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歲月(2 / 3)

包兆龍也產生了興趣,他到家長中一打聽,卻聽說並沒有包玉剛的名字。他心裏感到有些納悶,想問問包玉剛,又怕傷了兒子的自尊心,隻好找機會再說吧!

包兆龍暗暗地觀察著包玉剛,他奇怪地發現,一連幾天,包玉剛放學一回到家裏,就把書包一放,癡迷地擺弄一根竹棒。

這下包兆龍誤會了,他生氣地走上前去,一把奪過包玉剛手裏的竹棒,訓斥道:“往常我回來時,見到你一回到家裏,就拿著書認真地讀,可現在你卻在玩一根打狗棍。鄉親們還總在我麵前說你如何如何聰明好學,才能出眾。但是現在呢?我聽說你沒有入選軍樂隊,我顧及麵子沒有問你,現在你一放學連書也不看了。我已經發現你好幾天都這樣,太不像話了,莫非你想學壞不成?我平日怎麼教你的,‘人貴在進取,不可玩物喪誌’。難道你都忘了嗎?”

包玉剛從沒受到父親如此嚴厲的訓斥,當時委屈得眼淚都快出來了。他想對父親解釋他“擺弄”竹棒的原因,但是轉念一想,他又把這個秘密硬生生地吞進肚裏,聽話地進屋裏看書去了。心裏想:等到開運動會的那天,您一定就會知道,兒子並非玩物喪誌!我一定要為學校,也為父母爭光!

從此,包玉剛就改變了上學和回家的時辰,他比平時早半個時辰離家,而回家也要比平時晚一些。

包兆龍過了幾天就回漢口忙生意去了。陳賽琴則以為兒子學習更刻苦了,就每天做一些包玉剛愛吃的飯菜。

一個多月過去了,運動會如期召開,開幕式場麵熱鬧非凡,上千人圍觀。

首先進場的是中興小學代表隊。隻聽見大鼓“咚咚咚”敲了3下,雄壯的鼓號聲隨之有節奏地響起。在鼓號聲中,大家看到在一麵繡著“葉氏中興小學”6個大字和一個古銅色鍾形校徽的白紡綢校旗引導下,一隊服飾統一的軍樂隊踏著整齊的步伐走進會場,後麵是精神抖擻的運動員。

大小鼓手按著旗手的步伐節奏敲鼓,號手則和著鼓點吹奏出激動人心的進行曲。旗手始終昂首挺胸,目不斜視,高高擎著校旗,保持著45度角向前行進。校旗迎風飄揚,旗手精神抖擻,動作那麼老練嫻熟,儼然訓練有素的樣子。

大家定睛一看,這個英姿颯爽的旗手就是包玉剛!刹那間,觀眾向他報以熱烈的掌聲和喝彩聲。

這次開幕式,中興小學出盡風頭,包玉剛也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包玉剛心裏深深地感謝支家英老師,是支老師給了他鍛煉的機會,給了他展現自我的信心。

求學心切離家鄉

時間一天天、一年年過去了。包玉剛隨著年齡的增長,漸漸地不再滿足在寧波讀書學習了。雖然中興小學是好學校,他也遇到了好老師,自己也學到了很多東西。但是,自己的好奇心,卻離學校所學的四書五經之類越來越遠了。

多少個日子,包玉剛總愛坐在寢室的一扇窗前,望著遠處的江麵,望著穿梭的商船,看著滔滔江水,他腦海中浮現出“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的詞句,心裏更有了一個強烈的念頭:“外麵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的?!”

父親包兆龍每次從漢口回來,就給他講武昌發生的事情:“武昌是最先進行革命的地方,現在幾乎已經成為中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並且鼓勵包玉剛:“好男兒誌在四方,終有一天,你要走出去,到外麵看看大千世界!”

從那時起,包玉剛就充滿了去武昌的渴望。此時,包玉剛感到學校裏學習的東西與時代相去甚遠,更萌發了要到武漢去讀書的願望。這天晚上,包玉剛思索再三,終於下定決心,走進了母親的房間。他鼓起勇氣對母親說:“娘,我想到漢口讀書,去和父親在一起。”

陳賽琴聽了一愣,不由放下了手中的活計。她看著一臉鄭重的包玉剛,上前摸著兒子的頭說:“你要去漢口?傻孩子,淨胡思亂想。你知道咱們這裏離漢口有多遠嗎?娘要在家裏照顧一大家子人,又沒辦法送你去,你父親最近也去北方了,你這麼小,這一路上有多麼危險,你怎麼去得了呢?”

包玉剛臉都漲紅了,他堅持著:“娘,武漢的教育要比咱們這裏好得多,我到那裏去,肯定能學到更多的東西。爹常教育我們‘好男兒誌在四方’,要走出去開闊眼界。我已經不小了,也應該到外麵去看看了。”

陳賽琴聽到兒子的話,很是欣慰:“你能這麼想,娘當然很高興。娘也不是要阻止你去漢口讀書,隻是你的確還很小啊!你知道外麵亂成什麼樣子了嗎?現在全國局勢有多麼動蕩嗎?我聽你爹說,國民黨正在搞什麼寧漢分裂,到處都兵荒馬亂的,我可不放心你一個小孩子出去亂闖。”

母親的擔心是有道理的。1925年,孫中山先生逝世,蔣介石北伐,定都南京。1927年,蔣介石、汪精衛決心清洗國民黨內的共產黨人,國民黨內的胡漢民、宋慶齡等則在武漢成立國民革命政府。因為要去漢口,需要從莊市乘船到鎮海,再由鎮海途經上海,最後由上海乘船到武漢,路途遙遠,外加當時時局極不穩定、社會動蕩,母親當然不同意了。

包玉剛見母親態度堅決,就隻得打消了去武漢的念頭。但是,這個想法在心頭卻一直沒有絲毫減退。

又過了3年,包玉剛長得更高更結實了。這時,他覺得是時候說服母親了。其實,陳賽琴也早就寫信把包玉剛的想法告訴了包兆龍,包兆龍也一直盼著包玉剛有朝一日能夠來漢口幫自己做生意。

陳賽琴覺得,3年前是因為兒子的年紀太小,還無法照顧自己,現在兒子已經長成了一個翩翩少年,也有能力照顧自己了,確實不能一直把他拴在身邊,也應該讓他去見識一下外麵的廣闊天地了。

這天,包玉剛又向母親提出要去漢口的想法時,母親笑著把一封信遞到了包玉剛手裏。包玉剛打開一看,原來父親已經在信中說明了包玉剛如果要去漢口的話,應該走哪條路線,一路上應該注意哪些事情。他看了信興奮地說:“爹也盼著我去呐!”

陳賽琴仍然問包玉剛:“你敢一個人去嗎?”

包玉剛馬上回答:“當然敢!娘,你看,我現在已經比您都高出半頭了,我早就是大人了。洗衣、做飯這些我都會做,能照顧好自己的,您就放心吧!”

看到兒子執意要去,陳賽琴卻又不放心起來:“兒啊,常言說‘在家千日好,出門事事難’。現在世事紛亂,偷盜打劫、誘拐詐騙的啥人都有,你萬一遇到了可怎麼得了啊?”

包玉剛安慰母親說:“娘,我長大了,什麼事也都要自己經一經,而且憑我這些年在學校‘學生自治會’的鍛煉,辦事能力大家也都一致讚揚,我想您應該相信我能應付這些事情。而且,我這幾年一直在讀報紙,把社會上的一些事情也都了解得差不多了。”

說到這裏,包玉剛猛地站了起來,向母親保證說:“娘,您放心吧,村裏、鎮上的許多孩子都是在我這個年紀出去的,您的兒子絕不會比他們差,兒子一定會幹一番大事業的!一定會回來好好地報答娘親的養育之恩!”

陳賽琴看著高大壯實的兒子,心裏也很欣慰,她拉著包玉剛坐到身邊,盯著兒子的臉道:“常言說‘物離鄉貴,人離鄉賤’。到了武漢,可就跟在寧波大不一樣了!”

包玉剛微笑著問:“有什麼不一樣的,不都是在中國嗎?”

陳賽琴也笑了,她說:“我說你是孩子你還不服氣,你想一想,在咱們寧波說的是江南話,到了漢口,人家可都說的是湖北話,到時你能聽得懂嗎?”

包玉剛靈機一動:“那他們是不是也寫中國漢字呢?”

陳賽琴說:“那是當然了。”

包玉剛笑了:“這就沒事了,即使說的話互相聽不懂,但我可以用筆來跟他們說話呀,這一寫,不就都能看懂了?”

陳賽琴見兒子去意已決,在擔心之餘,更多的是欣慰和祝福。

過了幾天,陳賽琴把包玉剛帶到堂屋,指著門楣上的“履安堂”3個字對包玉剛說:“咱們家的人要遠行,就必須到‘履安堂’拜祭祖先,讓祖先保佑在外一路平安,這也是告誡包家子孫在人生的道路上要小心謹慎!娘不追求什麼大富大貴,隻要你平平安安、順順利利就好,記住,凡事不可過於強求,隻要問心無愧,要時時刻刻牢記咱們包家的祖訓,不可妄自菲薄、不擇手段,更不可作奸犯科,娘相信你一定做得到!”

包玉剛抬頭看著,牌匾兩側是他再熟悉不過的那副用隸書寫就的對聯:“龍盤虎踞稱雄世界光前裕後道履綏和;鳳翔燕舞慈範懿德人傑地靈居安納福”。

一來寓意包氏以鞋業起家,建立家族根基;二來暗寓包氏的經商理念與成功秘訣——穩健。因為唯有穩健,方能迭經暗潮洶湧而履險如夷。同時也將包氏家風蘊含其中,包氏先人以“慈範懿德”傳承後世,所以能“居安納福”。

包玉剛莊重地點了點頭:“娘親的教導兒子一定銘記在心,絕不做愧對祖宗、愧對父母之事!”並依母親的話拜祭了祖先。

包玉剛雙膝跪下,鄭重向祖先立下誓言:“身為包家後人,在今後的日子裏,自己無論走到哪裏,都一定牢記祖訓,克勤克儉、謹言慎行、穩紮穩打、重誠守信。”

陳賽琴把一張船票遞給兒子:“這是我早幾天就為你訂好的,先從鎮海到上海,到了那裏,再轉乘到漢口的船。”

包玉剛雖然興奮不已,但也滿含著對母親的依戀,默默地接過了船票。陳賽琴又囑咐包玉剛:“兒啊,到了上海,千萬不要在那花花世界多耽擱,一有去漢口的船就馬上起程,到時你爹會在漢口接你。”

包玉剛點頭答應:“娘,我都記下了。”

這天天氣晴朗,空中飄浮著輕盈的白雲。一大清早,陳賽琴就把包玉剛的包袱準備好了,裏麵放著她親手準備的幹糧、幾套衣服鞋襪。包玉剛走進母親的房間,背起了包袱。陳賽琴說:“孩子,我送你到鎮海。”

包玉剛看著母親難分難舍的樣子,隻好答應:“好吧,娘。”

母子二人來到江邊,叫了一艘小船,趕赴鎮海。到了碼頭,正好趕上開往上海的小輪船即將起航。

包玉剛與母親在碼頭上依依惜別。陳賽琴握著兒子的手,眼裏溢滿了難舍的淚水。包玉剛的鼻子也酸酸的,但他努力克製著自己沒讓眼淚流出來。他為母親擦幹淚水,故作輕鬆地說:“娘,您放心吧,您說的話我都牢記在心裏了,我到漢口努力讀書,您就在家等著我幹了大事業回來見您吧!”

陳賽琴點著頭,含淚微笑著說:“好,好,我放心,你也放心去吧!”

包玉剛心中默念著:“男兒有淚不輕彈,母親含辛茹苦,守住家業,撫育兒女,作為兒女無以回報,唯有不辜負母親的殷殷期望,作出一番成就來,才是對母親最好的告慰!”

汽笛長鳴,輪船駛離了碼頭。包玉剛站在船尾,看著母親的身影慢慢地變小,最後終於看不到了。他的眼淚一下就湧了出來!

漢口繼續求學路

到了鎮海,包玉剛順利地找到了自己要乘坐的那艘去往上海的客輪。第一次坐這樣的大輪船,包玉剛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悅,興奮地東張西望。而接下來的旅程更讓包玉剛振奮不已。

當夜幕降臨時,海麵上一片漆黑,隻能看到天幕上的點點繁星,聽到海水撞擊船板的聲音。剛才還十分喧鬧的船艙裏漸漸安靜下來,隻是偶爾會傳來人們的呼嚕聲和嬰兒的啼哭聲。

第一次獨自離家的包玉剛睡意全無,他倚在自己的鋪位上,不由地思念起家鄉的母親。他緊緊地捧著母親親手打理的包裹,裏麵是母親連日來趕做的幾套衣褲和幾雙千層底的鞋,那一針一線無不凝結著母親的心血和期盼。一想到母親那如同星星一般充滿慈愛的眼睛,一絲傷感掠過了包玉剛的心頭。

“我一定作出一番成就,讓母親以我為驕傲!”包玉剛在心裏暗暗發誓。一想到這個,心中的傷感頓時被對未來的憧憬與希冀所取代。再想到自己神往已久的漢口和當船長周遊世界的夢想,激情再次充滿了胸膛。 錢塘江水與海水互相衝擊激起的陣陣濤聲,隱約可聞。在這和諧靜謐的大自然中,包玉剛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豁達,航海的感覺真好!

包玉剛對一切都充滿了好奇,對自己的未來也充滿了希望。他在學校裏,已經熟讀過四書五經;從父親給他帶回的書籍中,了解到了康有為、孫中山等的變法和革命活動;從博學多才的支家英老師那裏,知道了哥倫布、愛迪生、華盛頓、拿破侖這些世界名人的事跡。了解得越多,他感覺外麵的廣闊天地才是他施展男兒誌向的地方。

來到上海,包玉剛看到了大上海十裏洋場的繁華景象,但他沒有停留,記著母親的囑咐,匆匆登上了西行的航船。由吳淞口沿長江溯江而上,沿途所見之景色,與從鎮海到上海的大不一樣。長江中下遊水麵寬闊浩瀚,兩岸是一望無際的平原,良田萬頃,稻浪翻滾。

第一次見到這樣的景象,年輕的包玉剛更加感到豪情滿懷,他不禁想起蘇軾那首名垂千古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他頓時感到豪情滿懷,力量倍增,自己將來一定要幹一番大事業!

一路上,包玉剛見識到了自己以前從未看到過的景象,南京、蕪湖、九江及至武漢三鎮,都是物產豐富,商業繁榮,百業興旺。他就像一隻初次走出森林的小老虎,對周圍的一切感到新鮮和好奇,對即將開始的新生活充滿渴望。同時他也深感寧波的確太小了,外麵廣闊的世界才是他自由馳騁、翱翔的天地。

包玉剛在這種遐想中,不知不覺到達了漢口。船駛進了漢口港後,他隨著下船的人流登上漢口碼頭,一抬眼,就看到父親包兆龍正站在岸上向他揮手。他興奮地收拾好自己的行裝,奔向父親。

包兆龍這時才30多歲,顯得精明強幹。父子倆已經很久沒見麵了,他一看到自己的兒子包玉剛長得這麼高大了,非常高興。

包玉剛走到父親身前,心裏又興奮又自豪:“爹,我自己趕過來了。”

包兆龍心中自然十分欣慰,緊緊地將兒子擁入懷中,說:“好啊,那我們先回鞋店吧!”說著,接過包玉剛手中的包袱。他們一邊走著,包兆龍一邊向兒子打聽家裏人的情況,以及一路上的境遇。

包玉剛興奮地說著:“母親和祖母都很好。我路上遇到好多做買賣的和從寧波出來找活幹的鄉親,他們竟然都認出了我,在路上很照顧我,給我送吃的喝的,並且還帶著我去買來漢口的船票。”

包兆龍感慨地說:“是啊!這也是我們包家在當地幾代行善積下的功德。要記住,永遠要善待別人,這樣才會有意想不到的回報。”說到這裏,他又加上一句:“對國家也是這樣。”

包玉剛認真地聽著,然後說:“爹,我明白了。”

初到武漢,包玉剛白天在鞋店裏幫父親的忙,店鋪打烊後就到外麵去走走看看,對什麼都感覺新鮮。不過他知道,自己來漢口並不是為了遊玩,而是繼續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