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上所述,有充分根據認為,來自宇宙間對地球的周期性擾動,正巧在本世紀末到下世紀初出現,在這種情況下,“地球——宇宙”關係鏈的幾個周期、大周期、小周期以及各個周期的高峰期交錯迭生。這將意味著對地球人類的危害程度遠遠大於本世紀初的高峰期。

“黑洞”“白洞”……生厄運

天文學家在觀測和研究中還發現,地球上的災變太陽爆發和太陽係其他行星的位置有關外,還同宇宙“黑洞”和“白洞”密切相關。在宇宙“黑洞”中,每4年發生一次像我們地球範圍大小的巨大的能量積蓄。這與閏年相符。這種能量積蓄會對地球產生不良影響。如果在宇宙“白洞”中發生這種能量積蓄,地球上會出現相應的災禍期。宇宙間的這種能量分布能危及人類命運。

1988年,在一些宇宙“白洞”中發生了這種能量積蓄。觀測結果表明,如果在宇宙“黑洞”中發生這種能量積蓄,在地球上將反應出發生戰爭的危險性明顯增強,而且死亡率也將升高。當宇宙“白洞”中發生這種能量積蓄時,上述危害性就會小些,而且對地球上的某些民族來說還會出現一些有利因素。當能量的分布處在“白洞”與“黑洞”之間的中間狀態時,情形最為有利。研究中還發現,太陽的活動還取決於閏年,在宇宙能分布的中間狀態期到來之前,太陽活動會更強烈。

此外,1979年3月5日,運行在太陽係中不同位置上的9顆人造衛星,同時探測到我們銀河係不遠的大麥哲倫星雲中發生的一顆中子星大爆發。

這次爆發雖然隻持續了01秒,但它所釋放出的能量卻相當於太陽在3000年內所釋放能量的總和。這是有史以來人類記錄到的一次最強烈的星球大爆炸“悲劇”。使科學家們大為震驚的是,這顆爆發的中子星所處的大麥哲倫星雲距地球18萬光年遠,如這次大爆炸發生在我們銀河係,地球頃刻間將化為一縷蒸汽。可見,地球人類隨時都受到來自“宇宙悲劇”的威脅。因此,征服宇宙,與命運抗爭,將是21世紀人類麵臨的嚴峻挑戰。宇宙中的智慧生命

天文學家估計,在望遠鏡所及的範圍內,大約有1020顆恒星,假說1000顆恒星當中有1顆恒星有行星,而100顆行星當中有1顆行星具備生命所必需的條件,這樣計算的結果,還剩下1014顆。假設在這些星球中,有1‰已經產生生命,也有1億顆行星存在著生命。如果我們進一步假設,在100顆這樣的行星中隻有1顆真正能夠容許生命存在,仍將有100萬顆有生命的行星……

地球外的茫茫宇宙中,究竟有沒有生命?究竟有沒有類似地球人甚至更文明的高級外星人?隨著空間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這個富有神話色彩的猜測,越來越激勵著人們。對這個亙古未解之謎,目前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科學家能夠提出地球外有生命,甚至推測存在比我們更聰明的外星人,是很了不起的。因為有些人會用地球上生命形成與存在的傳統理論來衡量外星球,忘卻了他們之間在地理條件和自然環境上的不同。

科學家希柯教授在實驗室時創造了一種與地球環境截然不同的木星環境,在這樣的環境條件下成功地培養了細菌與蟎類,從而證明生命並不是地球的“專利品”。我們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也不是按照同一個模式生活的。氧是生物進行新陳代謝的重要條件,但是有一種厭氧細菌,就不需要氧,有了一定的氧反而會中毒死亡。高溫可以消毒,會使生命死亡,但海底有一種棲息在140℃條件下的細菌,溫度不高反而會死亡。據估計,地球上不遵守生命理論而存在的生物有好幾千種,隻是我們沒有全部發現而已。

我們不應該以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條件去硬套外星球,各個星球有自己的具體條件。如果表麵溫度為15℃至零下150℃的火星存在著火星人,他們也許會認為在地球這種溫度條件下根本無法存在地球人。

隨著人類對自然界認識的深化及當代科學技術飛速發展,人們提出在地球以外的星體上存在生命甚至高級文明社會的問題不足為怪。科學家們被好奇心所驅使,極力想探索出個究竟來,於是在20多年前就產生了尋找“地外文明”的科學探討方向。

在地球以外廣大的宇宙中是否存在智慧生命的問題上,科學家們分成了兩大派。一派說,既然我們人類居住的地球是個最普通的行星,那麼有智慧的生命就應當廣泛地存在和傳播在宇宙中。另一派卻說,盡管生命可能在宇宙中廣為存在和傳播,但能使單細胞有機轉變成人的進化過程所需的特定環境出現了。就科學的發展來看,這樣的爭論是正常的、有益的,而且會推動對“地外文明”的探索。

外星人的傳聞日益增多,不管男女老幼,對此都很感興趣。但是除了我們地球的人類之外,其他天體上到底有無類似人的生命?這件事已成為當代科學的第一大謎。火星上曾有細菌

今年8月初美國宇航局宣布,有關專家從一塊據信來自火星且有40多億年曆史的隕石上發現某些特殊有機物,並認為這些有機物與火星細菌活動有關。於是,該局正式提出36億年前火星上曾存在像細菌之類的單細胞生命。

事實果真如此嗎?相當一部分專家表示懷疑。有人首先對這塊隕石來自火星的說法,表示不敢苟同。這塊隕石於1984年在南極洲阿倫山被發現,編號為阿倫山84001。它與其它11塊在印度肖戈蒂、埃及納卡納和法國查賽尼等地發現的隕石,均因結構與火星岩石類似而被認為來自火星。盡管證據頗多,東京學家理學部教授武田弘還是認為,20%左右的專家會有不同意見。難怪美國全國科學院行星研究專家阿倫斯強調,不能肯定阿倫山84001隕石來自火星,有必要從火星上直接取樣。

即使這塊隕石確實來自火星,目前也沒有可靠的證據來證明隕石上的有機物質是火星細菌的傑作。除地球之外,茫茫宇宙間存在著有機物質。譬如,星際分子是宇宙間天然形成的化合物,目前已發現有幾十種,其中絕大多數是有機分子。早在80年代初,加拿大射電天文學家就發現,獅子座CW星周圍塵埃氣體中存在相當複雜的有機分子──氰基癸五炔。因此,美國阿肯色大學的宇宙化學專家貝努瓦表示,火星曾有單細胞生命的觀點不過是推斷而已,遠沒有成為定論。

不管是推論還是定論,都再次激起了人們尋找外星人或外星生命的興趣。美國宇航局官員則希望人們明白,沒有證據表明火星上有高等生命。尋找外星人的好事者被潑了一頭冷水,然而探索生命之源的專家興趣不減。如果36億年前火星曾有單細胞生命,人們離揭開生命之源的目標就近了一步。

36億年前地球上已充滿單細胞生命,但無生命物質如何形成單細胞生命至今仍是個謎。美國科學家米勒曾於1952年在實驗室導演了一幕生命起源的“曆史劇”,似乎證實了原始大氣可以在電閃雷擊作用下合成有機物,進而產生蛋白質乃至生命。然而,以後的研究發現,米勒的“曆史劇”與實際情況相距甚遠。有些專家將目光轉向著名瑞典化學家阿瑞尼烏斯的假說,希望從中得到靈感。1908年阿瑞尼烏斯在《塑造中的世界》一書中假設,一個帶有厚厚保護壁的孢子從太空進入大氣層,落到海洋中開始繁衍,最終創造出所有生命。他的假說一度認為是天方夜譚,如今通過計算機模擬證實完全有可能。火星曾有單細胞生命的觀點給這一假說提供了佐證,足以使專家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