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應該又是地球每天時間變長的一個解釋了,相信不久的將來,地球自轉的秘密會全部被揭開。

不僅地球表麵的氣溫在明顯升高,而且地核的溫度也在大幅度上升。

美國科學家通過金剛石和鑽槍模擬地核壓力的實驗得出:地核溫度為6880℃不僅較以前人們認為的2700℃~3700℃要高幾千度,而且比太陽表麵的6000℃還要高。同時,經實驗表明,大陸漂移的動力熱源也來自地核,而不是以前認為的地核上麵的地幔。這給科學家研究地球運動的規律提供了新線索。

地球是個固體星球,地球往裏麵看,首先最外麵是海洋下72公裏;陸地上40公裏的地殼。地殼下麵是地幔,厚度約為2900公裏,地幔下是地核,地核的壓力驚人,所以溫度雖高,仍然是固態。

新計算出的地核溫度,讓我們意識到地幔和地核之間就像有一個壓力鍋,絕大部分地核熱量不能釋放出來,但少量熱氣可以溢出通道,使地幔慢慢沸騰,使整個地幔都在對流。

日本東京技術學院的一項研究稱,地球的海洋將會在10億年後完全幹涸,地球表麵的所有生物將會消失,地球的命運將同火星一樣。

這項研究的負責人、東京技術學院地球及自然科學教授村山威德在研究報告中指出,海洋與大地板塊正逐步下沉進地幔處。地幔是地殼中的疏鬆岩層,位於地球高熱核心(地核)的外層。他說:“根據目前水分消失速度加快的情況來看,地球表麵的水大約將在今後10億年內消失殆盡。”

村山說,這項研究報告以測量地表下溫度的實驗及2000項旨在計算沉積岩生成時間的學術工作為基礎,從而作出有關結論。他指出,地表下100公裏深的岩漿因地心逐漸冷卻而降溫收縮,每年把超過11億噸水抽進地殼,但隻有23億噸被重新釋放出來。

報告指出,從75億年前開始,大量海水從外圍流向地幔,導致今天這樣大陸露出水麵。報告稱,這樣就為大部分大陸為何在75億年前都沉睡海底帶來了新的解釋。

如果上述理論是正確的,同時也就進一步解釋了那段時期大氣中氧的含量大大增加的原因。報告稱,在石頭上生活的製氧浮遊生物,因大陸露出水麵而暴露在空氣中,釋放出大量氧氣進入大氣層,而充沛的氧氣則逐漸孕育出不同的生命形態。

然而村山指出,地球表麵的水量自此不斷減少,這種情況意味著這個星球上的生物最終將成為曆史。

村山表示,所有在擁有水源的星球上生存的生命體,將無可避免地重複曆演——在水分完全消失後走向“滅絕”。他表示,這種情況早已在火星上發生過。科學家們估計火星上曾有河流流動,但一直未能了解水源為何消失。

不過,地球終會幹涸的“預言”絕不說明地球人類麵臨所謂“世界末日”。首先,10億年實在是太漫長了,漫長得令當今世人無法想象;其次,以地球人類的高度智慧,相對於億年而言,人類在不到彈指一揮間即能在地球以外找到或創造新的定居點,目前人類所掌握的空間技術就已經描繪了這一藍圖。所以,哪怕真有那麼一天地球不再適合人類生存,人類也早已在別的地方繁衍、進化、生息得更興旺了。說不定,“火星人”也早就搬往別處了!

太陽從出生到今已50億歲了,基本屬於中年階段。根據恒星演化階段分析,50億年後,太陽走過的路程將是:太陽紅巨星白矮星黑矮星

(體積巨大)(收縮發光)(不發光)

太陽從原始星雲誕生到不發光的恒星殘骸終其一生,大約要走100億年的光景。

太陽衰亡過程中,質量越來越小,引力越減越弱。太陽係也就麵臨著散夥的結局。

太陽的末日當然意味著地球的末日。

可能還會發生另一種“不能善終”的結局,就是太陽在中途遭遇災變。太陽係的離散過程並非簡單,它要走過的路可以說是曲折的,也可以說是“風雲翻卷”的。大仙女座的星雲距銀河係190萬光年,正以每秒125公裏的速度和太陽係靠近,大約45億6千萬年以後會“碰在一起”。這兩支天體大軍,恐怕還有一拚,仙女座星雲實力強勁,其可見光強度是太陽的20億倍。

也許由於巨大的引力,俘虜了太陽係,在溫度、運動大振蕩以後,太陽係成為繞另一個星係轉動的恒星係統。

也許,兩軍對壘,兩敗俱傷,它們的塵埃合二為一,於是東山再起為新的大星係。

以上都是我們的推測,不管怎樣,現在的我們是看不見那一幕的。

我們和太陽係所巡遊的宇宙空間,不僅創造了我們,而且使我們生存。盡管我們無法預知這樣的巡遊將向何方,但相信人類的後代能創造更高的文明,能渡過航程中的急流險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