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大佬的王國2(1 / 3)

金融大佬的王國2

終讓白宮屈服

由摩根領頭掀起的“摩根化體製”的鐵路改組大戰,是因夏曼的《白銀購買法案》導致的經濟不景氣而開啟的。

在美國曆史上,這雖然隻是如曇花一現般短暫,但是,似乎勝負卻早成定局,其作用不可抹殺,為後人所稱道。

之後,摩根又躍馬橫槍,開始了另一場在西海岸的戰爭。

與洛克菲勒聯手的是愛德華·哈利曼以及顧爾德二世,構成了這場戰爭的強大的對立麵陣容。 事態發展到這個地步,摩根不得不經常意識到他們的存在了。 也就是說,應如何與和哈利曼聯手的洛克菲勒及那位身為市銀行總裁的史提曼作戰呢?

令摩根頭痛不已的是,他的勁敵並非僅此兩位。他的另一個難題是,對於卡內基這個在匹茲堡築起鋼鐵王國,儼然一副“鋼鐵大王”派頭的、被他視為眼中釘的男人,應如何取而代之呢?

在摩根發達的大腦裏,裝著無比龐大的計劃。為了這些計劃,他必須付出極大代價,將一個個強敵打倒,踏在地上。對此,他的信念是那麼的執著。

因為夏曼《白銀購買法案》的衝擊,美國企業界受到沉重打擊。前麵提到的鐵路業30多家公司同時破產就是一例。經濟恐慌直接影響著美國政府,大量的黃金流往倫敦,國庫裏黃金幾乎空空如也。

結果,搖搖欲墜的哈裏森政府倒台了。新任總統是在哈裏森之前曾任過一屆總統的克利夫蘭。他一上台就麵臨著如此棘手的問題,為了能控製住局麵,站穩腳跟,不得不向摩根等人求得一些幫助。

於是,摩根被總統先生邀請到了白宮。總統要求他與羅斯查爾合組辛迪加,起中流砥柱作用,使流到倫敦的黃金重新流回美國。這裏需要補上一段插曲,那就是此時摩根如何以桀驁不馴的態度,與總統進行交涉。為了救濟金庫空虛帶來的經濟恐慌,就必須立即籌集到一筆巨額資金。

當初政府財政當局稍稍一算計,算出需要的目標金額是1億美元。 不過,民主黨政府認為,發行1億美元公債,將黃金從倫敦換回似乎太冒風險,對他們並不利。於是,他們決定避免使用這一常規手段。

當時的財政部長卡利史爾自有他的盤算:他計劃隻發行5000萬美元的公債,其餘的半數則委托美國國內銀行的存款。然而,他似乎打錯了算盤,因為在這般恐慌蕭條下,任何銀行都自顧不暇,理所當然地將這位財政部長的呼籲拋在一邊。

白宮不禁陷於無盡的困窘之中。因此,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卡利史爾財政部長使出了苦肉計。他以超出麵額的117點,公開募集 5000萬美元的公債,年利率為5%。

這一招打破了投資金融界的慣例,還著實奏了效,欺瞞了投資銀行,也因此重重敲了一下摩根的後腦勺,摩根甚為憤怒。對那些膽敢在老虎身上拔毛的家夥,他怎麼能夠這麼輕易地放過呢?

卡利史爾急急忙忙趕到紐約,召集銀行家,請求他們的協助。但紐約的銀行界對民主黨政權也是白眼相看。碰了一鼻子灰之後,卡利史爾財政部長又拜訪了市銀行總裁史提曼,哀求道:“摩根說,他自己要認購全部的公債,要不然就完全拒絕認購,就這麼簡單,沒有任何餘地。我們絕不能委托給那個盛氣淩人的家夥。你就設法認購一些吧!到時一定會以一般的公開募集來償還給你的。”

麵對著這位財政部長的低聲下氣的苦苦哀求,史提曼趕忙從洛克菲勒的標準石油賬中,提出了2000萬美元,彙到紐約,把黃金注入空空如也的國庫中,防止政府的破產。但這樣做也是杯水車薪,無濟於事。

不知是出於將錢扔進水裏的惋惜,還是怪摩根袖手旁觀,史提曼匆匆找到摩根,促請他再加考慮。

“你也融資 2000 萬美元吧,我已經出了 2000 萬美元了。”

摩根頗覺意外:“你那2000萬美元錢是從哪裏融資的呢?”

“標準石油。”史提曼苦著一張老臉。

“你們……恕我眼拙,不知你們是偉大的愛國者。”摩根隻有搖頭苦笑。

摩根再次被總統召入白宮,互相攤牌。那些討厭的新聞記者們早已聞風而動,守在白宮門前。為了擺脫這些家夥喋喋不休的糾纏,避免影響了自己的情緒,摩根神不知、鬼不覺地避開眾人,秘密地進入總統辦公室。

即使這次是和總統麵對麵地交談,摩根也沒有絲毫鬆動,仍然固執己見:“除了我和羅斯查爾組成辛迪加,使倫敦的黃金重新流入國內之外,似乎沒有第二種辦法來解救陷於破產狀態的國庫了。現在,正有人要求從我手頭提取1000萬美元的黃金,要不要我立刻在這裏拍電報,現在立刻彙到倫敦去呢?”

摩根知道,若不使出強硬的手段來,白宮是不會輕易就範的。因此,在同總統麵談時,也就“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顧小節”了,單刀直入,步步緊逼。

在如此強迫之下,克利夫蘭總統的新陳代謝似乎加快了不少。幾乎每隔15分鍾,就要離席而去。實際上,他並沒有去洗手間,而是去和在另一個房間的財政部長卡利史爾商量對策。

總統討厭雪茄是出了名的。因此,在摩根進入總統辦公室之前,就有好心人向他囑咐道:“請千萬別抽雪茄。”

摩根此時煙癮難耐,瞅準總統每隔15分鍾離席而去的空當,開始“嘶吧、嘶吧”地抽起了粗雪茄。總統辦公室籠罩在一片蒙蒙的煙霧之中。

過足煙癮之後,摩根靠在座椅上。蹺著腿、眯著眼等待總統的回來。他相信,總統不會不作出明智的選擇。

不久,克利夫蘭總統折了回來。攤著雙手,一副無可奈何的樣子。他跟財政部長協商了半天,認為還是“識時務者為俊傑”,先接受了摩根—羅斯查爾辛迪加的提案。在這一瞬間,摩根一定暗地得意道: “我才是真正的愛國者啊!而不是史提曼和洛克菲勒。”

白宮在華爾街麵前甘拜下風了!

馳騁國際舞台

在佛羅裏達半島南方的古巴島,素來有“西印度群島之珠”的美稱。它位於美麗的加勒比海之中,西班牙殖民者相中了這塊寶地,將它據為己有。

這是一個物產豐饒的島嶼,印第安人一直在這塊極其肥沃的土地上辛勤地勞作著,過著平安無事、安居樂業的生活。但是,自從西班牙殖民者到了這塊神秘土地之後,印第安人就厄運難逃了。征服者們摧毀了他們的田園,命令他們改種煙草,因而饑荒連年。印第安人被屠戮了不少。之後,西班牙殖民總督從塞內加爾及西非象牙海岸帶來大批黑奴,強迫他們種植煙草及甘蔗。

征服者們又在當地大興土木,建立起了城牆環繞的傳道教會,擴大基督教的影響。

之後,挖掘金礦的探險者們絡繹不絕地來到該島。鐵、錳、鉻、銅及鎳等礦產在這島上被陸續發現了,其中鐵礦的埋藏量又出乎意料地極為豐富。殖民者們掠奪了無數財富。

1898年2月15日,停泊在哈瓦那近海的美國巡洋艦“緬因號”發生了原因不明的爆炸事故而沉沒。

當時,摩根正在倫敦,聽到這條消息後,他並沒有立即回國。也許他認為不至於這麼快就會爆發戰爭吧!

直至4月初,他才姍姍回國。美國第二十五任總統麥金萊為了保護古巴當地美國僑民的生命安全,以及所有美國企業的權益,斷然於4月21日向西班牙宣戰。

在美國國務卿約翰·亞當斯向駐馬德裏的美國公使發出的訓令中這樣說道:“這雖然不是牛頓原理,但成熟的蘋果會掉落乃是自然法則。事不宜遲,以1億美元買下古巴島!”

口氣不容商量,公使當即同西班牙政府交涉。但西班牙政府卻一口回絕了這一樁買賣。這可是塊大肥肉啊!他們怎麼忍心輕易拱手相送。

這個消息傳出來後,當時以低價向西班牙購買產品的美國煙草商及砂糖商人都暗自期待著戰爭的爆發。一場戰爭能給他們的口袋裏塞進更多的鈔票。

美國與西班牙的戰爭終於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 雙方打得昏天黑地。而美國的大小資本家之間,也是爭得難解難分。戰爭爆發時,洛克菲勒及南方的砂糖、煙草等資本家,在古巴投下了血本,其資本總額超過3000萬美元。

此時,摩根剛從倫敦優哉遊哉地返回到美國。因為他對戰爭的爆發不抱太多的希望。

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一位不速之客闖到了他的府上,那個人是海軍次長,是來同摩根討價還價的:

“前線正吃緊,為了輸送兵員前往古巴島,海軍決定征用民間的船隻。您的‘海盜2號’是我們購買對象之一,請開價吧!”

摩根臉色登時變得相當難看:不知是哪個家夥這麼不知天高地厚,竟敢在他的船上打主意。“海盜2號”對他來說,具有特別的意義,絕對不能被征用。

因此,他以不同尋常的態度、怒不可遏地說道:“回去告訴麥金萊總統,如果船隻不夠的話,我可以立即建造船隻送給他,隻有這‘海盜2號’,恕我不能轉讓……”

哪承想,這位海軍次長就像吃了秤砣鐵了心,無論摩根的臉色多麼難看,語氣多麼強硬,就是一步也不退讓。就這樣,爭吵持續了將近一天。

這位海軍次長看來早有思想準備。他滔滔不絕地向摩根舉了一大堆例子,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比如凡德華爾特在南北戰爭時期,獻出了所有的船隻啦,還有紐約、華盛頓的快艇俱樂部的會員們,陸續捐出他們各自的快艇。

麵對這樣的陣勢,摩根不得不冷靜下來掂量一下。他漸漸地開始有些動搖了,最後還是決定忍痛割愛,以免因為這種事情破壞了與政府的關係,妨礙以後的大事。

海軍次長看到自己的一番話發生了效力,心中暗喜,湊上前去,開價道:

“225萬美元,怎麼樣?”

“……”摩根仍像往常一樣,沉默不語。然而這樣已經足夠了。

海軍次長誌得意滿地走了。摩根當即起身,撥通電話,訂購了“海盜3號”。

戰事似乎對西班牙十分不利。進入中國香港的美國太平洋艦隊,萬事俱備,正伺機而動。5月1日,在菲律賓的馬尼拉灣,他們擊退了強大的西班牙艦隊,在美國陸軍部隊登陸之前,首先開到古巴島。

這支登陸部隊有“悍馬騎兵隊”之稱,以誌願兵為主力。7月,波多黎各島被攻陷。同時,西班牙的加勒比海艦隊全部被殲滅。戰爭隻持續了4個月就結束了。

接下來,便在巴黎召開和平會議,美國從西班牙手中獲得了巨大的戰利品。西班牙承認了古巴的獨立,實質上,卻是美國取代西班牙的地位,儼然以古巴人民的“解放者”身份踏上古巴,使它變成美國化的古巴。

此外,西班牙割讓了波多黎各、西印度群島、關島及菲律賓,美國僅花了很少的一筆錢。因此,美國資本的戰場,其前線一直擴展至拉丁美洲以及太平洋彼岸的亞洲。

在巴黎簽署媾和條約的當天,華爾街摩根的辦公室裏,也進行著盛大的慶祝會。

這種戰爭,對摩根來說,是多多益善,他總能從中找到發財的機會,而且總能賺上一筆。

數百名反戰的自由派示威群眾,撥開出入交易所的經紀人們,呐喊著通過華爾街的狹隘通道。

“華爾街是戰爭的挑撥者。”

“埋葬摩根、洛克菲勒、卡內基。”

“殺掉麥金萊。”

示威呐喊的聲音,不斷從開著的窗戶傳進來。但摩根卻好像沒有聽到一樣,麵不改色,他正苦苦思索著如何到美屬菲律賓和脫離西班牙勢力的中南美、日本及中國投資的問題。

“今後將成為國際投資的時代。”這個念頭火花般從他的腦子裏一閃而過。

這時候,喧囂的示威呐喊聲又傳了進來,攪亂了他的思考,但他的眉頭卻連皺也沒皺一下。

“門羅主義真是好得很。這種主張歐美兩大陸互不幹涉的美國外交政策,雖然將美國的勢力範圍限定在西半球的南北美洲內,但是歐洲各國從此也被排斥在這範圍之外,美洲市場為美國所獨占,豈不是很美的事嗎?如果勢力範圍能向亞洲拓展,那麼國民的稅金勢必又會增加了。”

在美國財經界,包括華爾街在內,並沒人強烈反對向東方擴展勢力。亞洲腹地廣大,是個相當有發展前景的市場。隻有遊行於華爾街的自由主義派,才會不顧一切地加以反對。

以“煽情主義”為招牌,拚命地賣報紙的威廉·哈斯特所代表的擴張論者,利用哈斯特報係辛迪加的激進煽動之機,激勵麥金萊總統,高唱擴張主義的論調。

摩根猛搖頭。收購美國鐵路的時代是不是已經過去了?不,鐵路事業方興未艾,現在僅僅是一個起步而已。在菲律賓、日本、中國……情況全都是如此!

鋼鐵的時代來臨了。美國必須製造大炮,對,也必須製造軍艦。據說,在廣大的中國大陸,也正經曆著一個動蕩的時代。那是叫什麼來著?對,叫作義和團的正在四處造反。

還有,石油的時代也迫在眉睫了。咳,真遺憾,在石油這方麵,洛克菲勒這家夥是無論如何也不會放手的。這麼一來,那麼隻有鋼鐵了?不,不,愛迪生的電氣時代也已來臨了。電氣?對!電氣也是一根寶貝稻草。

摩根活了這麼久,無論是說話,還是思考問題,向來都是言簡意賅,謹慎得很。可是這次,他卻陷入了近乎瘋狂的錯誤思考之中。

他回顧這一生,由於自己的精明和獨到的眼光,在幾個重大決策方麵取得了非凡成果,使得財源滾滾而來,如今的摩根帝國,已非其祖輩、父輩時期可比的了。

當今的美國,不,整個美洲在他的眼中都仿佛甕中之鱉,是那麼的不中用,美國這個小廟似乎已容不下他這個大菩薩了,他要向美洲、亞洲擴張,乃至整個世界,摩根帝國的旗幟將插到世界各個角落……

在這一瞬間,大概也是摩根生平僅有的一次吧!但他碩大的腦袋,立刻將這瞬間的錯誤思考拋至九霄雲外,他突然脫胎換骨,搖身一變,成為一個國際大投資家。

在美西戰爭中,麥金萊政府也欠下不少戰爭債,對此,政府一口氣發行了戰爭債券兩億美元,利率為3%。政府原打算采用將它們直接賣給國民的方式,但是,摩根等人早就嚐過不少這種債券的甜頭,這次他們能善罷甘休嗎?

於是,摩根和他的“聯合募購組織”馬上同政府進行交涉,承攬全部金額。然後,他們將債券票麵做成500美元以下的小額國債。這是一種新奇的構想,牛刀小試,果然取得極大成功,一般的人競相購買,競購率竟然高達5倍,盛況空前。不幾天,公債飛快地銷售一空。

但摩根仍有一件事遲疑未決,那就是關於是否要實施對墨西哥的投資,這顯然又是一項新的挑戰。

在美西戰爭之前,就有消息透露:墨西哥政府由於無力償還西班牙政府的舊債,已麵臨破產,危險萬分。在這種如臨深淵的狀況下,墨西哥當局不得不著手發行公債,其金額計劃將達到11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