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醫院所報購進儀器項目僅需人民幣200萬元左右。李嘉誠卻一下子讚助了500萬港元。汕頭醫專及其附屬醫院靠李嘉誠的讚助,引進了110多項先進儀器設備,頓時大大提高了醫療質量,擴大了診治項目,醫護人員感到“有用武之地”,促進了積極性的發揮。醫院也舊貌換新顏!
繼李嘉誠1980年在潮州捐巨資修建潮州醫院、潮安醫院後,他又一次找莊老商量,打算在其他省份的縣城所在地,按縣級醫院標準,再捐建兩三所像潮州醫院一樣規格的醫院,使當地人民的健康得到保障。1983年8月29日,中央教育部派員到汕頭醫專檢查並評估工作。經國務院批準,汕頭醫學專科學校及其附屬醫院遂於1983年9月升格為汕大醫學院。
在李嘉誠的大力支持下,汕大醫學院新建附屬一醫院於1987年5月14日破土動工。在1988年1月7日至9日,李嘉誠第六次蒞校期間,他強調:“學校工作要唯賢是用。要加強管理,要提高效率,要培養一流醫生。要為潮汕人民造福。”
為了讓教職員工們能“專心致誌,以事其業”,集中力量,辦好汕大,給教職員工、學生發放“敬業金”、“獎學金”的同時,還給學校提供了一筆可觀的經常項目維修費用。
他還設置了一個關於汕大的工作班子,每周兩次專門討論汕頭大學的工作。工作班子有14人,由“長實”董事局主席辦公室副經理溫績專負其職,分管校董會、校政、財務、基建、設備、敬業金、教師進修留學、國際學術交流等工作。該工作班子發揮了助手作用,很好地進行了上下溝通。
1988年,國家教育委員會發出《關於上海第二醫科大學支援汕頭大學醫學院及附屬醫院的通知》。通過兩校全方位的合作,使得汕大醫學院及其附屬醫院符合五年製本科的合格標準,並逐步接近或達到上海二醫大的辦學水平。對此,李嘉誠深表滿意。
1988年7月,李嘉誠頂著逼人的暑氣和高溫,一下飛機就前往巡視正在進行內部裝修的新建附屬一院。
整座醫院總用地麵積為594畝,實際用地麵積為483畝。其工程總體設計,吸取外國先進醫院的建築經驗,既考慮到滿足醫療、教學任務的需要,也充分考慮到當代突飛猛進的醫療技術發展的需要。
李嘉誠對汕大醫學院新建附屬一院寄予很大期望,基建費用及引進先進儀器設備費用投資超過一億港元。
他所寄望的是:“這所醫院要能實實在在地發揮作用,能培養出一流的醫科學生,能多為潮汕人民造福!要用好儀器,不要浪費!”
他還強調:“要與上海二醫大搞好協作。要認真進行改革,培養好師資,努力提高教學、科研、醫療質量。要在較短時間內達到高規格水平,為國家培養出一批批好醫生,給人們帶來健康、帶來福利!”他還一再叮嚀:“要讓所有的醫護人員都能安居樂業,讓他們愛我們的醫院、愛我們的事業,為造福潮汕人民作貢獻!”
在李嘉誠的直接關懷下,新建附屬一院在1989年順利喬遷並正式開業。汕大醫學院成立後,將腫瘤研究及防治確立為自己今後攻克的重點課題,特別在潮汕地區尤以攻克鼻咽癌、食道癌為主要課題。
醫學院先後建立起中心實驗室,引進新式精密儀器,實行對外開放,為振興潮汕地區的經濟服務;並與南澳縣合作實行橫向科研聯合,積極開展南澳的腫瘤防治工作。健全三級防癌網,努力促進關於腫瘤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工作,並籌建了腫瘤病因研究室。
1990年2月8日,粵東地區近2000萬父老渴慕已久的汕頭大學落成典禮舉行。前來參加慶典的有近2000人。李嘉誠帶著大公子李澤钜、二公子李澤楷和香港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的高級助手高高興興地前來參加這個慶典。國務院領導同誌同李嘉誠先生一起,在慶典儀式上共同揭開了披在葉劍英所題寫的“汕頭大學”校牌上的大紅綢子。
慶祝大會由汕頭大學黨委書記楊應群主持。在汕頭大學落成慶祝大會上,國務院領導同誌高度讚揚了李嘉誠支持祖國教育事業的愛國精神。當天中午,新建的汕大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也舉行了盛大落成慶典剪彩儀式。
吳南生曾撰《汕頭大學建校紀略》以誌之,碑石前麵鐫刻著汕頭大學校風“團結、勤奮、求實、創新”金色大字。
在汕頭大學落成慶典大會上,李嘉誠鄭重指出:
我認為汕頭大學的設立,不是為了造就個人的成功,也不全為了汕頭地區的利益,而是屬於整個國家民族的事業。我希望它的設立,能為國家的教育前途做出好的開始,將來還會有千千萬萬座培育人才的學府出現,使國家的文化科學生機勃勃,民族的機運欣欣向榮。
1991年12月20日,李嘉誠發傳真信件給汕頭大學校方:
隻要汕大很好發展,逐步辦成有水平的大學,我對汕大的支持是沒有止境的。我別無所求,隻求為祖國為民族為家鄉的教育事業作出貢獻。汕大的事業是我的終身事業,我對它充滿信心。
希望大家同心協力,把汕大的事業搞得更好。希望汕大全體同仁共同努力,配合汕頭經濟特區之發展及國家需要,多育英才,取得更大成就。
至1992年秋,汕頭大學還舉辦了多種專修班和夜大學。汕頭大學與國際上10所國際一流大學建立了校際協作關係,聘請了數十名國際知名學者為名譽教授、客座教授。先後接受了來自港、澳、台、日本、朝鮮、泰國、新加坡、美國等的留學生、進修生百餘名。許多學術成果受到有關方麵的肯定和好評。
汕頭大學圖書館藏書達73萬多冊。學校擁有電教中心、計算機中心、管理信息中心和70多個實驗室。汕大的計算機中心配備有ELXSI—6400和MteROVAX-H計算機各一台,並帶74台終端機,已與香港大學的計算機聯網。
汕大在1992年春還建立了中國語言文化學院。它是經國家教育委員會同意建立的對外漢語教學基地,以接納各國學員來這裏攻讀漢語以及中國文史、中國文化方麵的課程,並為國外前來進修的漢語教師提供幫助和服務。
李嘉誠發展祖國醫療衛生事業的另一項貢獻,便是創建汕頭大學精神衛生中心。這項事業原是由汕頭大學副校長、汕大醫學院第一任院長、國際知名的精神病學專家伍正誼教授倡議建立的。它位於汕大校本部西側。建立精神衛生中心的主要目的,在於改革國內對精神病的治療、預防及管理,以探索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精神衛生道路。
該中心自開辦以來,已初具規模,組建了一支技術隊伍,成立了精神醫學教研室,做到了教學、科研、醫療三結合,成為國內高等醫學院校的第一所精神科附屬醫院。其醫療的新型模式,已引起國內外同行的讚揚和關注。
該中心的治療總有效率達到956%,治愈率達到40%以上,受到病家的廣泛好評。李嘉誠先生曾數次到精神衛生中心巡視工作,探望工作人員和病人,還曾專程上門拜訪伍正誼教授夫婦。他衷心感謝伍正誼教授做了一項很有意義的工作,還敬祝他老人家“健康長壽,多作貢獻!”
在香港,曾有一些好心的朋友勸說李嘉誠道:“辦一所大學是一個無底洞!”“您這樣關心汕大,一再追加捐款,這無疑是把一根‘金棒’打入地下了!”
對此,李嘉誠隻一笑了之。為提高醫療技術,更好地服務社會,汕頭大學醫學院附屬二院在1992年秋又引進了美國的大型高級醫療設備——核磁共振儀器。
許多時候,李嘉誠盡管工作嚴重超負荷,但他始終把興辦汕大的事業放在第一位。每年都要安排出兩次時間到汕大巡視工作,會見教職員工代表,傾聽他們關於辦好汕大的意見和要求。有時他還親自閱讀教職員工的來信,直接了解他們的意見及要求,傾聽他們的聲音。有時他還要約見汕大校方的負責人,或會見國家教育委員會的領導人和官員。
李嘉誠每到歐、美、澳各國洽談商務,緊張繁忙工作之餘,他總要安排時間去訪問當地的知名大學,學習他們的辦學、管理經驗,而後以“拿來主義”的方法供辦汕大的同事們參考,還為汕大積極做了許多關於引進外籍教師,參加國際學術會議,派遣教師出國留學、進修、訪問講學等聯係,安排工作。他對汕大的14個係(院)18個專業的特性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李嘉誠為汕大的每一個進步、發展、成績,都歡欣過、激動過、興奮過,為國家、社會、海內外人士對汕大的每一個支持衷心地感激過。但他也曾一再地提醒過:
我們不要搞表麵文章。菊花的外表是很美的,但要從根部培植好。我們的工作也要紮紮實實地從內部去搞好,不要單看外表。
李嘉誠用執著的愛心培育了汕大這顆創造智慧、實現智慧的太陽,這顆放射出萬丈光芒的太陽。汕大鍥而不舍地向他的祖國、他的故鄉走來。
寄望西部情係中華
1990年,李嘉誠去北京辦事期間,恰逢亞運會集資。北京市副市長張百發請李嘉誠赴宴,席間聊到亞運集資問題,李嘉誠馬上拿出支票,填寫1000萬元的金額。
在遞給張百發的時候,李嘉誠很謙虛地連聲說:“不好意思,實在不好意思。”
張百發本以為為中國教育事業已捐資6億元的李嘉誠此次能捐出100萬元就相當不錯了,沒想到嘉誠一下子就捐出了1000萬元。
當負責亞運集資的張百發拿到支票時,高興得緊緊握住李嘉誠的手。他更加為亞運成功地舉辦充滿信心,也為中國有像李嘉誠這樣充滿赤子之心的有識之士感到由衷自豪。
1991年7月,中國大陸華東一帶受到罕見澇害威脅,災情十分嚴重。香港各界紛紛解囊捐款,賑濟災區,以表休戚與共之情。而此時李嘉誠先生華東賑災的義舉,再一次轟動神州大地並傳至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