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6年前,賓夕法尼亞鐵路公司就實行過多次,不僅限於石油,也有其他商品的貨運。洛克菲勒一直認為這種做法無可非議,他能得到運費優惠,是因為他有無可匹敵的經營規模——他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煉油企業,產量相當於克利夫蘭其他三大家煉油廠產量的總和。
事實是,這種做法有礙於真正的自由競爭,對於小型煉油廠來說就隻有破產的份兒了。鐵路運費的折扣使洛克菲勒和他的某些同行在所有的鐵路線上暢行無阻。雖然煉油業裏許多競爭對手也享受過運費的折扣,但都沒有洛克菲勒得到的多。
直至1887年州際商業法生效,運費回扣才被定為非法行為,可是在1903年埃金斯法頒布前卻一直沒有絕跡。而洛克菲勒已經在這些回扣裏撈到足夠的好處,那就是大大降低了成本,獲取了更豐厚的利潤。
洛克菲勒的石油生意像滾雪球一樣,已經越滾越大。在克利夫蘭,他已經是萬眾矚目的企業家了。洛克菲勒念念不忘在這場交易中弗拉格勒的功勞。
洛克菲勒深有感觸地說:“堅強有力的同伴是事業成功的基石,他既可以把你的事業推向高峰,也可能導致集團分裂而使你元氣大傷,甚至傾家蕩產。”這是洛克菲勒一生中得到的最寶貴的經驗。標準石油的兼並行動
1869年,石油業逐漸進入經營困難的地步。連續5年,精煉油的價格像沿著斜坡向下滾動的石塊一樣不斷下跌。煉油業同時受到衝擊而陷入困境。
由於原油價格和提煉後的精煉油價格相差無幾,使煉油公司無法獲利,加之產量又往往超過市場需求,大公司尚可過關,小公司簡直叫苦連天。
於是洛克菲勒在石油業中,開始掀起“變競爭為合作”的運動。他說:“要想讓這個難以控製的行業還能有利可圖、長遠發展,就必須立下規矩。”
那麼這個規矩是什麼呢?就是成立卡特爾,通過這種組織,限製過剩的生產力,穩定石油價格。其實,早在南北戰爭時,采油商們為了抬高油價,曾成立過“油商聯合會”來限製生產。
可是要想建立規模經濟,需要大量的資金。比如說,要買下那些管理混亂,還一個勁在那裏煉油造成生產過剩的廠子就需要錢。於是洛克菲勒和弗拉格勒商量,提出組建股份公司的主意。
“亨利,您認為我的設想可行嗎?”洛克菲勒問弗拉格勒。
“其實,最近我也在想這件事。”弗拉格勒背著雙手踱來踱去:“我們有了股份公司,就能向一些業外投資的人銷售股票,既增加了資金,又不失去控製權。”
洛克菲勒很高興弗拉格勒和自己有一樣的想法,但是一向謹慎的他又發現了問題:“是啊!最近許多州都通過了法律,允許商家組建股份公司。可是這類公司不允許在所注冊的州以外擁有財產,這種限製對我們很不利。”
弗拉格勒聳聳肩說:“那我們就在法律上鑽鑽空子吧!我看沒有過不去的橋。”弗拉格勒似乎永遠是樂觀和自信的。
1870年1月10日,洛克菲勒創設的標準石油公司成立,公司設在克利夫蘭公共廣場附近的一幢四層樓房。由洛克菲勒擔任總裁,威廉擔任副總裁,弗拉格勒任幹事兼財務總監。
標準石油公司的注冊資產為100萬美元,一個剛組建的公司就有這麼多的資產,在當時的美國來說可說是首屈一指。它控製著全美國10%的煉油業務,還擁有一家製桶廠,幾座倉庫、運輸設施和一組油罐車。有人說,標準石油公司的誕生是洛克菲勒在絕境中力挽狂瀾的傑作。
洛克菲勒自信地對克利夫蘭的一位商人說:“總有一天,所有的煉油和製桶業務都要歸標準石油公司。”
標準石油公司一成立,正趕上歐洲爆發了普法戰爭,海上的運輸業癱瘓了,賓州石油出口業也隻好中斷。原油價格下降,精煉石油業也受到影響,洛克菲勒的財務困難重重。
也許是艱苦的創業造就了洛克菲勒堅韌的性格,他在逆境麵前從不沮喪,頭腦反而更清醒。他開始把整個石油業當作一個相互關聯的體製,用高瞻遠矚的目光,考慮它的發展戰略和長遠規劃。
洛克菲勒和弗拉格勒還是共用一間辦公室。辦公室裏的陳設很簡樸:一張黑皮沙發、4把黑色核桃木椅子、兩張桌子,還有一個冬季取暖用的壁爐。洛克菲勒從不喜歡在形式上炫耀生意如何興隆。
洛克菲勒是公司最大的股東,在 10000股中占 2667股;弗拉格勒、安德魯斯和威廉各持 1333股,其餘的占股人有以前公司裏的合夥人,還有外麵的投資者。
他們用來吸引股民投資的辦法是:公司裏主要負責人不領取工資,隻從公司股票升值和紅利增加部分提成,這樣能刺激大家拚命工作。
公司沒有像洛克菲勒預想的那樣,出現門庭若市的場麵,因為當時正處在金融界出現恐慌的時候。還有一些企業家對石油業的前景也沒有把握。
有人告訴洛克菲勒:“大湖區的船運卡特爾早就不行了,隻剩下一個空名。恐怕您所做的一切也是徒勞無益吧?”
有一位年老資深的金融家告誡他:“先生,我以為您所做的這項實驗不是獲得巨大的成功,就是落得個一敗塗地!”
還有人認為,控股公司的成立簡直就是瘋狂的舉動!
但是充滿自信的洛克菲勒卻穩坐釣魚船,他要用行動和事實證明:這些懷疑論都是錯誤的!
在標準石油公司開始營業的第一年,他給公司股票分配105%的紅利。他開始了征服克利夫蘭煉油商的艱苦的曆程。
麵對著一片混亂的石油業,洛克菲勒的兼並不是從弱者下手,而是從強者下手。他說:“如果能首先打垮最強勁的競爭者,就會造成心理影響。”
他首先想到的是克拉克—佩恩公司。這是一家很有聲望的公司。奧列佛·佩恩上校是一位政治家的兒子,待人態度冷漠,卻彬彬有禮。洛克菲勒認為,此人將是一位堅強能幹的盟友。
1871年12月的一個晴朗的上午,洛克菲勒邀請他的中學同學佩恩見麵。兩人熱烈地握手之後,共同回憶了中學時代的趣事,氣氛友好而輕鬆。
精明的佩恩忽然說:“老同學,我想您請我來,絕不僅僅是為了回憶往事吧?”
洛克菲勒望著佩恩,用誠懇的語調說:“最近以來,我一直為怎樣把石油業從混亂中拯救出來傷腦筋。這種混亂不能再繼續下去了!它將會把我們全都拖垮。”
洛克菲勒停頓下來,看看佩恩的反應。佩恩正全神貫注地聽著。
“我設想能夠通過股份公司集中大批資金,建立一種規模經濟。這樣也許能夠改變目前石油業的這種無序狀態。”
他還強調:“這是一種能夠維護所有人利益的措施。隻要有合理、理智和現代化的先進管理,是一定會取得成功的。”
接著,他介紹了標準石油公司的實力,告訴他,公司正準備增資。他直截了當地問:“要是我們能在數額和條件方麵的認識達成一致的話,您是否打算入夥?”
佩恩謹慎地說:“現在隻能說,我有保留地讚同您的設想和分析。”
他沉默片刻,又提出要求:“能讓我看看貴公司的賬簿嗎?”
“當然,這完全可以。您下午就到我的辦公室來吧!”洛克菲勒欣然同意。
佩恩在下午準時到達。他仔細地翻看著賬本,被標準石油公司豐厚的利潤震驚了:“啊!標準石油公司確實厲害!麵對實力如此雄厚的公司,競爭將是困難的,隻能是自討苦吃。”
佩恩在心裏琢磨著。他合上賬本,抬頭望著洛克菲勒,語氣很果斷: “約翰,我同意入夥了!請盡快找人評估一下我的工廠值多少錢。”
洛克菲勒站起身,鄭重地握著佩恩的手。沒想到這麼快就初戰告捷,心裏真是樂開了花,但是表麵上卻平靜如水。這是他一貫的風格。
佩恩同他的合夥人商量之後,同意以40萬美元的價格出售他的煉油廠,然後持有標準石油公司的股票。
洛克菲勒想:價格是高了一點,可是我無法抵禦這個誘惑。這會給其他煉油商以啟示和壓力。再說,我的實力不是也增強了嗎?
“好吧!就這樣定了,我同意你的條件。”洛克菲勒果斷地說。
“我還要說明的是,我非常歡迎您的加盟,同時,克拉克先生,我也不反對你另謀高就。”
洛克菲勒對這位曾鬧過矛盾的合夥人還是耿耿於懷。不久,佩恩就進駐洛克菲勒的辦公室了。
洛克菲勒又去找煉油商來談,用一種抑揚頓挫的傳教士口氣,向對方講明利害,時而打著其他的煉油商合作的幌子。他同他們促膝交談,時而拍拍對方的膝蓋。
洛克菲勒用誠懇的語調說:“我們在克利夫蘭是處在一個極不利的位置上。我認為我們這個計劃很不錯,是為了共同保衛自己。請好好想想吧,如果您感興趣,我們願意與您探討解決的辦法。”
洛克菲勒對某些弱小的同行說:“這是一個適者生存的天下,事實已經證明我們是適者。其實,完全可以等那些不走運的兄弟垮掉後再收拾殘局。可是我們沒有這樣做。現在是千方百計呼籲大家,不要再無謂地競爭,這樣才會躲開即將臨頭的破產的災難。”
“我們是來發揮你們的能力,幫助你們再展宏圖的。如果我們團結在一起,就會在合作的基礎上共渡難關。”
在洛克菲勒的話語中讓你感到,如果你投入到標準石油公司的懷抱,前景是那樣誘人而美妙:“一旦持有標準石油公司的股票,你們就會什麼都不缺。”
洛克菲勒以自信的語氣,嚴厲譴責那些與他作對的人,說他們鼠目寸光、愚不可及。一些喪失了信心的煉油商在人人自危的形勢下,相繼把工廠賣給了洛克菲勒。對那些瀕臨破產的某些人來說,能用自己的廠子換來標準石油公司的股票確實是好事。
可是,卻有不少人在罵洛克菲勒,這是什麼原因呢?大概是洛克菲勒付給他們的錢太少了。洛克菲勒卻有他自己的理由:“要是一家煉油廠無活可幹了,它連一艘船或鐵路都不如。因為這些東西還能用在其他方麵。”
洛克菲勒還譏笑某些廠子是一堆垃圾,他買下之後不是接著經營,而是把廠子關掉,以削減過剩的生產力。可是對於業主來說,這是一杯難以下咽的苦酒。 他的目的是把競爭對手變成卡特爾的一員。所以他不會像某些人指責的那樣,目光短淺地去激怒那些人。
洛克菲勒在逐步實現他的計劃。傳說,每當他買下一個廠子,都會衝進辦公室,興奮地對著安德魯斯大喊大叫:“我們又得了一個煉油廠,山姆,又到手了一個!”他屬於那種關上門偷著樂的人。
洛克菲勒接管漢納—巴斯林頓公司曾經引起爭議。
馬克·漢納的叔叔羅伯特·漢納被請到標準石油公司的辦公室。他態度冷漠地對洛克菲勒說:“我決不會賣掉我的公司。”口氣不容置疑。
洛克菲勒歎了口氣,然後聳聳肩膀,攤開兩手,似乎是對這個不識時務的人表示惋惜地說:“你會孤立無援的,你的公司在克利夫蘭將賺不到錢,你沒有實力和標準石油公司競爭。你要堅持這樣做,早晚要失敗。”
不死心的漢納找到鐵路公司,要求得到和洛克菲勒同樣的運費折扣。可是鐵路方麵卻說:“標準石油公司在運費上得到優惠是因為他是大貨主。您如果能提供同樣數量的石油的話,照樣會得到同等對待。”
這是漢納無法辦到的。最後隻好賣掉了一個煉油廠。有幾家實力較強的煉油公司又堅持了幾年,但隻是推遲了兼並的時間而已。
幾年過去了,克利夫蘭26家煉油廠被洛克菲勒買去22家。有人因此把全部憤怒傾瀉在洛克菲勒的頭上。其實,按照市場的規律,虧本的小型企業早晚都會關門。洛克菲勒不過是加快了這一進程而已。
還有一些煉油商最終保持了獨立,洛克菲勒要求他們接受統一安排的最大產量,標準石油公司將保證他們得到應得的利潤。在沒有任何規章可循的經濟環境中,企業家和商人隻能是摸著石頭過河,在行動的過程中製定遊戲規則。
洛克菲勒和他的同時代人一樣,要想在不穩定的環境中建立龐大、持久的工業,他和其他巨頭一起,不得不用新的壟斷資本主義取代自由競爭資本主義。
對於這種商業行為,當時曾引起很大爭議。經濟學家們也是見仁見智。
洛克菲勒自有他的看法。他說:“我們是被迫這樣做的。這一舉動開了經濟管理體係的先河,改變了全世界的經營方式。時機已經成熟,這一天必然會到來。盡管我們當時所認識到的,隻是從這一片殘垣斷壁中搶救自己而已。”
他還力圖從理論上探索如何維護壟斷。他說:“這是一場合作的新觀念同競爭理念的戰鬥。各自為政的傳統已經過時,而且一去不複返。”
當時,聯營和集團製在製鹽、製繩和威士忌酒等行業中也十分盛行。洛克菲勒的卡特爾隻是這眾多組織中的一個而已。
就這樣,洛克菲勒實際上就成了一個龐大石油卡特爾的主管。這種卡特爾像一個安全島,它凍結了行業的規模,讓業務拓展和革新都能順利進行。
在這個石油王國裏,共有34家大小企業,擁有的煉油能力達到全美國煉油能力的1/4。他本人也成為當地的首富,買下了一個叫作森林山、占地700畝的鄉村莊園,正在把它修建成舒適的夏季別墅。
洛克菲勒是個特別專注事業的人。
“缺乏幽默感和安全感”,這是他一生的特征。他說:“每天晚上,我一定要先提醒自己,我的成功也許隻是暫時性的,然後才躺下來睡覺。”
他手上已有數百萬美元可以任意支配,但他仍然擔心失去一切財富。怪不得憂慮會拖垮他的身體。他沒有時間遊玩或娛樂,從未上過戲院,從沒玩過紙牌,從來不參加宴會。
誠如馬克·漢納所說:“在別的事務上他很正常,獨獨為金錢而瘋狂。”
有一次洛克菲勒在俄亥俄州向一位鄰居承認說:“希望有人愛我。”但是他過分冷漠多疑,很少有人喜歡他。摩根有一次大放怨言,聲稱不願和他打交道。“我不喜歡那種人。”他不屑地說,“我不願和他有任何往來。”
洛克菲勒的職員和同事對他敬畏有加。最好笑的是,他竟然也怕他們——怕他們在辦公室之外亂講話“泄露了秘密”。他對人類天性沒有絲毫信心。
有一次當他和一位獨立製造商簽訂10年合約時,他要那位商人保證不告訴任何人,甚至他的妻子也不行。
“閉緊你的嘴巴,努力工作。”這就是他的座右銘。
接著,就在他的事業達到頂峰之時——財富像維蘇威火山的金黃色岩漿那般,源源不絕地流入他的保險庫中——他的私人世界卻崩潰了。許多書籍和文章公開譴責“標準石油公司”那種不擇手段致富的財閥行為和鐵路公司之間的秘密回扣,無情地壓倒任何競爭者。
但他最後還是發現自己畢竟也是個凡人,無法忍受人們對他的仇視,也受不了憂慮的侵蝕。他的身體開始不行了,這個新敵人——疾病——從內部向他發動攻擊,令他措手不及,疑惑不安。
起初,他試圖對自己偶爾的不適保持秘密。但是,失眠、消化不良、掉頭發、煩惱和精神崩潰的肉體表征,卻是無法隱瞞的。最後,他的醫生們把驚人的實情坦白地告訴他,他隻有兩種選擇:或是財富和煩惱,或是性命。他們警告他:他必須在退休和死亡之間作一抉擇。
鐵路聯盟的無情壟斷
1871年11月,洛克菲勒在紐約的尼古拉斯飯店下榻。一天深夜,門外響起了一陣敲門聲。
“誰啊?”被吵醒的洛克菲勒不耐煩地問道。
“是我,哥哥。”原來是弟弟威廉。
“這麼晚了,有事嗎?”洛克菲勒問道。
“湖濱鐵路董事長華森現在在大廳等你。”威廉回答道。
洛克菲勒心想:要請華森進來,一定要先叫醒隔壁的弗拉格勒。可是還沒等他去叫醒,隻見弗拉格勒披了件外套,走了進來。
洛克菲勒告訴弗拉格勒:“華森來了!”
但是弗拉格勒顯得一點都不吃驚,問道:“斯科特也來了嗎?”
“沒有,隻有他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