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莫茲利之前,人們已有了幾種機床的發明。瓦特製造蒸汽機時,就曾用鏜床來加工汽缸。簡易的車床在古代就已發明了,如弓形車床,它是用來加工圓柱麵的。床身是木製的,用來固定被加工的工件。車床是用人作動力,即把一個弓固定在人的頭頂上,在弓弦中間拴上一條繩子,這條繩子繞過被加工的工件,底端固定在腳踏板上。當踏動腳踏板時,靠繩子的摩擦力帶動工件往複旋轉,這時人手拿著工具就可以對工件進行加工了。到了15~16世紀的時候,又開始大量使用曲軸機構。人踏動踏板,通過曲軸轉動,就可以獲得連續的旋轉運動。莫茲利當時所能見到的車床仍然是這種木製車床。他經過對已有的車床觀察認為,現有的車床有三大缺點需要改進:一是支持工件的床身是用木頭做的,容易變形,因而常使工作件在定中心和校直時受到破壞;二是用腳踏板驅動太費力,無法加工大件金屬材料;三是手持刀具難以做到精密、穩定的加工,特別是要加工那些尺寸要求較嚴格的部件時,不經過長期訓練的人是加工不出來的。當莫茲利考慮改進車床的時候,一場轟轟烈烈的工業革命正在歐洲大地展開,由瓦特發明的蒸汽機已進入實用階段,阿克萊特等人建立的紡紗廠已經使用蒸汽作動力。莫茲利很自然地想到,可以用瓦特蒸汽機代替人力來為機床旋轉提供動力。這樣,第二個缺點即可得到克服。第一個缺點可用鐵來代替木料,也不難解決。惟一困難的是想個什麼辦法能不用手來實現刀具和工件的接觸呢?為此,莫茲利開始了艱苦的攻關。他按自己的設想製作了模型,開始整天埋頭於構想和實驗之中,簡直到了廢寢忘食的程度。他的行動,使布拉馬大為感動,於是,也加入了莫茲利的攻關行列,幫他出主意,想辦法,並允許他自主地調動工廠裏的人、財、物,供研究之用。他們曾提出過很多設想來實現非人力的刀具和工件的接觸,最終確定,必須用一個鐵架來把刀具固定在床身上。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如何才能實現刀架沿工件徑向的進刀和軸向的移動,從而保證加工出一個完整的圓柱形表麵。經過苦思冥想和反複試驗,徑向的進刀問題被攻克了,即在刀架上安裝一個手柄,搖動手柄,帶動一組螺旋機構,進而帶動刀具前後移動。最後隻剩下刀架的軸向移動尚未解決。一個偶然的機會,為這個問題的解決帶來了轉機。一天,莫茲利車床模型用的蒸汽機壞了,他為了查找病因便將蒸汽機拆開了,當他擺弄蒸汽機中可以來回移動的滑閥時,突覺眼前一亮:為什麼不可以用滑動的辦法來實現軸向移動呢!
1794年,莫茲利終於製造出第一台車床。這台車床便是現代車床的鼻祖,它比以往的車床有三點重大的改進:一是車床的全部零部件由鐵製成;二是采取了蒸汽驅動;但主要的改進還是采用了滑動刀架。有了它,刀具不再拿在工人手中,而是固定在刀架上。刀具用兩根絲杆送向工作件,還可以沿工件的旋轉軸平行移動,車工隻須操作手柄就可以了,這樣就使車工省去了為按壓和操縱刀具付出艱苦的體力勞動。更重要的是,有了滑動刀架,可以大大提高加工的精密度,車刀可以以百分之一英寸的精度移動,不會再因為車工的無意動作或肌肉收縮而產生顫抖和衝擊。另一個優越之處是,滑動刀架和蒸汽機的結合不但大大提高了加工速度,而且極大地拓展了加工範圍。有了這種發明之後,機器各部分所必要的幾何學形狀,就能容易地、準確地、迅速地生產出來,即使最熟練的工人積累的經驗,也不能做到這樣。的確,在此以前要加工平滑如鏡,沒有坑坑窪窪的表麵很少獲得成功,而現在每個車工都能做到。
人們也許以為,有了車床就可以向紡織機製造、蒸汽機製造等行業提供迫切需要的精密零件了。但在1794年莫茲利發明第一台車床時,其直接目的還是著眼於提高布拉馬工廠的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所以此後莫茲利又造了幾台這樣的車床,都是作為秘密武器在工廠內部自用。布拉馬為了保持自己在本行業的競爭優勢,也不希望把車床在社會上普遍推廣。1849年,布拉馬的一位朋友約翰·費亞利在回憶中記敘了當年的情景:“在布拉馬的秘密工廠裏,有幾台新奇的機器,這是當時其他同類工廠中所沒有的,這些機器都是由莫茲利製造的。”由於這個原因,這項偉大發明的巨大社會效益,在他最初發明的幾年中被壓抑住了。恰在此時,莫茲利的命運中出現了第二次重要的轉折,從而也為這一問題的解決帶來了轉機。
發明家兼企業家
1793年,莫茲利與布拉馬家中的女傭人薩拉·台茵達爾結了婚。1797年,由於家庭人口增多,莫茲利要求增加工錢,但是遭到了布拉馬的拒絕。於是,在工作了八年之後,他離開了布拉馬工廠,並在牛津附近的威爾士大街建立了自己的新工廠,開始獨立經營。當時莫茲利隻有26歲。自立後的第一批主顧是前來定做新式鐵畫架的藝術家。他帶領工人們小心謹慎地製了尺寸正確的優質產品,由此取得了信譽,訂貨便接踵而來。莫茲利的名聲逐漸傳開了,這使他在1800年贏得了第一項大宗訂貨——為海軍部製作大批的船用索具的標準滑輪。他於1801年畫出了圖紙。但要完成這樣大規模的生產任務,工廠現有的場地和人手都顯得力不從心。為此,莫茲利於1802年把工廠搬到珍珠大街,將工廠規模擴大,雇用了80個工匠,並在同一年自製了製作滑輪的全部機械設備,僅製作的機床就有44台。經過莫茲利的努力,終於順利地完成了海軍部的這批訂貨。這批滑輪製成後被海軍部安裝在普茨茅斯港,成為該港長期使用的重要設施。這使得莫茲利的名聲更高了,生意也更興隆了。
盡管生意興旺,可是莫茲利還是沒有忘記自己心愛的車床。就在他獨立辦廠的第一年,即1797年,他對車床又作了一個重要改進。在此之前,他的車床刀架在工件軸向的移動仍需靠手動,這一次他在車床的床身中又設置一旋轉的絲杠與驅動輪連接,使絲杠的旋轉帶動滑動刀架均勻地沿著工件的軸向移動,使刀架在工件的軸向進給實現了自動化。這樣一來,車床上轉動的任何材料都能夠自動地加工成為一隻精密的圓柱體。它的大小取決於工件的最初表置,而且隻要裝置好了,車床就能生產出任何數量的同樣的圓柱體。由於這樣的改進,就使車床在社會上普遍推廣的條件更為成熟了。
事實上,莫茲利不僅是一個高明的技術權威,而且還是一個有遠見卓識的企業家。這時,他已經開始考慮要把他的發明實現產業化,要把車床作為商品到市場上去銷售。當時雖然已經有了以紡紗機、機械織布機和蒸汽機為產品的機械製造廠,但幾乎都是一些以手工技術為基礎的小作坊和製造所。由於缺乏機械化工具,這些機器全是工匠用手工工具,通過砍、鑿、鏟、削等方式一台一台單獨製造出來的,不但成本高、產量低,更為嚴重的是,機械零件缺乏必要的精度,很難令顧客滿意。如齒輪常常不能完全咬合,絲杠和螺母互相撞擊,蒸汽機的活塞同缸壁間的間隙甚至能容下兩個手指,為了不漏氣、能動作常常不得不用破布填塞。因此,在機械製造業中采用機器生產,不但是機械行業自身的迫切需要和當務之急,而且關係到工業革命能否最終得以完成的大局。莫茲利看到了這一前景,也看好了這塊大市場。作為一個發明家,也許他首先想到的是發明的完善化;但作為一個企業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市場,因此就要把發明的成果商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