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的開創者愛迪生(3 / 3)

18天之後,愛迪生提出專利申請,並在不同場合進行演示,引起了社會轟動。留聲機被人稱之為科學的奇跡,愛迪生也受到了最高的讚譽。

但不久就有人稱這是一種騙局,是利用人在摹仿,在重複,而不是錄音。一位英國正教的主教來到門羅公園,詢問是否可以對留聲機講幾句話。愛迪生一口應允,主教就以飛快的速度念出一連串佶屈聱牙的聖經人名。愛迪生把滾筒轉回原位,搖動手柄,主教為聽見自己的聲音而露出驚奇的神色。主教供認,他曾懷疑留聲機裏有鬼,但今天他的懷疑解除了,因為在全美也找不到能以這種快速度讀出這些繞嘴的名字的人。

在留聲機發明後的幾個月裏,愛迪生和他的同事們又製成了一係列的改進型留聲機。之後,愛迪生便興高采烈地迎接紛至遝來的報界記者,他對《紐約每日寫真報》記者作出了後來經常得到援引的聲明:“我已經製出了許多機器,但隻有這個是我的孩子……”

的確在愛迪生漫長的一生中,他改進了股票行情接收機,改進了電話,完善了白熾燈,並為之設計出合理的供電係統,包括後來電影技術的問世,高性能的電池推廣都離不開他的努力,但這些成就基本上是在前人探索的基礎上完成的。惟有留聲機的創製,是愛迪生完成了一項從無到有的偉大發明。

電燈的誕生

自從愛迪生開始從事科學發明以來,可以說卓有成效,而立之年的他確實感到欣慰。但有一個問題一直縈繞腦際,遲遲得不到解決,那就是如何使用電力來減輕人的勞動負擔。

1878年夏末,愛迪生在門羅公園再次考慮電的潛在用途。早在1877年秋,他曾做過幾次白熾燈的實驗,但是由於那時許多人都在這一領域裏進行探索,愛迪生就放棄了這方麵的研究。當然留聲機的發明也是他離開白熾燈研究的原因之一。

在愛迪生探索電燈的時期,社會的照明問題基本上是靠煤氣燈來解決。然而煤氣燈有其本身固有的缺點,如亮度不夠,易泄漏,供應係統不暢通等等。後來有人研製了電弧燈,試圖替代煤氣燈,但經過實驗發現它不能被普遍采用,其原因一是它的光芒刺眼;二是炭極之間的距離必須不斷加以調整;三是炭極打火之後要冒出嗆人的氣味和黑煙。這就決定了它不能用於室內照明。但是盡管電弧燈有這些缺點,自從19世紀50年代以來,有些國家還是做了有限采用,如做航標燈,或者街道照明等。

試圖打破煤氣壟斷照明的人,為數甚眾。但是,他們全都麵臨著如何彌補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巨大差距問題。從理論上講,製造電燈隻需要一根細燈絲,可以用炭製,也可以用其他材料。隻要將燈絲封在玻璃容器內,抽掉空氣,即可通過電流讓燈絲發出白熾光。然而,實踐起來卻沒有那麼容易,既要找到一種不易燒斷的製造燈絲的材料,又要保證玻璃容器是個良好的真空。即使明確了這些必要條件,在實驗室的優越設備中也很難造出理想的電燈。更何況實行商業化大規模生產,還有許多其他問題亟待解決。

1878年秋,愛迪生在進行第一組試驗時,著重測試了50多種不同原料經過製絲、炭化處理後在真空中發光的情況,最終得出結論,電燈問題的解決,隻有一種方法,那就是燈絲的電阻要高,散熱要慢。

之後,愛迪生又做出了很大努力,但炭絲試驗並沒有成功的跡象,於是他轉向鉑和類似鉑的金屬,因為這些材料符合電阻高、散熱慢的要求。

經過無數次試驗,鉑做燈絲似乎是其他金屬燈絲中最理想的一種。於是10月初,愛迪生便提出了一份關於鉑絲“電燈”的專利申請。

第一份白熾燈專利提出以後,愛迪生便嗅到了勝利的氣息。但他十分清楚麵前還有許多困難,因此他開始加倍努力。他意識到自己的數學基礎是不夠的,若要成功地設計出白熾燈,使它成為照明係統中的關鍵部位,就必須進行一係列複雜的計算。因此,在年底以前,他雇用了兩位數學家,經過他們嚴格的計算,證明了愛迪生直覺的正確:電燈必須具有100歐姆以上的電阻,才可能成為煤氣燈的對手。

一兩年之後,愛迪生已在白熾燈製造方麵取得了初步成就。1879年秋,愛迪生得到了一種新型的斯普林格氣泵,這種氣泵可使他創造十萬分之一大氣壓的真空。由於真空條件的改善,愛迪生本能地又把炭絲作為燈絲材料來做實驗了。愛迪生從一開始就認為炭絲是最理想的燈絲材料,他放棄這種材料,隻是因為以前的真空度不夠,炭絲熔化過速。

從10月16日開始,經過5天的探索,出現了最終的突破。這次愛迪生使用的是棉線,他把棉線裝入鎳板上刻出的U型槽中,進行幾個小時的炭化處理。他與助手巴切勒已連續在實驗室工作了好幾天,因為炭化後的炭絲又細又脆,在把它裝入燈泡之前,曾不慎折斷過兩次。他們在第三次終於將炭絲裝入了燈泡,然後抽去燈泡中的氣體,將它封好,通入電流,盼望已久的情景出現了!

愛迪生加大了電流,燈泡仍然工作,第一隻燈泡連續燃燒了幾個小時,第二隻燈泡燃燒了40個小時,又連續試驗了兩天,愛迪生知道已渡過難關。他說:“我認為我們發現了製造它的方法。如果它現在能堅持40個小時,再過些日子我就能讓它持續100個小時。”

不出兩周,愛迪生提出了炭絲電燈的專利申請。在其後的幾個星期,門羅公園便投入了製造燈泡的工作。由於愛迪生還在繼續他的試驗——不斷改變燈泡的尺寸和形狀,變換引入燈絲和密封燈泡的方法,因此當時製造的燈泡並不是個個都一樣。另外愛迪生的同事又仿照這些燈泡製造出許多複製品,一些懸掛在實驗室,一些送入愛迪生的家、巴切勒先生的家及當地廉價旅館中。然後豎起電線杆,將這些電燈與實驗室的發電機相連。還有一些燈泡,被懸於街道上空。夜色降臨後,隻隻電燈都發出明亮的光輝,四周鄉下的人們,凡是能步行或騎馬到這裏來的,都前來欣賞這一新奇的景象。

愛迪生很善於為他的活動作宣傳,這不僅是良好的商業家的本能,也是一種發自內心的熱忱所致。當全美各大報紙對電燈的發明做了大量報道之後,愛迪生馬上抓住時機,宣布聖誕節一過實驗室將公開開放。於是,賓夕法尼亞鐵路便在門羅公園設置了專線,不出數日,愛迪生的眼前就出現了非凡的景象。

由於來客絡繹不絕,一個容納二三十位技工工作的實驗室已經停工一個星期了。這些參觀者從四麵八方趕來,使這個方圓數英裏的小鎮停滿了形形色色的車輛,數以千計的男女老幼湧向這裏。與此同時,火車上又走下銀行家、掮客、資本家、觀光者,以及急於要做生意的有關方麵代理人。

還有許多參觀者爭先恐後地嚷著要和這位偉大的人物說句話。有些參觀者則不顧“警告牌”上的勸阻,竟擅自擺弄起機器來,其中有台昂貴的氣泵與其他一些設備就是在這種混亂中被搞壞了。到1月3日,已有13隻燈泡丟失,於是愛迪生不得不宣布,從此以後,參觀者沒有獲得特許不準進入實驗室。

如果將這些枝節問題排除在外,門羅公園的大展可以說取得了一般展覽無法取得的效果。它向人們證明,白熾燈的確可行,由它所引發的一場室內革命將不可避免,煤氣燈和電弧燈照明的時代即將結束。夜晚,從此將變得絢麗多彩。

臨終的歲月

1929年10月21日,愛迪生發明白熾燈50周年紀念日來到了。人們為此舉行了隆重盛大的慶祝會,全世界的科學家,有的打電報,有的親自趕來,向他祝賀。

大會會場上,張燈結彩,樂隊奏起雄壯的樂曲,整個會場的氣氛隆重而熱烈。當大會主席致完開幕辭,司儀高聲宣布“愛迪生先生致答辭”的時候,全場響起了經久不息的暴風雨般的掌聲。

82歲的愛迪生,今天顯得特別興奮。講話時嗓門提得很高,他情感激動地說:“……謝謝諸位,謝謝諸位。如果我曾經或多或少地激勵了一些人的努力,我們的工作,曾經或多或少地擴展了人類的理解範圍,因而給這個世界增添了一份歡樂,那我也就感到滿足了。”

他剛一講完,全場立刻又響起了一片掌聲和歡呼聲,比歡迎他致答辭那陣更為熱烈。這時候,大家隻顧鼓掌、歡叫,誰也沒有注意老人家突然間發生的變化。

愛迪生走下台後,步履有些蹣跚,最後一下子跌坐在椅子上便昏了過去。

經過這次昏厥後,老人的身體大不如從前了。人一天天瘦下來,胃口越來越差,連看到往常最愛吃的蘋果餅都搖頭。

在以後兩年的歲月裏,尿毒症、腎髒炎、糖尿病和胃潰瘍,同時向羸弱的老人發動猖狂進攻。此時的愛迪生,披著滿頭銀發,雙眼合緊,安詳地躺在樓上寬敞的臥室裏。老人的生命就像風前殘燭,飄閃晃搖,隨時都有熄滅的危險。

他微微睜開眼,掙紮著向窗外探望,想再看看這可愛的世界,陽光下,青山綠水,分外妖嬈。幾頭奶牛耷拉著花白的大肚子,悠閑地啃著青草。那些草長得真好,齊刷刷的,綠油油的,風一吹,輕悠悠掀起一層層碧綠的波濤。

“那邊真是美極了!”臨危的老人喃喃地說。

他恍惚覺得,他那生命的小船,就在這片綠色的海洋上緩緩漂流。盡管視覺模糊看不大清,可是多少往事,多少痛苦與歡樂、失敗與成功,卻依然曆曆在目。

光陰似箭啊!84年的時間一晃就過去了。在這短促的84年裏,他駕駛著這隻生命的小船,衝破萬層巨浪,勇猛前進。往事如同他發明的活動電影,一幕幕地在他眼前閃躍而過。他看到了許多熟悉的麵孔、城市、鄉村;重溫了過去的生活,流浪、饑餓、友誼、通宵達旦的工作、試驗成功時的歡樂……

垂危的老人在檢閱他那忙碌的一生,他並不為虛度年華而歎息,也不因碌碌無為而悲傷。他記住了在那次慶祝大會上自己講的話:“……如果我曾或多或少地激勵了一些人的努力,我們的工作,曾經或多或少地擴展了人類的理解範圍,因而給這個世界增添了一份歡樂,那我也就感到滿足了。”

他帶著寬慰的笑意,慢慢合上了眼睛。時間是1931年10月18日3點2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