締造財富神話(3 / 3)

勇奪3G開發西部

2001年9月,香港特區政府稱,拍賣4張3G移動通信運營執照。在發出牌照後,至2005年前不會再發3G牌照。

競投將采取甄選及競標相混合的形式。首先是甄選,在有關的公司提交了正式的申請之後,如甄選過程有超過4家的公司通過,政府將立即舉行拍賣。競標者需繳納25億港元的定金。如果隻有4家公司通過資格審定,3G執照將以底價出售給他們。

底價出售後,第一階段競標價將是未來運營商網絡營業額的5%,前5年最低保證金為每年5000萬港元,第六年起最低保證金將逐年遞增,直至執照15年期限結束為止。

按照這樣的算法,每張牌照的淨現值將高達765億港元。因此,本次競拍,吸引了眾多業界人士的關注。而其中李嘉誠的和黃更是豪氣衝天,誌在必得。

3G是第三代移動通信的簡稱,包括標準的製定、係統網絡、終端應用開發等在內的一個整體概念。在第二代移動通信係統中,沒有統一的國際標準,各種通信係統之間彼此互不兼容。

但在3G時代,融合將成為最重要的特征。在3G方麵已投入龐大資金的和黃集團,其最大的對手沃達豐表示可能放緩興建3G網絡的速度後,沃達豐的股價當即下跌47%。

和黃集團總經理霍建寧卻表示,沃達豐等眾多國際主要對手紛紛延遲推出3G服務,給和黃帶來絕對優勢。在2G時代即將過去的時刻,選擇和投資3G並搶占有利的地勢,是李嘉誠對未來電信的一個預期。

2001年以來,歐洲的3G牌照拍賣是熱點,也同樣是和黃的重頭戲。和黃集團的歐洲化3G策略的重點是集中發展英國和意大利的3G市場。和黃集團曾聯合日本與荷蘭公司,成功取得英國的3G執照。

在亞洲,和黃集團除了誓奪香港3G牌照,也有意在印度及一些東南亞國家參與3G牌照競投和經營。

隨後,在意大利取得3G的經營牌照更是顯示了和黃歐洲策略的堅定和紮實,但3G的發展並不如李嘉誠設想的那麼樂觀,並且從2002年起,3G的虧損逐年增大。

電信投資畢竟需要時間來創建網絡和消費者群體。設備商需要運營商埋單,運營商則是由消費者來埋單。可是,消費者有時並不給運營商麵子。因為消費者看不到自己對此有多麼必要的需求。而且不論還沒影兒的3G,就連用於過渡的25G技術,運營商都沒能找到讓消費者心動的理由。

和黃的3G手機機型款式少,體積龐大,還極耗電,但賣得並不算糟,關鍵在於和黃提供了特別低廉的話費套餐,以及對高級別語音、圖像等多媒體內容的處理、傳輸。在這種現狀下,原本的高端路線最後不得不選擇大規模降價以贏得市場。

2004年被定為3G年,歐美各大運營商也紛紛推出3G,3G在全球立即呈現出燎原之勢,和黃勢必成為最大贏家之一。

和記黃埔旗下和記電訊3G業務——“3G香港”服務,是在2004年1月正式推出的。其香港中環旗艦店的開業儀式熱鬧非凡,舞獅表演以及喧天的鑼鼓,吸引了不少媒體和市民前來“湊熱鬧”。為了更好地推銷3G手機,“3G香港”推出的服務收費和手機價格,都比市場事先預期的要便宜。

推出伊始,“3G香港”又提出,客戶若在2004年2月28日前辦理“上台”選用3G服務者,即可享有多項優惠。

“3G香港”還通過一係列電視廣告、100部印有“3G香港”廣告的出租汽車,以及開放銷售點讓客戶試用3G服務等,加深香港市民對3G的認識。3G手機的優越性,加上“3G香港”優惠的營銷策略,連日來吸引了不少香港市民到網絡商的門市了解3G所提供的服務。

有市民在了解有關服務後便一擲數千港元購買手機“上台”,有人甚至購買數部手機,有的門市更一度出現排隊輪候購買手機和“上台”的人龍。

2004年3月,李嘉誠公開表示,和黃3G業務的虧損為183億港元,主要是因為3G手機銷售上升而導致補貼增加,早前定下的2003年年底取得100萬名3G客戶的目標也未能如期達到。

由於電信業先期投資巨大的特點,在未來電信市場的爭奪中,是否有足夠的耐心不追求眼前利潤、精心培育市場,將會成為成功的關鍵之一。

歐美政府出於對3G市場的盲目預期,采取了殺雞取蛋式的牌照拍賣方法;由於同樣盲目地對暴利的追逐,歐美很多運營商大規模投入3G,造成了過去幾年全球電信業務市場的低迷。

雖然3G牌照也給李嘉誠帶來了一定程度的困難,但他無疑是高瞻遠矚的。他懂得以自己在資本層的實力精心培育3G這棵幼苗,以期獲得更大的回報。

為了將風險降到最低,李嘉誠於2004年把其旗下的電信資產分拆上市,把3G虧損的影響孤立起來,不向外擴散。此舉把3G的困擾徹底解決了。

2004年5月,和記黃埔宣布,其3G手機用戶在近兩月增長迅速,公司在全球3G用戶總數已達173萬。

與此同時,作為商人的李嘉誠,他的眼光並不隻是局限於3G的眼前利益,中國西部的投資將是他人生的又一大手筆。通過對中國西北部的考察,李嘉誠及其長實集團董事局決定投資成都、重慶等地。

2002年春,和記黃埔進入四川。他們首先以2135億元在成都購下南城一塊總麵積為1036畝的土地,用於興建新樓,除此之外,在成都先後建起了南城都彙、天府麗都和喜來登大飯店等物業,至於後來興建的溫江項目,更是李嘉誠西部之行的豐厚碩果。

如果說李嘉誠在四川成都的購地僅僅是開發大西北房地產業的第一步,接下來李嘉誠興兵的地點選在了長江和嘉陵江交彙處的山城重慶。

李嘉誠初看山城,多給他以陳舊破敗的印象,特別是建在群山半腰間的那些樓盤,很像他在香港到處可見的倚山而築的民居。不過,重慶的地皮與香港相比,地價的懸殊,是他渴望來此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其實,早在李嘉誠大西北考察之前,和記黃埔於1997年香港回歸的當年秋天,就悄悄地開進了重慶。當時,李嘉誠對在長江以北地區獲得投資的巨大回報還不報任何奢想,他僅僅希望麾下的和記黃埔能在重慶搞出一係列的房地產樣板,然後才請董事局討論是否需要重金投入。

兩年後,開發的第一個項目“高品質大型綜合性商業大都會廣場”的麵世,讓李嘉誠看到了意外的曙光。這也是李嘉誠在西北之行中,考察教育的同時也要考察房地產業的由來,更是他親自來重慶看一看的初衷。

投資不多而見效驚人的大都會廣場,甚至要比龔如心女士在香港花巨資興建的“華懋廣場”還要壯觀宏大。這個坐落在重慶鬧市解放碑步行街的大都會廣場,占地麵積為18717平方米,建築總麵積23萬平方米,這無疑可以視為重慶市最有意義的標誌性建築之一。

這個偌大的廣場,由現代綜合性購物商場、高智能甲級寫字樓大都會商廈、國際五星級酒店海逸酒店三部分組成。其建築之宏偉、商機的深遠、布局之得體,都是李嘉誠為之驚喜的。

也許正是由於和記黃埔的重慶一著棋,啟動了李嘉誠進行西部攻勢的總體思路。作為商人的李嘉誠沒有忘記他來中國西部的目的,從對大西北的大量投資中啟動優先發展房地產業的機製。一邊是對大西北的無私捐款,一邊也要發展商業大賺其錢,這就是李嘉誠的文武之道。他麾下的和記黃埔在重慶的投資成功,無疑構成了長實集團進一步向西北西南發展的動力。

從2003年開始,李嘉誠決定逐步加大他在重慶的投資比重。而重慶長江南岸楊家山那片尚未開發的荒地,則成為李氏勢在必得的聚金凝寶之地。

在這塊地皮的競標過程中,李嘉誠的長實集團遭遇到內地一家重要房地產集團的對峙。競購底價從100萬開始,由於雙方勢均力敵,攀升的額度越來越高,可是,國內這家房地產集團畢竟敵不過財力雄厚的李嘉誠,最後香港長實集團終於以2453億元一舉拿下了這塊土地。

不久,李嘉誠又授意長實和和黃在重慶南岸區再購一幅土地,與此次收購的土地相距3000米。李嘉誠在重慶的接連出手,而且一次比一次更讓人驚歎,每一次都爆出驚人的天價。長實集團在重慶一口氣接連拿下幾個項目,這是當年李嘉誠初來大西北考察時所沒有想到的。

僅在重慶就建有比華利豪園、珊瑚水岸和大都會廣場商廈及陡溪等一係列地產項目,獲利甚豐,難怪李嘉誠對香港記者說:“中國西部是一個巨大的潛力場。如果哪一位香港商人輕視了內地的西部,他就要犯極大的錯誤!”

在李嘉誠的影響下,香港眾多地產商進入了重慶。而李嘉誠的轟動效應,也鼓勵和影響著內地的一些集團問鼎重慶的地產。

全國50強開發商有超過半數進軍重慶,一度對重慶商業地產空置率太高猶豫不決的大連萬達集團,也在“李嘉誠旋風”的誘惑之下,以10多億元取得占地約170畝的南坪珊瑚村舊城改造項目。

此外,大慶石油地產、大連海昌、山東魯能、上海複地、綠地、富力地產等知名開發商相繼進入重慶。2007年年初的數據表明,在重慶的港資企業有250多家,投資總額為294億元。投資總額在3000萬美元以上的港資企業就有18家,其中除李嘉誠的和記黃埔之外,還有瑞安集團、香江高科和慶隆物業等著名房地產集團。

李嘉誠在重慶期間,曾與時任市長有過一次推心置腹的談話。事後這位市長掩不住激動的心情,以興奮的口吻對記者說:“李嘉誠先生在重慶時對我親口表示,他在內地雖然有很多地方都有投資,可是讓他最得意、最成功、盈利率最高的投資就是在重慶。”

此外,李嘉誠不僅在重慶有著大量房地產開發項目,還在重慶投資和參股了《電腦報》和重慶湯姆傳媒。

古城西安,也是李嘉誠西部行的又一個投資重鎮。當年李嘉誠來到西安時看好的幾個項目,在他回到香港以後,很快也開始進入投資前的考察與洽談程序。

至2006年,和記黃埔和在港招商的西安市滻灞河管委會已經正式簽訂了合作意向書,他們合作的宗旨是共同開發位於西安滻灞半島內的綜合性商住項目。這是李嘉誠在西安市問鼎的第一個大型項目。

這正如李嘉誠表示:

沒有誰比他更了解中國的西部潛力,沒有誰比他更信任他的和記黃埔地產集團。這隻是初步的拓展,我相信大西北和大西南的潛力是無盡的。在現有的項目取得成果以後,我們還會有新的部署!“吃定”春天相信未來

2004年7月,廣州申亞成功,廣州市政府發布了一個消息,在談到廣州亞運村建設規劃時,表示有意與房地產商合作開發這個項目。廣州市為籌辦2010年亞運會,預計興建12個大型建築項目,總投資額將近5億美元,其中將投資2億美元興建亞運村。

亞運村所在位置將毗鄰亞運會主會場區,總規劃占地280萬平方米,包括廣州廣氮集團原廠區用地,以及其東邊的建材市場和培英中專、北麵的馬鞍山、海軍農場和南邊的車陂村、沐陂村、棠東村等地塊。其中,廣氮地塊是廣州2010年亞運會的初選地塊,也是亞運會規劃用地的中心地塊,可謂地王中的地王。

這對於李嘉誠來說,廣州是“近水樓台先得月”之地,與他的老巢香港僅咫尺之遙,臥榻之旁,豈能置之不理?房地產是他的老本行,駕輕就熟,做起來得心應手,而廣州的房地產市場已發展得十分成熟,正可以讓他大展拳腳。

早在2003年中,一直備受市場關注的和記黃埔廣州市區南邊的大石臨江豪宅項目,被正式命名為“珊瑚灣畔”。該項目將以別墅作為主打,另外再配合少部分低層洋房,整個項目預計在5年內完成。在戶型設計上,由於目標客戶定位於廣州的高收入階層,因此將會推出多種麵積的戶型選擇,希望能通過戶型設置,將目標客戶群一網打盡。

“珊瑚灣畔”位於華南板塊。按照規劃,廣州地鐵3號線從市區中心直貫此區域。地鐵3號線已進入熱火朝天的施工,工程動工規模不斷擴大,華南板塊從前的美好規劃逐漸變成現實,在很大程度上為買家注入了華南板塊發展前景大好的強心劑,將會起到很好的銷售拉動作用。

廣州市規劃局又正式公布了廣州至番禺的全新快速路規劃——新光快速路,並在2003年下半年開始動工。此消息一出,又使華南板塊受益不小。在汽車開始大規模進入普通家庭的前提下,新光快速路的出現,無疑掃清了諸多有意在華南板塊買樓,卻又擔心未來道路交通跟不上汽車增長的買家的顧慮,再次提升了華南板塊樓盤的市場競爭力與關注度。除此之外,萬眾矚目的大學城和南沙開發區,也帶動了相鄰的華南板塊的關注度。

無論如何,在大盤名盤彙集的華南板塊,李嘉誠的加入將使該區域的房地產市場更是如虎添翼,風生水起。

為了推出“珊瑚灣畔”,搶奪廣州豪宅市場,和黃做足了準備工夫。2003年10月間,和黃地產集團邀請廣州各界媒體30多位樓市記者光臨東莞厚街風景宜人的環崗湖畔,鑒賞其悉心打造的北美式豪華高爾夫湖畔別墅“倚湖名居”,參觀獨具歐美風情的豪華示範別墅,領略國際錦標級的高爾夫球場氣魄。

“倚湖名居”的售價每平方米已超過10000元。和黃一直致力於發展大型的高素質的地產項目,在內地的房地產項目已達20多個,“倚湖名居”隻是和黃在內地房地產業布下的一粒棋子而已。

和黃之意不在“倚湖名居”,而在“珊瑚灣畔”。

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在東莞建造並引起轟動的海逸豪庭為其第一代別墅,融會北美最新豪宅建設理念的“倚湖名居”是第二代別墅;而在廣州興建的豪宅旗艦項目“珊瑚灣畔”是第三代別墅,將建設成為廣州乃至中國新一代豪華住宅的典範,全麵提升了“珊瑚灣畔”的開發理念和建築產品。

“珊瑚灣畔”在2004年5月的“五一”黃金周閃亮登場,包括60多棟麵積在280平方米至600平方米之間的獨立別墅,及200多套麵積在230平方米至280平方米之間的疊加式別墅。

這期間,該樓盤參加了在廣州體育館舉行的“第二屆廣州汽車嘉年華”,現場除設展位詳細介紹樓盤項目,還設專車接載客人,當仁不讓地在別人的地頭上拉客參觀其全新示範別墅。人氣旺盛之下,“珊瑚灣畔”使出了臨江別墅封盤提價的招數。

“珊瑚灣畔”的銷售負責人透露,最受客戶歡迎的部分臨江豪華尊貴別墅由於貨量稀缺,認購反應熱烈,在很大程度上推動“珊瑚灣畔”的價格不斷走高。

從銷售現場的客戶反映顯示,“珊瑚灣畔”之所以受到眾多豪宅客戶的青睞,除了發展商的實力與品牌效應外,“珊瑚灣畔”獨特的江景地理優勢與創新設計,使其成為新一輪豪宅客戶換樓的首選。李嘉誠大手筆出擊廣州樓市,氣勢非凡,大大地露了一臉。

在廣州,李嘉誠還把觸手伸向了玩具業,出資9億元打造黃埔玩具城。

2004年年初,廣州國際玩具城才奠基,李嘉誠7月份就拍板入股,由其旗下的香港長江實業、和記黃埔聯合廣州國際玩具中心有限公司,合資成立了廣州國際玩具城有限公司,總投資15億元人民幣;長江實業、和記黃埔各注資45億元,各占有30%的股份,合共占6成股份,以控股形式共同投資運營建設。

玩具城全麵交付使用後,成為世界最大的玩具禮品商流中心。2004年8月,“中國(上海)第八屆國際玩具展暨上海第三十九屆玩具博覽會”在上海國際展覽中心開幕,廣州國際玩具禮品城包了3個展位,首次向上海觀眾亮相。

據袁添鴻介紹,這個總體投資達到15億元的項目,在其完全出售之後將贏得15億元的利潤;“長和”入股廣州國際玩具城後,借著場內每年百億元的玩具禮品批銷額,將有力拉動“長和”在廣州的物流及商業項目發展,這背後是一幅中國“玩具業龍頭”的宏圖。

2007年12月,李嘉誠決定投資Facebook。根據其融資計劃測算的估值高達150億美元,而且被Facebook不斷增長的用戶群及其在移動領域的業務前景所吸引,李嘉誠很快就同意投資12億美元買下Facebook的08%股份;並在此之後,考慮到Facebook上市後的市值勢必突破1000億美元,他又追加了投資。

對Facebook的投資,隻不過是李嘉誠在高科技領域一係列回報豐厚的投資中最突出的一個例子。維港投資曾經在2005年投資過Skype,後來這家虧損的公司被電子港灣以25億美元收購。他還向Siri投資過750萬美元,一年後的2010年,這家公司被蘋果公司收購。他還投資了音樂網站、眾包汽車導航服務公司和防水技術公司。

據說,李嘉誠寄望於大兒子李澤钜。他說:“從他小時候起,我就一直在以身作則,教育他如何成為一名領袖。”作為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的企業帝國締造者之一,李嘉誠不斷向世界各地的新領域拓展生意。

2010年,他旗下的長江基建進行了自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一宗收購,以91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英國電網公司,後者向英國約800萬人口供應電力。不到一年後,他又收購了諾森伯蘭水務公司。這家公司向英格蘭的450萬居民提供清潔飲用水,另外還為270萬人處理汙水。作為歐洲最大的移動運營商之一,他旗下的和記黃埔在2月份斥資17億美元收購了奧地利第三大移動通信公司。

作為香港地產巨頭,李嘉誠在北京的發展卻不盡如人意。坐落在長安街上的東方廣場一度被業內人士批評為“一項失敗的投資”;位於東四環、東五環之間號稱“CBD後花園”的東壩項目意向協議至今仍然沒眉目,甚至有傳聞說,和黃地產已經在該項目中“出局”了。

但是,這種局麵在2004年似乎有轉機:東方廣場在清退小租戶後,租金大幅上調。而“春天”的投資方也爆出有長江實業資金背景,而且一期投資計劃就要達到20億元。在這個建築麵積達600萬平方米的項目中,長實與和黃共占了1/3的股權,其他合作夥伴中包括了中國銀行、中國保險等實力派。

東方廣場1993年動工,至2003年才最後真正完工,比原計劃推遲了兩年。一個未經證實的消息稱,原因是為了符合北京市的規劃要求,東方廣場不得不修改設計,將整個建築高度降低了30%,分建成11座不相連建築物。

業內人士還指出,東方廣場的經營,出租率相當低,收回投資的時間遙遙無期。日前,東方廣場商場“東方新天地”自2000年試營業以來,營運業績一路攀升,成為幾十家一線品牌的聚集地。據東城區地稅部門統計,2003年東方廣場納稅增長率高達兩位數。

“東方新天地”總經理譚祐華先生表示,“東方新天地”的成功營運,證明他們在租戶組合、管理和持續的創新宣傳推廣活動等方麵做到了精益求精。

據了解,著名品牌設在“東方新天地”內的專賣店在2003年春節期間銷售額位居全國之冠。“東方新天地”商場的出租率已經超過95%,更有些店麵的月租金已經達到每平方米260美元;2004年租金上調20%左右,個別增幅更達50%。

具有戲劇性的是,作為王府井商業聯合會副會長的“春天”商業總經理尹鐵錚曾經批評過東方廣場的選址不當,但此次“春天”的投資方中國商業發展建設公司,其資金背景卻是李嘉誠旗下的長江實業。這筆投資的數額目前雖然沒有明確,但很可能按需投入,可見李嘉誠已經是吃定“春天”了。

盡管進軍內地已有10年,但和黃地產的運作思路,還有點不適應。比如項目定位不符合國內消費者的習慣。一位房地產分析員舉例說:“深圳的黃埔雅苑,每套單元的麵積平均100平方米,這在寸土寸金的香港可能非常受歡迎,但在內地就很難說。”

盡管如此,和記黃埔在北京非但沒有退縮,反而有發力跡象。和黃地產的陳敏透露,和黃將加大在北京投資房地產的力度。2011年歲末,麵對限購政策放鬆無望,大房企紛紛轉戰二三線城市,但在香港地產大鱷李嘉誠的眼中,似乎唯獨對內地一線城市情有獨鍾。

2012年3月,李嘉誠接受福布斯上海分社社長範魯賢的專訪,交流了對於全球政治經濟甚至科技大勢的判斷,他表示繼續看好中國經濟局勢。對於內地房地產,李嘉誠表示速度會慢一些,但將繼續購入。

盡管外界有很多對中國經濟發展的憂慮,但李嘉誠仍然堅信,“中國的GDP還是可以保持在6%至8%的增長。例如去年的經濟表現是不錯的,出口和入口的數字增長雖然沒有以前的那麼大,但仍然是可以上升;一般工人工資提高了,通脹低於工資的增長,這樣社會便可以較為安定。我相信這是今天中國領導人喜歡看見的,國民的購買力也增強。

“我們集團在內地經營包括貨櫃碼頭、基建、零售、地產項目,所有項目發展差不多100%是運用本身的資金,雖然有銀行貸款,但存款的數目更多一點,沒有資金壓力。集團的內地房地產發展不錯,而且沒有資金壓力。我看到中國的農村人口移向城市就業,1年大約有1000萬人,10年後便有1億人,一般的工資比做農民的高很多,未來10年的工資會繼續增加,我估計是雙位數字的增幅。至於住屋問題,將來還是有需求,地產業務獲得的盈利不是天文數字,仍屬於合理的利潤。”在李嘉誠看來,香港的建築即使經濟環境不太好,樓市價格也不會跌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