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過一番驚嚇的孩子,而且又經過一路的顛簸,哪裏能聽懂那麼多東西!
盛田昭夫躺在父親的懷裏,慢慢地睡著了,父親輕聲細語的演講成了一支催眠曲,他太小了,也太累了。父親內疚地搖搖頭,目送著稻田裏耕作的農民踏著夕陽歸去,直至繁星滿天的時候,他才叫醒兒子。
“盛田昭夫,你要記住,你是我的長子,你生下來就是要當老板的。”他自言自語地咕嚕了幾句,調轉車頭回名古屋。
聽到喇叭聲,盛田昭夫的母親驚喜交加,她抱起昏昏沉沉的兒子,淚流滿麵。盛田昭夫的父親這時也意識到這種教子方法近乎暴虐。
第二天早晨醒來,妻子問兒子到哪裏去了,父親都說了什麼話?
這個 3歲的孩子揉揉眼睛,說自己夢見一塊稻田,父親指著這塊稻田發脾氣,說稻田是咱們家的,以後不準你再打弟弟了,你要來種水稻,你是盛田家的長子……
妻子後來嘲笑丈夫的“教子術”,在親戚中間多次講這個笑話,丈夫卻說畢竟有用嘛,兒子知道了什麼叫“稻田”,知道了自己是盛田家的長子……
盛田昭夫知道了自己是盛田家的長子,這依然無濟於事。就在盛田昭夫出世前後,“富人巷”的孩子也紛紛出生。盛田昭夫家對麵住著豐田汽車公司第一代社長豐田利三郎,豐田利三郎的幾個兒子和盛田昭夫兄弟年齡相仿,在一起打鬧玩耍中長大,直至進了同一個班級。
相隔兩幢房子就是岩間的府邸,他的兒子叫和夫,1942 年從東京大學理學部畢業,和夫與盛田昭夫的妹妹青梅竹馬,畢業不久就和菊子結婚成家。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和夫參與了索尼公司的前身——東京通信工業公司的籌建工作,是盛田昭夫的得力助手,1976 年出任索尼公司社長,1983 年去世。
前豐田汽車工業會長石田退三是鄰近小鈴穀的大穀村人,兩個村落僅一山之隔。石田退三就讀的鈴溪高等小學前身,就是盛田家族第十一代左久衛門於 1888 年創設的鈴溪義塾。石田退三和盛田昭夫的父親是鈴溪高等小學的同學,他的外祖父也是釀酒匠。
後來,石田退三也遷居“富人巷”,和盛田昭夫一家成了鄰居,自然,兩家的頑童馬上多了幾個打鬧對手和親密的朋友。值得一提的是,石田退三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拯救了瀕臨破產的豐田汽車公司,並為公司日後的發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礎。
而在當時,“富人巷”的孩子們養尊處優,胡作非為,他們不知道壓在父輩肩頭的擔子有多重,也不知道這副擔子早晚會壓在自己的肩頭,他們隻是笑呀、玩呀、打呀、鬧呀,然後氣喘籲籲地跑進各自的府邸,享受美味的菜肴。
隻有在和“富人巷”的大孩子打架時,盛田昭夫才會把弟弟、妹妹們往身後一擋,不可一世地怒吼道:“我是盛田家的長子,誰脖子上頂著的蛋殼硬,來碰碰我的拳頭吧!”
即使被人打倒在地,再踏上一隻腳,盛田昭夫依然像一隻大甲蟲似的掙紮著,沒完沒了地叫嚷:“我是盛田家的長子,看我起來後怎樣收拾你們這幫混蛋!”
當然,打架鬥毆的現象並不是天天發生,更多的時候是“富人巷”的孩子們牢不可破地團結在一起,玩一些孩子們常玩的遊戲。在窮人的孩子們麵前,他們更是一副副不可一世的樣子。至於襤褸的衣衫,蓬亂的頭發,肮髒的臉,不潔的手,那是窮困的特征。
貧窮是一種恥辱,是一種不可原諒也不值得同情的奇恥大辱。他們幾個小夥伴經常砸爛乞丐的飯碗,然後揚長而去,直至挨家人一頓痛打,迫使孩子前來認錯道歉,他們還是不知道自己何罪之有。
他們還很困惑,到處都是土地和山丘,為什麼這幫窮人和乞丐不去找一塊地,蓋幾幢大樓?為什麼他們自甘於這樣丟人現眼地活著?
這樣活著究竟是為了什麼?母親告訴盛田昭夫,這是命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命運,命裏注定的東西不能改變,人來到世上就是要受苦,隻是遲早而已,所以對窮苦人要多一些同情和憐憫……
肩負特殊的使命
在日本文化裏,長子在家族中擔負著重要的使命,這是日本家族的一大特征。從土地到金錢以至家庭的全部財產,從前都是由長子繼承的,這足以顯示出長子的優勢。同時長子也要承擔照料好兄弟姐妹、親屬的責任。
盛田昭夫身為盛田家的長子,從很小的時候就受到有關家族傳統和先輩的教育。他的先輩中出過很多愛好文學和藝術的人,例如他的祖父和曾祖父,他們一直都是社團的首領和村役所的官員,這個曆史可以追溯至17世紀德川幕府的年代。他們是上等人,所以享有使用姓名和佩帶腰刀的特權。
盛田昭夫的高祖父,也就是第十一代久左衛門,很喜歡新事物和新思想。在明治時代,他邀請了一個法國人到日本來幫他種葡萄和釀酒。他既釀造葡萄酒又釀造米酒,由此出名,而且也從中受到激勵。
那時候日本剛剛結束了250年的閉關鎖國,向世界打開了大門。新鮮事物很時髦,而且明治天皇也鼓勵日本人向西方學習,特別是學習西方的生活方式和技術。在東京,人們舉行正式的舞廳舞會,模仿歐洲的服裝和發型,嚐試西式食品,甚至在宮中也是如此。
釀造葡萄酒還有另外一個原因。明治政府預計到大米的短缺,而大米正是釀造米酒的基本原料。種植葡萄園,如果有可能的話,用葡萄酒來取代米酒,這樣,在遇到預料中的歉收年時就比較容易對付了。
曆史學家們對此還有另一種說法,當時政府是為了給那些在新政下無事可幹的武士找一個就業機會。盛田家有大片耕地,所以1880年在明治政府的鼓勵下,從法國帶回了葡萄根莖,並且種植到地裏。
盛田昭夫的高祖父安裝了一台機器,用來加工葡萄,建起了適當的釀酒設施,還從附近招來了農工,在葡萄園中勞作。4年後總算做出了一點葡萄酒,這下子增強了大家的希望,認為這個新型的工業將會興旺起來。
然而事實上並非如此。當時法國的葡萄園正在荒廢,因為它們先是遭到了真菌,後又遭到一種像虱子一樣的葡萄蟲的侵害。很明顯,從法國帶回的葡萄根莖已經受到了感染,盡管做了精心的準備工作,這件事還是失敗了。
1885年在久左衛門家的葡萄園裏發現了葡萄蟲,葡萄藤必須全部扯掉,久左衛門必須賣掉土地來抵債。葡萄園被改作桑田,用於養蠶。但是盛田家的其他傳統產品,例如醬油和豆醬,卻在1899年拿到巴黎參加了國際博覽會,其中還有一種產品贏得了金獎,這在那個年代對於一家日本公司是一件非常榮耀的事。
總之,盛田昭夫的這位祖先有一種對新事物的渴望,而且還有一種不因一件事失敗了就放棄的勇氣和力量。他的前一任戶主開創了啤酒製造業,請了一位中國釀酒師。
這位中國釀酒師是在英國學的手藝,他自己還開了一家麵包店,如今這家公司叫作全自動咖啡機公司,生意興隆,已經有了海外分店。不屈不撓、堅持不懈、樂觀向上,這些天性從家族的基因中傳給了盛田昭夫。
盛田昭夫的曾祖父於1894年去世。為了紀念他生前的功德,1918年人們在小鈴穀村為他建了一座青銅像。他曾經用自己的錢為村裏的人修路,改善設施,還做了許多其他的善事,因此當明治天皇巡視盛田昭夫家鄉附近地區時,曾給他授勳。
不幸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為了彌補軍需,那座銅像被送去熔化掉了。人們留下了一個模型,又做了一尊陶瓷的胸像,這座胸像至今還樹立在小鈴穀村宗祠前的小樹林裏。
雖然看起來盛田家的曆史一直在小鈴穀村的周圍,但是盛田昭夫的父母親卻從那個安靜的小村子搬到了名古屋市。名古屋市是愛知縣縣府所在地,盛田昭夫就是1921年1月26日在那裏出生的。
把家搬到名古屋這個熱鬧的工業城市去,隻是父親促使盛田公司現代化的計劃中的一個步驟,它給古老的公司注入了新的精神。另外,在城市裏辦一個現代化的企業也比在那個美麗的小村子裏更加便利。
盛田昭夫的父親對他十分慷慨,盡管如此,他仍然肩負著長子的重任,所以盛田昭夫的父親決定盛田昭夫從很小時就應該接受商業教育。
盛田昭夫的父親受到時代的限製,因為他是家裏長子,所以為了挽救家業,他必須中止學業。盛田昭夫的父親一直是個很講實際的商人,而盛田昭夫卻認為他保守,有時甚至保守得過了分,特別是要為一件新的、有風險的事或者非同尋常的事作出決定的時候,他看上去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作出決定,而且還總是要擔心。
有時候盛田昭夫甚至認為自己的父親會為了沒事可擔心而擔心。盛田昭夫經常與他爭執,他父親也很喜歡這些小小的爭執。在父親眼裏,這是一種教育盛田昭夫的方法。這種方法讓盛田昭夫從小就學會了表達自己的觀點。
直至盛田昭夫長大以後,他還是繼續為父親的保守主義與他持不同意見,但是這對盛田家卻有好處。與他在生意上嚴肅與謹慎的個性相反,他是一個溫和、慷慨的父親。他的全部休閑時間都是與孩子們一起度過的,這給盛田昭夫留下了很多的美好回憶,其中有他教孩子們遊泳、釣魚,還有徒步旅遊。
在父親的眼裏,生意畢竟是生意,不能開玩笑。在盛田昭夫10歲的時候,他就第一次被帶到公司辦公室和釀酒廠去。父親想讓他看一下怎樣做生意,盛田昭夫長時間地坐在他的身邊,旁聽枯燥無味的董事會議。就這樣,盛田昭夫學會了如何與雇員交談。
盛田昭夫還在讀小學時就學會了一些生意經。因為他的父親是老板,所以他可以讓經理們到家裏來彙報和參加會議,而在這樣的場合父親總是堅持要盛田昭夫旁聽。不久,盛田昭夫就對此感到津津樂道了。
父親總是不斷地提醒盛田昭夫:“你一出生就是老板。你是家裏的長子,切記勿忘。”
身為盛田家的長子,盛田昭夫早晚會成為父親的繼承人,擔當公司的最高管理者和家族的戶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