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8月赫斯基能源在加拿大上市,李嘉誠擁有的優質資產市值約達420億加元,其業務涵蓋了上中下遊的勘探生產原油、精煉合成原油,以及分銷汽油等,李嘉誠因此獲利65億港元。
2004年年末,當國際油價首次突破40美元一桶,關於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考慮收購赫斯基能源控股權的傳聞此起彼伏。 高盛證券曾評估,和黃若以市值出售所持的赫斯基能源35%股權,估計約值362億元人民幣,以此計算,若出售可獲利170億元人民幣。
有知情人士透露,上述三大石油商都與赫斯基能源有過接洽,不過最後均無疾而終。
也就在出售傳聞蜂起的2004年,赫斯基能源開始進行“點砂成金”的提煉,計劃把加拿大的油砂提煉成石油,若成功,估計可以開采出超過26億桶石油。
李嘉誠當時說:“我們在加拿大擁有其中一個最大的油砂礦,50年也開采不完,儲量以數十億桶計。”
油砂是一種瀝青、沙石、水和黏土的混合物,必須從中萃取分離出瀝青,才能生產出高質量的合成原油,大約每開采兩噸油砂才能產出一桶合成原油。
1979年時,油砂生產成本在每桶2581美元的水平。在油價於2004年達到40美元一桶的水平之前,開采油砂幾乎無利可圖。2004年以後,隨著油價狂飆,油砂成為擁有競爭力的世界資源的新亮點。由於開采和煉化技術的進步,采油砂提煉一桶大概隻需10美元,甚至更低,這引爆了油砂開發的利潤井噴。
根據和黃提供的數據,赫斯基能源有兩個油砂項目位於加拿大的德加與旭日區。德加油砂項目的建造工程在2006年8月完成,並在2006年年底開始生產石油。這個項目預期生產期長達35年,每天最高產量超過30000桶。而旭日區油砂項目於2005年12月獲得了監管機構的批準,赫斯基估計旭日區項目可生產32億桶瀝青,並擁有40年的生產年期。
2007年12月,赫斯基與英國石油達成協議,成立針對油砂開采及下遊煉化的合營企業,各占50%權益。雙方合作的主要目的,是將赫斯基目前在加拿大阿爾伯達省的旭日油砂項目的上遊開采,與英國石油在美國俄亥俄州的托利多煉化項目設施結合,以建立綜合的生產能力。赫斯基能源出售旭日油砂項目50%權益給英國石油公司,獲得了312億港元利潤。
赫斯基能源公司成了李嘉誠旗下和記黃埔最賺錢的“盈利老虎”。按照最新公布的業績報告,受惠於油價持續飆升,赫斯基能源在2008年上半年,為和黃貢獻了854億港元的盈利,占和黃固有業務盈利的比例上升至28%。
而當李嘉誠在1986年收購赫斯基能源的股份時,這隻不過是一家資本支出與負債過高的中型石油公司,當年的石油價格曾跌至每桶11美元。但李嘉誠當時就預言,“世界石油價格短期內不會有太大升幅,長遠來說可以看好。”
2008年8月21日,李嘉誠在業績會上自信地說:“赫斯基能源在七八年前還被人批評,但是今年和黃最大的盈利貢獻就來自赫斯基。”
其後,雖然由於國際金融危機,石油價格大跌而大幅下挫,但股價仍能做到較快企穩,並迅速反彈。
從2000年8月上市至2009年12月,赫斯基給全體股東的回報率已經達到了490%,派發紅利的總額也已經超過了60億美元,截止到2009年12月31日的總市值達到了256億美元。
除去超人李嘉誠的眼球效應,赫斯基之所以成為中國石油界關注的對象,主要原因還在於其與中海油在南中國海的合作,也就是對文昌、荔灣、流花三大氣田的開發。
那麼,為何南中國海三大氣田的開發都是由赫斯基所獨攬呢?其他國際石油巨頭可能有更先進的地質勘探能力和開發技術,卻為什麼沒有進入?事實上,即使在與赫斯基密切合作的中海油內,很多員工對此問題也是茫然不知。
其實,從赫斯基在全球的資產分布情況看,南中國海原本並非其手中的王牌,或者說,赫斯基高層所關注的核心資產原本不在這裏。這家麻雀雖小五髒俱全的石油公司,在全球所擁有的資產,構成了上中下遊一體化的完整產業鏈。其上遊由幾項主要業務組成,一是位於加拿大西部和美國西北部的傳統石油和天然氣開采,租用麵積約有30000平方千米;二是位於加拿大阿爾伯達省北麵的麵積約2200平方千米的油砂項目,估計其中的瀝青蘊藏量超過443億桶;三是在東南亞和南中國海的資產。2007年,赫斯基能源甚至獲得了位於格陵蘭離岸的3個勘探牌照。
中遊的重要資產包括位於薩斯喀徹溫省勞埃德明斯特的重質原油精煉廠,日產優質合成原油約65200桶,以及一個管道係統、一個擁有330萬桶儲存量的主要終輸站和一個天然氣儲存庫以及油氣資源的處理與收集係統。下遊業務則主要包括在加拿大和美國經營提煉,營銷與分銷汽油、柴油、瀝青、乙醇和相關服務。
另外,赫斯基在加拿大擁有的超過570個加油站的零售網絡,也曾令中石油和中石化饞涎欲滴,一度想通過購並手段掌控這一渠道。據了解,其時正值國際石油價格高企,赫斯基資產獲得充分溢價的同時,李超人也曾有意出手,但最終未能達成交易。
盡管赫斯基是深海油氣開發作業的能手,並在中國南海與中海油合作,但一直以來,其大部分盈利和現金流仍來自加拿大西部的資產,其他地區對公司的整體貢獻並不大。
然而,自遭遇2008年年末國際金融危機之後,這一情況發生了改變。據和記黃埔2009年年報披露,公司在2009年經營環境極為困難,到第四季度才開始呈現暫時複蘇。集團收益總額為港幣3005億元,較上年度下降14%,主要由於石油與天然氣價格大幅下挫,令旗下的赫斯基能源銷售額及營運收益較2008年大幅下降39%,為15074億加元。
此外,2009年平均總產量為每天3065萬桶石油當量,2008年則為每天3559萬桶石油當量。因此,盈利淨額較去年下降62%至1416億加元。但從目前國際原油價格的走勢來看,預期赫斯基能源在未來可能將有較為良好的表現,從而為和記黃埔貢獻更可觀的利潤。
而據上述接近赫斯基的人士介紹,赫斯基能源由於在此輪危機中同其他跨國石油公司一樣遭受重創,從而“奶量”銳減,因此計劃將南中國海劃為未來重點發展區域,加大與中海油的合作力度。而將其中國區經理所在的代表處重新遷回蛇口督導,似乎也可謂順理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