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商戰奇才
希望能夠在華爾街坐鎮指揮,成為全美國企業的領導者。——約翰·摩根約翰·摩根華爾街商戰奇才在戰爭中尋找機會
1862年1月27日,林肯總統頒布了“第一號命令”,對北方軍隊進行了全軍總動員,下令陸、海軍展開全麵進攻。
一天,摩根商行來了一位拜訪者,那是個比摩根大兩三歲的小夥子,名叫克查姆。他是一位華爾街投資經紀人的兒子,是摩根新結識的朋友,來和摩根閑聊。
“我父親在華盛頓聽到個消息,最近一段時間北方軍隊的傷亡慘重。”克查姆說。
這句話馬上觸動了摩根那敏感的神經,“如果有人大量買進黃金,彙到倫敦去,會使金價狂漲的!”摩根自信地說道。
克查姆也非常同意這個看法,並對摩根的商業意識佩服得五體投地,於是兩人精心策劃起來。他們最後決定,聯手倫敦的皮鮑狄秘密地買下四五百萬美元的黃金,到手之後,將其中一半彙往倫敦,另一半留下。然後有意地把往倫敦彙黃金的事泄露出去。這時,估計許多人都應該知道北軍新近戰敗的消息了,金價必漲無疑,這時再把手裏的一半黃金拋售出去。
兩人說幹就幹,而事情也一如他們所料,到處都在流傳著皮鮑狄買了黃金的消息。黃金價格一路飛漲。不但紐約的金價上漲,連倫敦的金價也被帶動得節節上揚,摩根與克查姆可謂大獲全勝,大賺了一筆。
當時,《紐約時報》對金價上漲做了調查,根據調查結果,報道說:“沒有任何正當理由來解釋這次金價暴漲,這次漲價根本就與軍需品、糧食、棉花等的輸出和輸入無關。這一事件的實際操縱者,是紐約的一名青年投機家摩根。”
第一次投機黃金買賣成功後,摩根深深體會到了信息的重要性,先得到信息就意味著勝利。因此,摩根千方百計地說服一位原陸軍部電報局的接線員史密斯來摩根商行做電報工作。
這位史密斯的好朋友溫尼爾上校是北方軍統帥格蘭特將軍的電報秘書,通過這層關係,摩根就能比其他人搶先一步獲得最新的前線軍事情報。
不久,電報就顯示出了它的威力。
1862年10月的一天,摩根收到了父親從倫敦發來的電報:“南方軍用來突破北方軍海上封鎖線的炮艦,都是英國的造船廠承造的,聯邦為此再三向英國政府提出抗議,然而英國方麵毫不理會。為此,林肯總統和國務卿斯瓦特正通過美國駐英大使亞當斯,向英國政府提出最後通牒,要求停止為南方軍造船。你要特別注意華爾街的動向!”
摩根馬上通過史密斯向華盛頓查詢,得知林肯總統這次是下定了決心,態度強硬,甚至不惜與英國斷交。
不久,老摩根又來了電報:“英國政府已答應了美國政府的要求,停止承造南方軍的炮艦,但必須有個先決條件,即5天之內美國政府必須準備價值近100萬英鎊的賠償費,作為對各造船廠停工的補償。”
很快,新的電報又到了:“亞當斯大使穿梭於倫敦金融界,到處遊說,希望能得到幫助,然而失敗了,事已至此,美國的皮鮑狄公司被委托在24小時內準備好價值100萬英鎊的黃金,這一消息屬於絕密,你可以見機行動。”摩根毫不猶豫,立刻大量購進黃金。
第二天,由於皮鮑狄公司大量買進黃金,金價飛漲,摩根趁機賣出,就此又大賺一筆。
隨著南北內戰的推進,聯邦政府出現了財政危機,需要發行4億美元的公債才能解決燃眉之急。
因為局勢不明朗,華爾街上沒有人願意承銷這麼一大筆債券,但是摩根卻爽快地答應政府,承擔其中兩億美元的國債發行。
一開始,摩根並不急於發行公債,而是頻繁地參加新聞界舉辦的各種聚會,並對美國經濟的發展趨勢和戰局的變化侃侃而談,摩根的主張和言論開始出現在報紙上。
在之後的日子裏,摩根開始了北方各州的巡回演講,他從緬因州到弗吉尼亞州,從紐約州到加利福尼亞州進行了一係列慷慨陳詞的演講,大談愛國主義,主張每個人都要為民族和國家的命運貢獻力量,同時他自己開始慷慨解囊積極購買國債。
當摩根成功地將自己塑造成為愛國主義英雄的時候,兩億美元的國債也在愛國主義熱情的簇擁之下順利完成發行,隨即摩根也從政府那裏得到了一大筆發行費。
與政府的這次合作,讓摩根找到了在資本市場的立身之本。在公眾中樹立良好形象,做到言而有信,盡可能地將個人利益與政府利益捆綁在一起。
南北戰爭結束後,摩根的公司進一步地擴大了規模。新的合夥人是他以前的同事查爾斯·達布尼以及摩根的表兄古特溫,摩根公司也由此改為達布尼—摩根商行,但摩根仍牢牢地掌握著對倫敦商業關係的大權。
意外進入鐵路業
1865年,摩根再次結婚了,新娘是一個名叫弗朗西斯·崔西的律師,人們愛叫她範妮。第二年,範妮生下了他倆的長女露易莎。次年又生下了兩人唯一的兒子小摩根,他們又叫他傑克。
此時,終於成為華爾街銀行家一員的摩根,又把目光瞄準了鐵路,這時,各地紛紛營建鐵路,它已成為美國新的投機熱門。但是麵對華爾街鐵路投機的混戰,摩根並沒有急於出手,而是在等待一個合適的時機。
不管是在南北戰爭以前的投機咖啡,還是在南北戰爭期間的黃金交易,摩根都獲得了成功,這讓他積累了豐富的投機致富的經驗,也使他在華爾街雲集的投機者中成為一個佼佼者。
在華爾街年輕的投機者中還有一個叫喬伊·顧爾德的厲害角色, 33歲就名聲大噪。由於他買對了華盛頓鐵路以及紐約的薩拉托加地方的伊利鐵路股票賺取了巨額財富而成為華爾街鐵路大王之一,幾乎就與赫赫有名的康乃裏亞斯·凡德華爾特齊名了。
凡德華爾特是在美國鐵路運輸業和船舶業中極為成功的一個人,比顧爾德大42歲。他是位於紐約灣內的斯達汀島上的人,原來是本地一個渡口的船老大,後來靠加利福尼亞淘金熱時開發運輸線路和南北戰爭時把幾艘遊艇改造成軍艦租給北方政府而大發其財。
凡德華爾特是紐約中央鐵路的所有者,因為曾經聯合伊利鐵路的擁有者洛克菲勒對付顧爾德,所以成了顧爾德的死對頭。在他70歲的時候,從船舶運輸業轉向了鐵路投機事業,並首戰告捷,先是取得了哈雷鐵路的所有權,後來又取得哈得遜鐵路所有權。
接著,凡德華爾特乘勝前進,買下了由紐約州首府奧爾巴尼通往五大湖畔的水牛城的紐約中央鐵路股份。這一步剛剛實現,他立即申請州議會同意合並了哈雷、哈得遜、紐約中央3條鐵路。
凡德華爾特取得了極富戰略意義的鐵路,從紐約直至五大湖畔,這條鐵路可經過石油、鋼鐵以及煤炭的主要產地——賓夕法尼亞州,並可延伸至俄亥俄州、密歇根州,直至伊利諾伊州的芝加哥。
然而此時已74歲的凡德華爾特,卻並不因此而停步不前,他又看中了另一條黃金路線,與他的鐵路相接的當時為顧爾德所有的伊利鐵路。
1868年,又一場大戰拉開了序幕,這就是後來有名的薩斯科哈那鐵路之戰。
對於凡德華爾特的挑戰,善於運用權術詭計的顧爾德當然也不甘示弱,加上他的事業夥伴吉姆·費斯克,更是所向無敵,銳不可當。伊利鐵路的股份就是他倆耍弄手腕、從地方實業家手中強行購買下來的。他們向老凡德華爾特展開了猛烈的反攻。
雙方開始先從南接顧爾德的伊利鐵路、聯結東部工業城市與煤炭產地的大動脈的薩斯科哈那鐵路展開廝殺,對於這場牽扯到賓夕法尼亞州和紐約州之間利益的鐵路收購爭奪戰,摩根始終保持觀望態度。
摩根的表兄古特溫經常來找他喝酒,每當喝到一定程度,他常常發出感慨:“顧爾德和費斯克這兩個人聯合起來,確實厲害。去年他們在股票市場上橫衝直撞,大獲全勝,竟然沒有人能與之匹敵。”
的確如此,這兩個人巧妙地利用了華盛頓當時的金融緊縮政策,在股票市場中翻雲覆雨,一手遮天,讓許多人破了產。不僅古特溫對此極為憤怒,就是包括摩根的父親在內的財經界大亨對此也是束手無策,摩根對此知道得很清楚。
摩根對表兄說道:“現在這兩個人又聯手與凡德華爾特為敵,爭奪薩斯科哈那鐵路……看來後者根本不是對手!”
“是啊!”古特溫推測,“薩斯科哈那地方鐵路估計要如同可憐的小青蛙一樣,被顧爾德和費斯克這兩條大蛇盡情玩弄,然後被一口吞掉。”
古特溫繼續地談論著他所聽到的消息:“薩斯科哈那這種小公司哪裏是顧爾德的對手!他倆耍用計謀,居然買通了紐約州法院的兩位法官,實在是惡毒之極!”
“你所說的那兩位法官的名字叫巴納德和卡爾德森吧?”
“怎麼?你也知道!看來你的消息也很靈通嘛!”
“據說薩斯科哈那鐵路半數的股份已經落入了顧爾德手中。”看來摩根也十分關注事態的進展。
古特溫問道:“不是說顧爾德所持有的股份已經超過半數了嗎?”
“不,這是他們的慣用伎倆。據說他們已經大量印製了虛增的公司交換債券,此後他們肯定又利用法院幹預薩斯科哈那的股東大會。這樣幾經周折,鐵路就一定會落到顧爾德手中。”
果然不出摩根所料,就在薩斯科哈那鐵路股東大會召開前夕,根據紐約州法院的判決,薩斯科哈那鐵路總裁拉姆傑被強行解除了職務,這顯然是顧爾德賄賂的結果。
顧爾德和同夥費斯克在鐵路爭奪戰中用賄賂加武力的辦法暫時獲得了勝利,並迫使凡德華爾特退出了競爭。正當顧爾德和他的同夥們認為薩斯科哈那鐵路就要成為他們囊中之物時,此後的一件事卻砸碎了他們的如意算盤,並意外地把摩根牽扯了進來,正好給了他進入這個行業的機會。
那位被解除了職務的拉姆傑不甘心就這麼成了犧牲品,於是他找到了前紐約州州長艾德·摩根。
“讓我的堂弟摩根來幫你吧,以他的才幹,來辦這件事再合適不過了。”艾德把他那位年輕的銀行家堂弟推薦給了拉姆傑。
摩根詳細向拉姆傑了解了伊利鐵路事件的前因後果,對於許多不知道的內情還做了一份摘要,然後對拉姆傑說:“我研究一下這些材料,過兩天一定給您答複。”
兩天之後,摩根已經成竹在胸了,他對拉姆傑說:“我覺得,我們還是和那幫混賬家夥法庭上見吧,我一定鼎力相助。”
“那一切就拜托在您身上了!”拉姆傑心存感激,但對於這個年輕人能否打敗那些並不愚蠢的惡棍還是有些懷疑。
“但是,”摩根提出了他的條件,“我希望你能雇用我的嶽父崔西律師和他的助手韓特律師做法律顧問。”
“這絕對沒問題!事成之後,作為報酬,我還將發行新股,把您以及兩位律師都列入股東之列。”
為了使州法院推翻原判決令,摩根提出了一份幾乎無懈可擊的上訴狀。當時的州法院因為主審法官的更換而不斷地推翻原判決是常有的事,經過一番較量,法院終於撤銷了停止拉姆傑職務的命令。
拉姆傑取得了初步的勝利,下一步便是鐵路股東大會上的爭奪了。摩根為此做了充分準備。在大會召開的前兩天,他就讓韓特律師趕到奧爾巴尼,做好充分準備。
大會召開前一天,他又和崔西律師也趕到了那裏,整整一天中,三人都在商討大會上可能遇到的緊急情況以及應對策略等。
崔西律師說:“我看顧爾德和費斯克又會使出慣用伎倆,在大會上以武力相威脅,我們有必要準備好對付他們的措施。”
“是得考慮一個周密的計劃。”摩根覺得這建議很好。經過長時間的討論,他們終於想出了對策。
股東大會召開的那一天,摩根、崔西、韓特、拉姆傑一行4人匆匆趕往大會會場。
費斯克的馬車已經先他們一步到達了,許多全副武裝的侍衛前呼後擁,弄得會場充滿了火藥味。
就在這時,戲劇性的事情發生了,一群早已埋伏在此,身著灰色製服的奧爾巴尼郡的警察在警察局局長的指揮下,一擁而上,將費斯克逮捕。接著,立刻把他押上馬車,揮鞭揚長而去。
“好極了!”韓特興奮地叫起來。
由於費斯克的被捕,顧爾德的計劃一下子瓦解了。
股東大會的結果,拉姆傑繼續擔任總裁職務,並選出摩根為副總裁。摩根等人大獲全勝。其實,那場逮捕的好戲,完全是由摩根策劃、導演的,所謂的“警察局局長”、“警察們”當然也是臨時雇來的。
就這樣,摩根取得薩斯科哈那鐵路的副總裁職務,其在公司的實際地位已超過了拉姆傑。於是,從此時起,薩斯科哈那鐵路經營發展大權掌握在了他的手裏。
股東大會之後,握有實權的摩根竟又做出了一個非常舉動:立即將薩斯科哈那鐵路租給了特拉華·哈得遜運河公司——顧爾德的伊利鐵路的後台老板!年利率為7%,而租期長達99年!
雖然大家不知道摩根的用意,但第一次接觸鐵路業就大獲全勝的摩根,在華爾街獲得了高度評價,由此人們也了解了摩根在做事上的策略與手腕。
《美國人物誌》是這樣評價摩根的:
摩根作為一個企業統治者,同當代最具有實力、擁有各種武器的金融資本家對抗,他獲得了勝利,由此為他奠定了縱橫於企業大舞台的基礎,也開拓了他自己的人生。
就在摩根開始在華爾街嶄露頭角時,1869年,他父親的合夥人皮鮑狄走完人生路,吉諾斯繼承他的衣缽,將喬治·皮鮑狄公司更名為摩根公司,為摩根以後在美國大展拳腳提供了財務上的保證。
承購法國國債
1870年,是美國南北戰爭結束後的第五年,美國由於統一後國內再沒發生過戰爭,所以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
而此時的歐洲卻是戰火紛飛。9月2日,普法戰爭中普魯士軍隊在色當打敗並俘獲了拿破侖三世及麥克馬洪元帥。
當巴黎市民知道拿破侖三世投降的消息後,立即發布了共和宣言,擁戴反拿破侖的議員團組成以資產階級為主體的共和政府。然而,法軍繼色當慘敗之後,又在梅茲被普軍打敗,帕傑諾元帥被俘,消息傳到普軍圍攻下的巴黎時,無產階級和小市民紛紛自發地拿起武器起來抵抗。
但是曾經大喊要同普軍奮戰到底的共和政府,卻背信棄義,同普軍和解,鎮壓民眾的反抗,而且在凡爾賽宮與普軍簽訂了停戰協定。群情激昂的巴黎市民1871年3月攻入凡爾賽宮,並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政府——巴黎公社。
5月,巴黎公社失敗,歐洲政局又陷入一片混亂。
不久,在法國西部加倫河畔的波爾多成立的臨時政府首腦梯也爾給吉諾斯·摩根發了好幾封緊急電報,讓他趕到托爾城會麵,越快越好。
梯也爾的密使在一家相當簡樸的飯店內會見了匆匆趕到托爾城的摩根。
“真是過意不去,讓您遠道來到這裏。”首先,密使表示了歉意。
“不必客氣,我和貴國一向關係很好,拿破侖三世被俘,我也感到很難過,不過,現在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已成立,應該能大有作為。”
“令人覺得遺憾的是,皮鮑狄先生一年前竟然過世了。”密使說道。
在密使對皮鮑狄先生之死表示惋惜之後,吉諾斯隨即問道:“貴國到底要發多少國債?”
“和俾斯麥雖然已經和談,但要想法國從這次戰敗中複興,而且社會主義及勞工的暴亂也需要鎮壓,不發行大量的國債是不行的。”
“我支持共和主義,而美國也應該是共和主義的支持者。”吉諾斯打斷密使的話。
“謝謝!”密使說,“您覺得發行多少合適?”密使十分急切地想要聽聽這位美國銀行家的意見,並希望他能組織承銷。法國臨時政府知道,皮鮑狄和吉諾斯的金融公司在買賣承銷國債方麵的信譽和實力以及渠道沒人能比得上。
“這?您覺得 25 億法郎怎麼樣?”吉諾斯說。
“25 億法郎?大約合 5000 萬美元,確實是一筆不小的數目,但有什麼條件呢?”密使立刻換上一副恭敬的表情,“您願意提什麼樣的條件呢?”這個問題,吉諾斯沒有立刻回答,他沉思了一下,問道: “這件事,您是否同羅斯查爾及哈林男爵提過?”密使搖頭否定。
“巴黎的羅斯查爾銀行及倫敦的來歐尼爾·羅斯查爾男爵都不行?”吉諾斯問道。
“不行。”密使仍然搖頭。
金融世家羅斯查爾五兄弟的關係企業遍布倫敦、巴黎、法蘭克福、維也納、佛羅倫薩五大都市,哥哥貸款給俾斯麥,弟弟貸款給拿破侖三世,就是維也納的羅斯查爾還借款給奧地利梅特涅政府,他們唯獨對法國的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冷眼看待,這是為什麼呢?吉諾斯·摩根想到這裏,突然鬥誌高昂起來:“我倒想試試羅斯查爾兄弟做不到的事!”
美國獨立 100 來年,這是第一次給位於舊大陸的政府貸款。“條件是年利率 6%,發行指數為票麵的85點。”密使點頭道謝:“就這麼決定了!”
“年利率 6%雖然不高,但如果 85 點的票麵指數順利,甚至 100 點也可以賣到。”吉諾斯心想。
雖然有可能賺到票麵的 15%,但這是在美國國民對法國臨時政府有信心的情況下。除美國之外,吉諾斯還打算把這些國債銷售到法國移民最多的加拿大去。
吉諾斯在倫敦宣布承購法國國債的消息傳到摩根那裏時,他大吃一驚,他很快就收到了父親的電報:
希望在美國能把這 5000 萬美元的國債的一半消化掉,但是由你一個人承擔這麼大的一筆數目可能負擔過重。因此我想了一個新辦法,就是成立企業聯合體“辛迪加”,也就是把華爾街的所有大規模投資金融公司集合起來,成立一個國債承擔組織。
“這可能嗎?”摩根內心雖然強烈地懷疑和反對,但是他是一向欽佩父親的見地和謀略,並且義無反顧地支持父親的決定。
就連摩根也是第一次聽到企業聯合這個名詞,簡而言之,就是由各金融機構分攤風險,來消化掉這 5000 萬美元的法國國債。通過承購的金融機構,把國債廣泛地分攤到一般投資家身上的這種消化國債的方式,在當時確實是一個大膽而且創新的構想。
果不其然,辛迪加“聯合募購”計劃,在英國當地首先受到輿論界的抨擊。
《倫敦經濟報》這樣評論:“皮鮑狄的接班人、發跡於美國的投資家承購法國政府的國債。承購者想出了所謂‘聯合募購’的方法來消化這些國債,並聲稱這種方式能將風險透過參與‘聯合募購’的多數投資金融家而分散給一般大眾,而不再像以往那樣集中於某大投資者個人。
乍一看來,似乎因分散而降低了危險性,但如果經濟恐慌一旦發生時,其引起的不良反應就快速擴張,有如排山倒海之勢,反而使投資的危險性增加。”
或許是當初拒絕承購這筆國債的羅斯查爾刻意安排了這個評論,但是,在紐約的華爾街也出現了同樣的反應,摩根也遭到了輿論強烈的抨擊。
摩根的34歲生日快要到了,他能否順利地成立所謂的“聯合募購組織”,把巨額的法國國債消化掉,許多人在等著看熱鬧。
此時,公司內部也發生了嚴重分歧,摩根的表兄古特溫繼達布尼提出辭呈後,也以父親病重為由,欲離開公司返回哈特福德,因而達布尼—摩根商行宣告解散,摩根進行結算後,給每人分了50萬美元。
雖然是和平散夥,但這無疑給摩根背負的巨大精神壓力又增加了重量,摩根四處奔波遊說,但效果並不明顯,許多人擔心法國國內動蕩的局勢會使自己的投資打水漂,所以並不熱心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