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8
地球的三次特大災難
凡是在曆史悠久、文化傳統豐富的民族之中,總是會流傳一些不入典籍的神話傳說,這些代代以口相傳的古老傳說,充滿了神奇的魅力。而且,在科學研究中,它們又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然而,如何看待一個到處流浪且行將消亡的古老部落留下的傳說呢?
這個古老部落就是中美洲印第安人中霍皮斯部落,他們對自己部落的流浪史及宇宙的複雜情況,有著驚人的了解。他們的編年史裏,記載著地球的三次特大災難:第一次是火山爆發;第二次是地震以及地球脫離軸心的瘋狂地旋轉;第三次就是12000年前的特大洪水。
令人疑惑不解的是,這些傳說竟與科學家的某些推測乃至後來發生的事實相吻合。
如休·奧金克洛斯和布朗提出一種假設,認為假如地球兩極中有一極的冰覆蓋重量突然變大,地球的旋轉就會發生顫動,最後便離開軸心狂亂地轉動。這與霍皮斯部落的地球脫離軸心的傳說不謀而合。可是霍皮斯部落何來這種對太陽係的非凡知識呢?
至於霍皮斯部落的12000年前特大洪水的記載也與事實相吻合。而且,類似的傳說也很多,如《聖經》中幸運的諾亞方舟;在印度史詩《瑪哈帕臘達》中逃脫洪水滅頂之災的佩斯巴斯巴達;中國大禹治水的故事;哥倫比亞神話中的在地球上挖洞才免遭被淹死的濃希加等等……
事實上在12000年前,的確發生了一場世界性的特大洪水。那是由於原因不明的氣候突變,第三冰期的冰川突然開始融化,使得全球水位上升,淹沒了大西洋、地中海、加勒比海及其他地區的陸地和島嶼,形成了海峽。後來,加上海底火山爆發,使部分陸地下沉,因而形成了世界性的特大洪水。
關於這次洪水,許多岩石給我們提供了有力的佐證。十幾年前,前蘇聯科學家在亞速爾群島北部海水下2200米深處取出的岩石試樣,經鑒定是17000年之前在空氣中形成的。19世紀,人們在亞速爾群島的一次海底疏浚工程中,從水下撈出的一些玄武玻璃塊,這是一種在大氣壓力下的空氣中形成的玻璃化熔岩。1956年,斯德哥爾摩國家博物館的馬萊斯博士及柯爾勒博士,在北大西洋3600米深處的矽藻上裏發現了淡水。經研究,2000年前,這裏曾經是一個淡水湖的所在地。科學家們還證實,巴哈馬群島被淹部分的岩石,在12000年前,曾經在空氣中存在過。
當然,憑以上的證據來證實霍皮斯部落的傳說完全屬實,尚顯不足。假若那部分是事實,那麼,那樣落後的一個部落何以能有這樣的知識?這的確是一個謎。地球突變
25億年前,地球絕大多數物種在一段相對較短的時間內滅絕,成為我們這個星球史上獨一無二的一個物種滅絕時期。長久以來,科學家一直在尋找背後的原因。最近,《科學》雜誌揭示出這次大滅絕不是逐漸消滅,而是一次突然爆發的災難性事件。
據介紹,由於地層化石記錄的缺乏,25億年前生物大滅絕的原因曾被認為是長期海平麵下降引起持續性環境惡化,導致生物加速消亡。70至80年代,中國華南地區連續發現記錄這一特大生物滅絕過程的地層,一些中外專家根據對這些地層化石的觀察分析,提出了2至3次分期滅絕的觀點。近幾年,金玉科研人員應用現代科技手段,對古生代與中生代分界的國際標準地層——浙江省長興縣煤山剖麵豐富的古生物資料進行嚴密的科學研究分析,首次提出25億年前的生物大滅絕是一次爆發性的災難事件。
那次物種大滅絕發生在25億年前,也就是所謂的“二疊紀——三疊紀大滅絕”,因為它發生在地理上二疊紀時期的末代和三疊紀時期的開始。當時,地球上90%以上的海洋動植物以及70%的陸地物種慘遭滅絕。大滅絕標誌了地球上第一次生命蓬勃發展時代的結束,同時,它又宣告了爬行動物興盛時代的開始。但大滅絕背後的“凶手”到底是誰?
科學家們的分析指出,他們研究的大多數物種大約在251億年前從化石記錄中消失,是在二疊紀——三疊紀交界時的岩層中。這些岩層表明,二疊紀——三疊紀交界時期之前有33%的物種滅絕,而在交界時,物種滅絕率高達94%。這種令人驚異的滅絕率的上升是突然出現的,是在僅僅50萬年內發生的。
科學家們認為,大滅絕是單獨的、突然出現的,而不是幾個一連串更小形式的滅絕。大多數物種在大約251億年前滅絕的,隨後,少量的幸存生物在後來的1百萬年中也消失了。
科學家推斷,這次生物大滅絕,很可能是受超大規模火山噴發、地外物體撞擊等突發性因素的驅動。這與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事件有很多相似之處。
當大多數研究者們還在調查大滅絕的神秘原因時,一些科學家的興趣已經轉移到這之後發生的事情上去了,就是後來的生物大複興。
他們想用大滅絕找到的信息來搞清楚這場大災難之後,生命是如何重新興盛起來的,來探索出那些幸存下來的動植物的本質和生命反彈的時間和形式。他們認為,了解大滅絕之後再複興的原因,對於了解生命的曆史可能比了解災難本身更重要。
他們說:“生命從最初形態發展進化到今天,物種大滅絕是一種最基本的變化。今天的生物,都是基於那些25億年前滅絕的那些生物上發展起來的。”
地球突然變冷
根據一種生活在海洋中的矽質浮遊生物——放射蟲留下的“蛛絲馬跡”,我國科學家研究證實,90萬年前地球氣候確實存在突然變冷的“中更新世革命”。
90年代初,德國科學家根據赤道太平洋海底沉積物中有孔蟲氧同位素的記錄,研究認為,地球氣候在90萬年前突然變冷,並將這一事件稱為“中更新世革命”。由於這一觀點與傳統的地球氣候理論測算值並不吻合,因此在國際上一直存有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