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10
行星“聚會”兆不祥
周期性包含在自然界和宇宙的各個方麵——這早已得到公認。60多年前,俄羅斯學者AJI契熱夫斯基通過大量觀測和研究證實,在太陽與地球的關係中同樣存在著這種周期性。他是根據對11年的太陽活動周期的觀測得出這一結論的。迄今已知,太陽活動的最大周期為2億—23億年,最小周期是11年。
太陽活動的小周期較之大周期的危害性小些,因為太陽活動的大周期能導致全球性災難和悲劇。太陽的這種活動周期相互交錯,而且每一個周期都很獨特。從而使對太陽活動周期的觀測及其活動特點的預測複雜化。
世界各國科學有正在竭力探索太陽活動的原因,以便預測其未來的活動。許多假說就是據此提出的。大多數科學家都從太陽內部的理化過程為依據加以論證。毋庸置疑,外因與內因並存,從另一個角度看,還有某些外因也能對太陽產生影響。
我們根據萬有引力定律得知,兩物體之間的引力與它們的質量成正比,與它們之間距離的平方成反比。換言之,兩物體的質量越大,其距離越小,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力就越大。我們還知道,所有行星都沿橢圓軌道繞太陽運行。行星與太陽之間的相互作用是經常性的。當行星運行到近日點時,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力最大,我們把行星的這一運行周期稱作行星的“黑色周期”。由於這兩個超限充足的天體接近的結果,太陽上就會發生爆發,而行星上也會發生相應的災變。
根據行星對太陽最大作用的連續時間便能計算出哪顆行星對太陽的影響最大。月球對地球的影響長達3天,這約是月球繞地球運行周期的10%。冥王星距太陽較之海王星更遠,所以冥王星的“黑色周期”也是其繞太陽運行周期的10%。如果這一比例率(10%)對所有行星都成立的話,那麼對太陽影響周期最短的行星是水星,周期為6天,而對太陽影響周期最長的行星是冥王星,周期約30年。對地球來說,這一周期是36天,約從每年的12月12日第二年的1月20日。
據對太陽的觀測,記錄下太陽黑子的活動是從1749年開始的。到1989年,在這240年間,太陽黑子的月平均值(即紼耳夫相對數)為53個單位。太陽目前已進入活動高峰期,其黑子值是200個單位,這是240年間指標最高的。
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太陽活動高峰呢?現已查明,對太陽影響最大的是冥王星,冥王星從1979年起至2009年經曆著它的“黑色周期”。1989年9月,冥王星行經近日點,從而引起太陽爆發,這時的太陽黑子指標為正常值約30萬倍。這種情況約250年發生一次。最後的一次太陽爆發發生在彼得大帝時代。
然而,天文學有通過理論上的計算推斷,太陽係還應該存在第10大行星,其質量應為1—5個地球質量,它距太陽80個天文單位。科學家們還認為,完全有可能還存在第11顆和第12顆大行星。據計算,它們繞太陽運行的公轉周期為:第10大行星為600年,第11大行星為1400年,第12大行星為2800年。它們對太陽活動的影響依次遞增。這3顆大行星對太陽的影響周期分別為60年、140年和280年。當它們接近太陽時,就會導致太陽和地球上的不測事件發生。到底什麼時候會發生這種不測事件,眼下還很難確知。根據間接征兆,太陽係第10行星將大約在2200年接近太陽,而第12大行星將到3000年時接近太陽,即經曆它的“黑色周期”,而對第11大行星的計算尚未成功。
每一顆行星在行經其近日點,即“黑色周期”點時能對太陽道理影響。由此可得出一個結論:太陽係真正的行星“大聚會”隻是發生在所有行星處於它們的“黑色周期”點,即近日點時。實際上,9大行星對太陽的影響力和就等於所謂“世界末日”前夕的行星“大聚會”。隻有當太陽經曆它的“黑色周期”即行經其軌道最近點時,“世界末日”才會降臨。太陽運行的位置不在我們的銀河係中心,而在獅子座α星附近。目前,太陽正在沿其軌道朝著最遠點——遠日點運行,1億年後太陽才能行經這一點。到那時,地球將進入全球冰河期。
對宇宙中的任何一個係統(恒星係統、行星係統、衛星係統)而言,其新年到來之際,也就是它們行經其軌道的“黑色周期”點之時。對地球來說,新年從1月份開始。而冥王星的新年是1989年9月來臨的。太陽的新年是5000萬年前開始的,而它的下一個新年將在25億年後到來。基於這一研究便可推斷:恒星上發生的爆發是在時空尺度上的一種規律性現象——中有恒星行經特殊區域時,即軌道“黑色周期”時才會出現。俄羅斯、英國和德國的科學家的研究結果揭示了恒星爆發的規律性,所有這些為預測太陽的未來活動提供了科學依據。
當太陽發生爆發時,能導致地球上的災難和悲劇般的後果:第一,能使地球上的火山活動加劇,最終導致火山爆發。第二,使地球上的水循環加快,導致洪澇災害。第三,使危及人類生命的流行病和傳染病增多,同時使腦血管和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升高。在此期間,經常曬太陽易導致皮膚癌,還有損於人體甲狀腺。第四,處於太空中的宇航員會遭受極強的宇宙射線輻射,儀器斷電,飛船防護罩受損。就連地麵儀器對太陽上的這種爆發事件也有異常反應。譬如,1989年3月13日的一次太陽爆發,導致了加拿大渥太華的金郎動力係統停機長達9小時,從而造成幾億美元的損失。太陽爆發還曾引起俄羅斯和美國運行在空間軌道上的幾個航天器停止工作。此外,還能使地麵的短波無線電通訊中斷。
當地球麵對另外兩顆行星時,特別是當這兩顆行星又處於“黑色周期”時,就會引出這樣一句諺語:“二者聯守,第三者難攻”。在這種情況下,地球就會破壞那兩顆行星的相互作用場。這時,太陽和其他行星就會立刻對此作出反應。
行星對太陽爆發的反應從時間上看要遲一些。據計算,太陽爆發引起的地球內部的變化需要15—20年時間,這取決於地球內部的“醞釀”程度。因此,1979年、1980年和1989年的太陽爆發高峰,應在1993—1999年間引發地球上某些地區相應的火山反應,還可能會給地球居民帶來巨大災難。所以,提早預知這一災變對地球人類受益非淺。這一災變可能會由於以下因素更加複雜化:1999年,木星將經曆它的“黑色周期”。因此,星相學家和某些大預言家把本世紀末的1999年視作地球的大災變之年並非沒有道理。
據天文學家計算,2009年,冥王星將橫穿海王星軌道並開始遠離太陽。如果分析一下1979年冥王星也曾橫穿海王星軌道並與太陽接近時的事件,那麼2009年可能會再度引發太陽的活動高峰。到2039年,海王星將接近太陽。大約在這個時候,土星和木星將經曆它們的“黑色周期”。到2050年,天王星也將經曆“黑色周期”,這將形成一個節律。然而,海王星是300年前開始進入“黑色周期”的,而冥王星是300年前結束“黑色周期”的。這兩顆大行星對太陽的影響時間為30年(1710—1740年)。據預測,獨特的太陽活動期將於1996年到來,而且太陽黑子也將在太陽活動11年小周期中的1996年達到峰值。此外,太陽係幾顆大行星對太陽的引力到1999年將達到最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