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大佬的王國1(3 / 3)

時機尚早!最好讓克利夫蘭總統多焦慮一番。摩根猛吸了一口煙,濃濃的煙圈緩緩地撞向天花板。

“還是先解決南方鐵路係統及北太平洋鐵路的破產事件吧!”摩根神情凝重地說道。摩根掐滅煙頭,並有意無意地瞟了對方一眼。

“不錯,南方鐵路在英國有很多債權人,尤其是南方鐵路係統,是向英國輸入棉花及木材不可缺少的運輸線路。”可憐的安東尼如此說道,他不知道自己的壽命就好像這一條鐵路係統一樣,隻剩下短短幾個月了。

摩根又燃起一根拇指粗的雪茄,貪婪地吸了一口。

“下星期天將完成的‘海盜2號’試航到新港好嗎?”摩根突然改變話題。

“到新港去?那樣要住兩三晚呢!”德雷克歇百思不得其解。因為,從紐約到羅得島州的新港,有一段相當長的距離。這位上司怎能不顧這一大堆紛繁複雜漫無頭緒的事而去逍遙呢?

摩根並不容他想那麼多,把手一揮,說道:“邀請第一國家銀行的總裁貝克先生一起來吧,還有,柯士達及斯賓塞這兩位也一定要同行。”

直至現在,德雷克歇才理出一點頭緒來,這3個人,全是海盜船俱樂部成員。後兩位姑且不論,由於第一國家銀行總裁貝克名字的出現,他已經略知摩根的戰略了。

摩根所提到的薩繆爾·斯賓塞和查理斯·柯士達這兩人也非同小可,在摩根集團之中,他們是摩根的兩位得力參謀,他們為摩根東奔西走,立下了汗馬功勞。

斯賓塞是個土生土長的南方人,比摩根小10歲,顯得十分精明強幹。他出生於佐治亞州,在南北戰爭時當南方軍的騎兵。 戰後,在佐治亞大學攻讀工程學。而在當時情況下,學習工程簡直是件很稀罕的事情。

畢業後,他一進入巴爾的摩—俄亥俄鐵路,就擔任了總裁室特別助理,此後平步青雲,不久就被提升為副總裁。恰巧此時這條鐵路由於赤字瀕臨破產,終於落入財產管理人手中,也算是“受命於危難之中”。

斯賓塞之所以成為摩根的左膀右臂,是在當債權人依賴摩根救濟時, 摩根甚為欣賞斯賓塞的才華,於是便將他擢升為總裁。而斯賓塞也不辜負摩根的一番美意,負責償還了800萬美元的債務。因此,他更加博得了摩根的青睞。

摩根的另一位親信柯士達年紀更輕,甚至比斯賓塞還小5歲,正是大展雄風的大好時光。他是德雷克歇—摩根商行自己培養的職員。

獨立戰爭前,柯士達的祖先就以紐約為生意據點,經營著西印度群島的砂糖、咖啡及蘭姆酒的貿易業。他的血脈裏繼承著祖先的一切優良傳統。在華普利與摩根共同組建辛迪加投資銀行的時候,他就為摩根所賞識並被其招至麾下。

柯士達是個兢兢業業的人,屬於典型的勤勉型。每天早晨6時左右就出門上班,一直工作到深夜,甚至還將文件帶回家看。

當接到摩根發出的“鐵路摩根化”的命令時,他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對有關鐵路進行了全麵徹底的調查,算得上是嘔心瀝血了。他不僅乘火車觀察,甚至走下月台,靜坐在飛馳而來的列車旁,仔細察看枕木與鐵軌的狀態。他有時甚至會開動火車頭試試看,他的目標是要花最少的錢,去賺回最大限度的利潤來。

可是,這兩位高參的壽命似乎都不令人滿意。首先是那位善於經營管理的柯士達,患了6天肺炎後就一命嗚呼,當時是1900年。6年之後,身為鐵路專家的斯賓塞,卻在一次列車碰撞事故中死於非命。

摩根一直對柯士達和斯賓塞倚重有加,他也正是靠著他們兩人,使得鐵路的“摩根化”最終獲得成功。

初夏的早晨,晴空萬裏,也沒有什麼風,是個出航的好日子。

還留有油漆清香的“海盜2號”,今天就要試航了。

“嗚——”長長的汽笛聲響過之後,“海盜2號”緩緩離開碼頭,駛過長島的水道,然後經過康涅狄格州附近海麵,徑直向北駛去。

行進間,海風驟起,船上兩支桅杆上的大帆,被風吹得“呼啦啦”直響。船借風速,載著摩根一行人箭似的加速前行。

當然,身為國家銀行總裁的喬治·貝克先生,是該船上的座上賓。摩根的戰略策略中,他是應聯合的重要人物。摩根此行,意在拉攏他參加鐵路事業。

能和這樣一位人物接觸,並非是容易辦到的,若不是貝克加入了海盜船俱樂部,摩根恐怕還無法同他接觸。

1863年,是比摩根小3歲的貝克開始發跡的一年。他在紐約創設了號稱當時商業銀行儲金最高的第一國家銀行。他的社會地位,摩根是自愧不如;可在企業界,他的地位就未必高過摩根。

貝克的第一國家銀行不僅是摩根的隱秘財源,在華爾街,眾所周知,貝克本人也成為“摩根政府的財政部長”。

柯士達深知此行自己肩負的重任,自從離開碼頭的那一瞬間開始,就一直不離貝克身邊半步,如同貼身保鏢一樣。此時,他正將威士忌斟入貝克的杯中。

“市銀行的史提曼,現在正和我們做著同樣的生意,開著一模一樣的投資銀行,而且要與洛克菲勒聯手,您有何感想?”摩根問貝克。

詹姆士·史提曼,是貝克的第一國家銀行的最強勁的競爭對手,他剛剛登上市銀行總裁的寶座。值得一提的是史提曼在擊敗貝克的第一國家銀行,取代他的寶座之前,將兩個女兒嫁給了威廉·洛克菲勒的兩個兒子,造成轟動一時的策略性婚姻。

後來市銀行與第一國家銀行合而為一,成為全美最大的銀行, 並對墨西哥及委內瑞拉的石油產業投下了巨資。

成為市銀行總裁的史提曼,是個與貝克迥然不同的人物,他並不是該銀行的創始者。他將繼承父親的棉花公司所得的餘利,運用在股票投機中。在此過程中,成為威廉·洛克菲勒的親密戰友。由於這一緣故,他投入了石油領域。雖然在這方麵,他取得非凡成果,但誌在成為銀行家的史提曼,購買了市銀行的股票,成為銀行的高級職員。

1891 年,他繼承了亡故的原銀行所有者摩斯·提拉的職位,當上了總裁。據說,這是因為洛克菲勒的標準石油公司慷慨相助的緣故。

“摩根先生消息很靈通啊,史提曼與洛克菲勒聯合起來,要購買紐約的煤氣公司及中西部、南部的股票。”貝克回答道。

“也要購買鐵路吧!”摩根小心翼翼地試探著,這是他的拿手好戲。他想借此來慢慢地動搖貝克的心。

“他和哈利曼聯手,一定是想染指太平洋沿岸。”貝克也是久經沙場的老手,不甘示弱地反擊摩根。

“貝克先生,您對破產的裏士滿終站公司,及哈利曼與史提曼意圖染指的北太平洋鐵路的重建,有沒有興趣?”

“我?我的第一國家銀行負責重建鐵路?”摩根的話顯然將貝克擊中,隻見他滿臉狼狽相,怏怏不樂。

他哪裏知道,摩根手下的柯士達可不是等閑之輩。經過一個多月調查,早已得知貝克對各地鐵路的融資額相當可觀。

貝克雖然長得又瘦又高,但體格十分強壯,像獵人般矯健,年輕時一定是頗為威武英俊的,隻可惜時光如梭,歲月已將他的胡須全都染白了。

可是此時,這位精明能幹的貝克先生,卻顯得滿臉窘相,聲音嘶啞,不像是銀行家所具有的,他說:“裏士滿終站公司的改組,由貴公司的斯賓塞先生全權負責,不知道您意下如何?”

斯賓塞過去顯露過起死回生的本事,由於他的全力以赴,償還了 巨額債款,才使得奄奄一息、瀕臨破產絕境的俄亥俄—巴爾的摩鐵路從絕望的邊緣站了起來,恢複了生機。

然而,當時這一成功的舉動使得巴卡納等人非常眼紅,他們向剛得救的當地債權人煽風點火,想讓他們罷免斯賓塞的總裁職務。

由於巴卡納大肆收購股票,從中作梗,斯賓塞最後還是被他們趕走,但繼任俄亥俄—巴爾的摩鐵路總裁職務的卻是摩根另一得力幹將柯士達。

而南方出身的斯賓塞仍然還有用武之地,他被引入裏士滿終站公司,使30家公司聯合起來的鐵路係統變成了“摩根化體製”,這實在是個有趣得很的構想。關於這些“摩根化”的構想,除了摩根和他的幾位高參之外,一直是秘而不宣的。外界對這套構想的存在與否一直持疑問態度,包括身為第一國家銀行總裁的貝克。

現在,為了能釣出貝克這條大魚,摩根不得不拋出這個餌,首次公開“摩根化”的有趣的構想:“我想弄個專為債權人而設的信托委員會,您看呢?”

“信托委員會,要委托什麼呢?”貝克端著酒杯,疑惑地問。

“委托公司的重建,由4到5人組成,人數越少越好。”摩根和盤托出。

“原來如此!因破產而陷於恐慌狀態的股東及債權人,若聽到摩根先生的名字應該會信賴他吧?”

貝克顯然為這個構想所驚,杯中的酒在手中不停晃動。說話時,音量也不自覺地提高了不少。

“若您也能加入信托委員會,那麼信用度就能增加3倍至4倍。”摩根看到有“戲”,心中暗暗高興,開始趁熱打鐵。

“很好,我讚成。”

受了摩根如此舒服的一拍,貝克不禁有些飄飄然。 很快兩人達成了一項協議。摩根緊追不舍,提出了另一項要求。

“還要借你銀行的年輕職員。”

“我的銀行……第一國家銀行變成摩根公司的‘中堅’了?哈哈……”貝克大笑。

就在這豪爽的大笑聲中,摩根與第一國家銀行的結合大功告成。兩大金融大資本的聯盟在這裏成立了。 而洛克菲勒與史提曼的市銀行及其相關企業所組成的金融體係,是這個新聯盟的強有力的對手。

在歡快的汽笛聲中,在新港停泊了一晚,往返三天三夜的“海盜2號”靠岸了。這次處女航取得了極大成功。

哈裏森政府的《白銀購買法案》在企業界中引發了大地震,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而摩根卻不失時機,運用他那被稱為“摩根化體製”的企業改組的戰略手段,為龐大的摩根金融帝國帶來了鴻運。

不過,必須承認的是,這是近代極為合理的戰略。很微妙的是,如貝克在甲板上所預料的那樣,這次摩根完全是冠冕堂皇地、救世主般地出現在因破產而出現赤字的鐵路股東及債權人麵前,沒有人認為他是一個掠奪者。

摩根為了製定這個戰略,可以說是費盡心思。據說,他的這個戰略的實施,有5種方法及階段,可以說是天衣無縫。

第一,組成一個調查小組,以具有纖細神經、屬於勤勉型的柯士達為該小組的主將,深入鐵路企業內部,對其財務狀況進行徹底調查。然後推算出最低收入,定下改組的期限。將股票置於無紅利的狀態,實行負債的負評價。

利息的支付暫予擱置,股票紅利也是如此。這樣一來,那些股東與債權人終究會認為,這種做法或許會給他們帶來一線光明。反正橫豎都是要因破產而一無所有,不如來一回“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因此,他們寧願把希望寄托於摩根的手腕,滿心期待有朝一日能東山再起,恢複生機。

第二,通過第一條這一劑強心針,使舊股東已幻滅的夢複蘇,然後開始實施增資計劃,給予他們再投資的機會,不過,這一條的實施關鍵在於“信譽”。

因此,摩根才如此挖空心思地拉貝克上船。他當時也的確說的不錯:隻要有貝克入夥,信譽就會增加三四倍。第一國家銀行素來以信譽而著稱,隻有他的介入,才能給摩根的全盤計劃帶來良好效果。這樣一來,無疑給人又注入一劑迷幻劑,給人產生背後有國家銀行當靠山的錯覺。殊不知,連貝克本人都成為摩根的掌中之物。

第三,發行優先股。這是美國的慣例,日本的日立造船也曾如此做過。當利潤產生,改組完成之時,對舊股東支付紅利後,最重要的是,約定分紅的股票,必須以低價格發行。

第四,在改組的手續費方麵,收取極高的契約費。其收費之高,是投資銀行處理一般業務的公債、公司債及股票發行的手續費所無法比擬的。摩根在完成了裏士滿終站公司及北太平洋鐵路的改組之後,又接手了背負1500萬債款的伊利鐵路。

摩根在基本手續費 50 萬美元的基礎上,又追加了 200 萬美元的改組費,因而被稱為“高醫療費”。不過摩根在這點上自有他自己的見解:“假如病治好了,還算是便宜的呢!若死了的話,豈不是化為烏有?”說是這麼說,其實這是哄人的話。倘若真是信心十足,那麼摩根本人,這位財大氣粗的醫生,為什麼擺著被低估的公司債,及以低價發行優先股這帖特效藥,卻“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易逢春”,不先喝而後快呢?

第五,當上述手續都準備就緒後,最關鍵的一步就是派出自己的人介入各鐵路。就如在“海盜2號”的甲板上與貝克密約一般,摩根讓四五個得力人員組成企業介入小組,即所謂的“信托委員會”,它的權限要在股東大會之上, 儼然一個太上皇。

因此,即使有人責難說,“摩根化體製”並不是什麼救世主,而是在不折不扣地“巧取豪奪”,摩根仍然要一如既往地繼續他的鐵路改組。

由於執著地追求,加上方法得當,“摩根化體製”勢如破竹。除了伊利鐵路、裏丁鐵路、新澤西中央鐵路、賓夕法尼亞鐵路、拉卡瓦納鐵路、特拉華—哈得遜鐵路、乞沙比克—俄亥俄鐵路之外,還有新英格蘭東北部的各鐵路及南部的已破產或經營出現赤字的幾條鐵路,都在世紀之交時,陸續完成了“摩根化體製” 。

依據1900年的統計,主要幹線所有人所控製的鐵路千米數, 直屬於摩根的就有約30700千米。此外,屬於摩根合夥人的有:凡德華爾特的約31400千米;賓夕法尼亞的約29300千米;席爾的約16700千米。統計起來,摩根體係控製了共10多萬千米的鐵路。

此外,還有非摩根體係的約58000千米鐵路,包括:哈利曼的約32600千米;顧爾德的約 25800千米。

可以看出,當時美國鐵路界呈三國鼎立之勢,而摩根兵強馬壯,實力遙遙領先於其他人之上。摩根本人擔任信托委員會的理事,大權在握,發號施令。

直接參與的有凡德華爾特的紐約中央鐵路以下的20多家公司。 由於貝克為其所用,摩根確實撈到不少好處。賓夕法尼亞鐵路和第一國家銀行的貝克所租的乞沙比克—俄亥俄鐵路聯結,已經可以延伸到東海岸,納入紐約中央鐵路體係了。

如今,形勢的發展越來越清楚地表明,“鐵路大王”的這頂桂冠戴在摩根頭上最合適不過了,他的這個稱號,幾乎可以和洛克菲勒的“石油大王”的稱譽相媲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