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公司先後向中國內地提供了關於發電設備、製造橡膠輪胎的成套設備,有關飛機和直升機的製造及煤礦、建築、大船塢的特種海洋設備等,力促祖國內地四化建設的進展。同時也與內地積極發展貿易關係,他屬下的百佳超級市場和屈臣氏商店,每年都用10多億港元向中國購買國貨投放香港市場。
1980年起,他在廣州參與中國大酒店的投資建設,向大連造船廠訂購4艘大型遠洋貨輪。
從1984年起,“港燈”公司每年都向中國購買占生產總量10%的煤炭。此外,和黃集團從1987年起,先後與中國內地進行合作,成立“寶潔(廣州)有限公司”。
1988年,和黃公司和中國國際信托有限公司與英國大東電報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亞洲衛星公司,共投93億港元購入美製的“亞洲衛星1號”。以後,通過中國的“長征3號”運載火箭,於1990年4月7日成功地將衛星送入東南亞上空的同步軌道。
此舉不僅促使和黃、中英發展了越洋通訊業,促進了祖國航天事業的發展,也大大提高了中國的航天新技術。
1991年9月,成立“恒和紡織實業(廣州)有限公司”,專門生產外銷的優質毛巾。還與中國民航局廣州管理局及美國飛機服務公司合作,成立廣州飛機維修工程公司,為中國國內民航飛機提供維修保養服務。
1992年5月,李嘉誠於深圳與中國方麵聯合成立了中外合資的“深圳長和實業有限公司”。在8月份,又在上海金山集裝箱碼頭投下巨資從事港口及碼頭建設。
李嘉誠在立足香港發展香港、緊靠大陸積極支持並推進祖國四化建設的同時,也麵向世界,走向世界,積極尋求適合的投資機會,拓展在海外的投資。
1991年10月22日,他通過協和物業財務集團購入了美國紐約金融中心區的曼哈頓商業中心49%的權益,進軍美國,動用資金448億港元。這是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李嘉誠首次踏足美國的大型投資,態勢強勁。
在加拿大,李嘉誠和他屬下的“和黃”、“嘉宏”兩公司對加拿大赫斯基石油公司的股權實行增購到95%股權。
在英國,和黃集團的和記通訊(英國)有限公司從1990年起,已成為全英國四大蜂窩式無線電話服務公司之一。加上在此之前所收購的兩家電話公司,該集團在英國的用戶已大量增加,超過80000戶。和記通訊(英國)有限公司還成立了公用流動資訊服務附屬公司,於1991年在英國建立了一個全國性網絡,並在倫敦廣大地區提供公用流動無線電話服務。
1991年1月,該集團又收購英國7家全國性傳呼公司,後又收購BYPS集團,並已充分做好準備,向英國電訊市場進軍。和黃集團的附屬公司和記通訊(澳洲)有限公司也已成為全澳洲的主要電訊經營者,業已建成一個為澳洲5個省份50000用戶服務的傳呼網絡。
和黃集團在泰國、馬來西亞分別擁有一間全國性的傳呼網絡的合營公司;在孟加拉也成立了提供蜂窩式無線電話服務的一家合營企業;在台灣則與台商合營一家提供秘書傳呼服務的企業。
和黃集團通過其亞洲首顆通訊衛星“亞洲衛星1號”為亞洲地區服務,還通過衛星廣播有限公司創設泛亞多頻道衛星電視服務。“衛視”的節目已能通過衛星一號播送至由日本伸展到埃及的廣大市場。衛視廣播在增加C頻道設備後,已能將大部分英語電視節目傳播至全亞洲各地的合適市場。該公司多元化長期性的拓展策略取得良性進展。
在采礦業,和黃集團與英國聯營的礦物及采礦公司在津巴布韋的金礦生產增勢良好。在加納的鑽探工程也收得滿意成績,還繼續在澳洲進行鑽石及金礦的鑽探工作。港燈集團除發展香港主要的核心業務外,1990年在印度已完成了柯維亞發電廠工程;在伊朗、泰國、印尼還有新工程,並繼續專注中國的利港發電廠工程。
此外,李嘉誠的四大公司的主要附屬公司和主要聯營公司,在日本、歐洲、美國、荷蘭、巴拿馬、澳洲、新加坡、英屬處女島、維爾京群島、開曼群島等,都分別有物業、證券、股份、控股、貿易等業務投資,與法國道達爾石油公司也有煤炭貿易合營企業。
李嘉誠之所以能取得輝煌的業績,除了天時地利人和外,高估低買的投資策略,以及他那極其強烈的事業心、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韌性和毅力,他的愛國心、赤子誠,都是重要原因。李嘉誠與鄧小平的曆史性會麵,就起源於他投資興建的汕頭大學。
1986年5月,由李嘉誠捐資興建的汕頭大學一期工程已經勝利竣工。這時李嘉誠忽然考慮到汕大將來的師資問題。由於汕大特殊的地理位置,很難在短時間內解決好與汕大現代化教學設施相媲美的優質師資力量,於是李嘉誠致信中央領導,希望國家能大力支持這所大學的師資力量早日配備齊整,以期在新生雲集汕大之時,具有高水平的教師隊伍也同時進入課堂。
寄信不久,中央領導在百忙中會見了他。當李嘉誠來到北京人民大會堂時,中央領導親自迎候在會見大廳的門前,這讓李嘉誠倍感振奮。
中央領導對李嘉誠多次捐款給內地辦學和興建各種公益事業的情況顯然了若指掌,他嘉勉和表揚了李嘉誠愛國敬業、捐資辦學的可貴精神。
中央領導還對李嘉誠資助汕頭大學的義舉提出新的建議,他說:“汕頭大學應該辦得更開放一些,辦成國家的重點大學。”
接著,中央領導又叮囑當時在座的有關方麵負責人說:“在全國,要調一批好的教員到那裏去,把汕大辦好!”
國家教委根據中央領導的指示,很快就從全國各高校中選拔一些作風硬、教學質量高的優秀師資力量,火速前往廣東汕頭,支援李嘉誠先生創辦的汕頭大學。
香港報界對中央領導接見香港著名企業家李嘉誠反映強烈,各報和各大電視台紛紛報道他們會見時的談話。
香港《大公報》載文稱:
李嘉誠因辦學而受到中共最高領導人的會見,無論在香港還是在內地都是一件不容忽視的大事。
這表明中共最高領導人對李嘉誠多年捐資內地公益性慈善事業的一種肯定,也是所有香港企業界人士的光榮。李嘉誠捐資助學的美德將因受到鄧小平的接見而載入史冊。
此後,曆屆黨和國家領導人也分別會見了李嘉誠,給予他極高的政治榮譽。年逾八旬的李嘉誠對事業和財富的追求依舊孜孜不倦。
香港《文彙報》曾發署名評論文章盛讚李嘉誠將捐出自己1/3身家做慈善事業的善舉,稱李嘉誠為華人的典範和驕傲。
文章指出,李嘉誠建立商業王國的天賦是難以複製的,但他為人處世的原則和價值觀卻是可以學習的。目前,香港特別是內地的一些人暴富後,一味貪圖奢侈與虛榮,炫耀比闊,宣泄物欲,已成一種病態,而且具有極強傳染力,導致社會心態失衡。
這不僅割裂了中華民族“樂善好施”的傳統,而且加劇兩極分化和社會矛盾。香港特別是內地的富豪應學習李嘉誠多做善事,講究“取諸社會、用諸社會”,將賺來的錢用在適當的地方,弘揚中華民族濟貧恤孤的傳統美德,對孤寡老人、貧困學子慷慨施助,而且要捐得有智慧、有策略,讓捐款產生最大的社會效用。
對於每年傳媒必問的公司交棒問題,李嘉誠回應說:“若將來退休也會全心全意做旗下基金會的工作,希望將基金會做好。”
他曾語出驚人地說道:“我除了李澤钜及李澤楷兩個兒子之外,其實還有第三個兒子,而且這個‘兒子’的財產,家裏任何人都沒有份,任何人都不可以動。”
李嘉誠所說的第三個兒子,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李嘉誠基金會”。李嘉誠基金會於1980年成立,曆年來,捐款累計港幣逾80億元,其中約占7成通過李嘉誠基金會統籌資助,其餘3成則在他的推動下由旗下企業集團捐出。這位被人們稱為亞洲最有影響力的人物笑稱,現在很多事情都由他這個“兒子”來承擔。
這個基金會捐出的百餘億港元的資金,其中超過90%用在內地及香港。而他自己大概有最少30%的時間,是用在公益事業上。而受少年所曆之憂患影響,他深深體會健康和知識的重要性,他深信兩者是國家富強之本,也因此對支持內地及香港的教育醫療事業不遺餘力。他曾說過:“如果能夠在支持醫療、教育方麵幫助很多的話,你叫我給他叩頭都可以。”
幾年前那次難忘的大西北之行,給李嘉誠的心裏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那些生活在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渴望讀書與改變困境的眼睛,有時會在夜晚他一人獨處的時候驀然浮現在眼前。
李嘉誠並不是投了資以後就把一切都淡忘了的人,即便他進入了老境,處於難得的清閑時,他也還在關心那些把他視為救星的山區孩子們。
若幹年來,尤其是到了新年和春節,各種印製精美的賀年卡和賀年信紛至遝來,狀若山積般地擺滿他的案頭。這些賀信中用英文寫的都有,盡管有的在語句上還顯得稚嫩,在語法和遣詞造句上還有些明顯的錯誤,但在李嘉誠眼裏,這都是最讓他高興、最讓他動情的了。
據李嘉誠說,他的基金會以前本來沒設固定的資金,每當需要捐款時,才向基金會注資。近年來,為基金會的長遠發展考慮,開始向基金會固定投入資金,並做長線投資,資金產生經常收入,作為捐款的來源。
李嘉誠希望用自己的錢做有意義的事情,想讓基金有更充裕的財政基礎,可從事越來越多的教育、醫療、老人福利等公益事業。
2005年,李嘉誠捐贈10億元予香港大學醫學院,以提升港大的發展能力。這筆捐款的數目為亞洲曆年來單一捐款紀錄之冠,引起社會轟動。
他20多年來累計捐資逾23億元,獨力支持在家鄉建立汕頭大學,以推動這個發展基礎薄弱的地方的文化及經濟發展,“同鄉子弟”能夠得到“知識的力量”。
2008年四川省汶川地震發生後,李嘉誠先後捐出16億元人民幣,協助災區民眾及災區重建,又提出與中國殘聯合作,免費為災區傷殘者提供服務,被民政部評為2008年捐款最多的個人。
2009年4月22日,李嘉誠旗下長江集團、和記黃埔聯合向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國館捐贈人民幣1億元。
2013年8月20日,汕頭潮南、潮陽發生百年一遇的洪災後,李嘉誠為汕頭受災地區捐款1000萬元港幣,以幫助群眾渡過難關。
2013年9月30日,李嘉誠給世界最優秀的工科大學之一——以色列理工學院,幫其在汕頭創辦“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到2014年,新學院將開辦土木工程、計算機等課程。
在李嘉誠的不斷努力下,通過獨特的捐獻模式和個人對具有重要意義社會責任的承諾,他不斷賦予“捐獻”以新的意義。“長江”的影響遍及世界21個國家和地區。發展的軌跡雖然再也無法複製,但成功的精神已經成為誌向高遠的青年人的楷模。慈善公益事業是李嘉誠最輝煌、最偉大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