象征,常常在保健食品或長壽藥物的包裝上,用作引人注目的商標。

萬年青原產於中國、日本,又名冬不凋草、鐵扁擔、斬蛇劍等,屬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莖粗短肉質,株高約50~60厘米。葉叢生於根莖上,闊帶形,革質肥厚,全緣波狀。花軸自葉叢中抽出,高10~20厘米,穗狀花序頂生,於春夏之交開花,初為淡綠白色,後因品種不同而變成黃色或桔紅色。結成球形漿果,紅果綠葉相映成趣。因它常青不凋,所以稱它為萬年青、冬不凋草。

萬年青主要的栽培品種有葉緣黃色的金邊萬年青,葉緣白色的銀邊萬年青,葉麵有白斑的花葉萬年青等,常被人們作為居室、客廳、會場講台的裝飾陳列佳品。

萬年青在中藥裏叫“白河車”,性寒味甘苦,有清熱止血、消腫解毒、強心利尿之功。對砒霜或鴉片中毒有醒解作用。民間常用萬年青根、葉為草藥,內服治療跌打損傷、咽喉腫痛;外敷治療毒蛇咬傷、乳腺炎等症。防蛀香木

樟樹又名香樟、烏樟、芳樟,屬樟科常綠大喬木,高可達四五十米。葉互生,有革質,卵形,表麵深綠,有光澤,背麵青白色,入秋變為鮮紅色或橙紅色,嬌豔可愛。初夏開黃綠色小花,圓錐花序。結球形果,8~11月成熟,紫黑色。

樟樹枝葉幢幢,濃蔭蔽地,樹姿雄偉壯麗,是營造園林、防風林的理想樹種。

樟樹性喜溫暖濕潤的氣候,是亞熱帶樹種。在我國主要分布於長江流域以南各地,尤以台灣省為多。台灣是世界上樟樹最多的地方,從海拔500~1800米,形成特有的樟樹帶,占全島麵積的五分之二;樟腦的產量占世界的70%,質量名冠全球。

我國栽培樟樹的曆史悠久,至今還生長著不少珍貴的古樟。廣西全州錦塘山穀有棵樟樹,高30米,胸徑66米,樹冠覆蔭達10多畝,已有二千多歲。各地還有“唐樟”、“宋樟”等古樟。

樟樹是我國重要的經濟樹種,木材紋理細致,具有芳香,能驅蟲、耐濕,易加工,廣泛用於建築、造船、家具、箱櫃、雕刻等。樟樹可提製樟腦、樟油,是醫藥、化工、香料、防腐、農藥的重要原料。種子可榨油,是製肥皂的良好原料。葉可喂蠶,樟蠶絲是編織魚網的上好原料。樟腦、樟油是我國傳統出口商品,質量產量均居世界第一位。中華第一材——楠木

楠木是一類在我國久負盛名的鄉土樹種,廣泛分布在南方各地。由於這類樹高大、挺拔,樹幹圓滿、通直,材質紋理直、結構細密,不易變形和開裂,曆來被人們視為建築良材。尤其是這類木材具有其家族——樟科的傳統,香氣襲人,蟲不蛀、菌不腐,經久耐用,常用來製作高級家具、器具和建築的梁柱及棺木,被稱為“中華第一材”。曆代封建帝王在建築宮殿和陵寢時,楠木往往是首選之材。“蜀山兀,阿房山。”可想而知,在以土木為主的中國傳統建築中用去了多少高大挺拔的楠木啊!尤其到了明代,楠木建築非常時興,致使南方許多原本楠木繁盛的山林中,已難尋楠木大樹。到了清代,統治者不得不靠拆舊建築來滿足其對楠木的追求。明十三陵原本每座陵都有像長陵那樣的楠木大殿,但其餘十二座陵的大殿均在清代以後被拆毀了。

楠木不僅材好,而且樹姿雄壯,枝葉森秀,終年常綠,不論生於山間還是栽於庭前、屋後,均使人感到蔚然可愛,而且有防風、防火之效,深受產地群眾喜愛,尤其備受佛門、道家的青睞。在我國古代,廟宇、宮觀附近栽楠之風很盛。正如唐代史俊在《題巴州光複寺楠木詩》中讚美的:“近郭城南山寺深,亭亭奇樹出禪林。”如今,在成都武侯祠內、杭州靈隱寺中,尚有楠木大樹,老幹參天、濃蔭覆地。特別是道教勝跡青城山上,挺拔茂密的楠木林受到很好的保護,在烈日當空的盛夏,走在楠木遮蔭的山路上,汗流浹背的登山者頓感涼爽宜人,將“青城天下幽”的美名傳遍天下。溢香名木

馳名中外的杭州檀香扇就是用檀香木製成的。輕輕一搖,清香四溢,而且有“扇存香存”的特點,保存十年八載仍然清香撲鼻;放入衣櫃,可防蟲蟻。

檀香又名白檀,屬檀香科常綠喬木,原產印度、澳大利亞和非洲,我國台灣、廣東也有引種栽培。它的花初開時黃色,後血紅色。木材奇香,常作為高級器具、鑲嵌、雕刻等用材。北京雍和宮的白檀雕像——巨佛,高26米,直徑3米,由整根檀香木雕琢而成,這是舉世無雙的藝術珍品。

檀香木的刨片,可作為芳香健胃劑;樹幹和根經蒸餾可取得檀香油,含90%的檀香醇,是名貴的天然香料。

我國海南島特產樹種降香檀,名為檀樹,但屬豆科大喬木,材質堅韌致密,色澤紅潤,花紋瑰麗,香氣常存,心材降香木可代檀香。木材適於製作高級家具、樂器和雕刻工藝品。心材可入藥,名為“降香”,是優良的鎮痛劑。木材經過蒸餾可得降香油,是香料工業的定香劑。降香檀在海南省被列為特種商品材之首。神農斷腸草——鉤吻

神農嚐百草的故事,在炎黃子孫中流傳已久。他為了找尋能解除人民疾病痛苦的藥草,在華夏的山林原野中遍嚐百草,往往中毒而在所不惜,以至“一日而遇七十毒”。在我國江南一些地區,至今還流傳著神農之死的奇特故事。傳說中的神農,生就一副水晶般透明的肚腸,他能清楚地看到自己吃到腹中的食物。一次他吃下茶葉後,驚奇地發現,這種翠綠的葉子在自己腹內上下往來,將胃腸洗擦的非常清爽。以後,茶葉成了神農嚐百草時解毒的寶物,隻要毒草在腹中作怪,就將茶葉吞下去清除毒物。借助茶葉的幫助,神農認識了許許多多的有毒植物。後來,在一個晴朗的早上,他在一處向陽的山坡上見到一種葉片相對而生的藤子,正開著淡黃色的小花。於是神農照例摘了幾片嫩葉放到口中品嚐。可這次卻出於意外!這幾片嫩葉剛被咽下,就毒性大發,神農還沒來得及吃茶葉解救,他的腸子已斷成了一小段一小段的。結果,這位華夏人民的偉大祖先就這樣犧牲了。這種令神農斷腸而死的藤子,就被後人稱之為“斷腸草”。

雖然這段神農斷腸而死的故事,隻是民間傳說,在現實中人不可能有透明的肚腹,茶葉也沒有如此大的解毒功能,但斷腸草卻確有其物。如果誤食了它的嫩葉,雖然不能讓人真的腸斷,卻能引起神經、消化、循環和呼吸各係統的強烈反應,使人口腔、咽喉及腹內有燒灼或疼痛感,產生言語不清、視物模糊、心律失常、呼吸困難等症狀,很快就會因窒息而死。斷腸草又被稱為鉤吻、胡蔓藤,是馬錢科植物,自然分布在我國長江以南的一些省區,東南亞及印度也有。這種植物因其劇毒,自古就名氣很大。它的全身都有毒,甚至連花粉也不例外,尤其是根和嫩葉毒性極強。據說,剛從土中挖出來的鉤吻根還略帶香味,但多聞一會兒就讓人感到頭暈目眩。清代醫藥學家趙學敏在《本草綱目拾遺》中說:“胡蔓藤(即鉤吻)合香,焚之,令人昏迷。”成人隻要吃3克鉤吻根或幾個嫩葉芽,就會斃命;因此,自古以來,用鉤吻來害人或自殺的案例不少。說來令人稱奇,如此劇毒之物,卻是一種具有祛風、攻毒、消腫、止痛等功效的中國傳統藥物,但主要外用治療疥癩、濕疹、癰腫、疔瘡等症。今天,科學家已基本查明,鉤吻體內的有毒物質,主要是多種生物堿。麻沸散與蒙汗藥——曼陀羅軼事

讀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關羽刮骨療毒”的故事。在與曹軍作戰時,關羽中了烏頭毒箭,傷勢嚴重,後經華佗之手“刮骨療毒”很快痊愈。人們在讚賞關羽英雄氣概和華佗醫術高明時,很難想到一種叫曼陀羅的植物。但據後人考證,華佗施外科手術時,所以患者不感到疼痛,主要仰仗他的秘方“麻沸散”,有了它的幫助,華佗可以為人施剖腹手術。今天科學家的研究表明,華佗“麻沸散”的主要成分就是曼陀羅。

無獨有偶,在另二部中國古典文學名著《水滸傳》中,也有與曼陀羅有關的故事。書中智取生辰綱和孫二娘開店的成功之處在於蒙汗藥的威力。今天看來,蒙汗藥就是一種麻醉劑,在其中起主要作用的也是曼陀羅。在宋代人周去非的《嶺外代答》中就直接記述了廣西盜匪如何將曼陀羅植株磨成末,置於客商的飲食中,使之醉悶,然後將其財物從容搬走的軼聞。更有甚者,在《宋人軼事彙編》中還收載了一條官方借曼陀羅大屠殺的事例,令人發指:“杜杞,字偉長,為湖南轉運使。五溪蠻反,杞以金帛、官爵誘之出,為設宴,飲以曼陀羅酒,昏醉盡殺之,凡數千人。立大宋平蠻碑。”

曼陀羅是茄科曼陀羅屬植物,分布極廣,幾乎世界上的溫帶和熱帶地區都有野生。在我國各地的山坡上、草叢中、道路旁,以至農舍的房前屋後,都不難見到它的蹤跡。它那長長的喇叭形白色或淡紫色花朵和長滿硬刺、大如雞卵的果實,往往令人過目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