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來,萬裏長江第一彎曾使許多到過這裏的旅行者迷惑不解。就是世世代代居住在江邊的居民們也弄不清這到底是怎樣形成的,於是就產生了許多美麗的傳說。而科學工作者則想對這樣一種獨特的河流形態深入研究,最後揭開金沙江的發展曆史。
一種比較流行的說法是,從前金沙江並沒有今天的大拐彎,而是和怒江、瀾滄江等一起並肩南流。就在金沙江與它的夥伴們一起南流的時候,在它東麵不遠的地方,還有一條河流由西向東不停地流淌著,我們不妨叫它“古長江”。急湍的古長江水不斷地侵蝕著腳下的岩石,也不斷地向西伸展著。時間一長,終於有那麼一天,古長江與古金沙江相遇了。它們相遇的地點就在石鼓村附近。
這種現象,在地貌學上有一個名詞,叫“河流襲奪”。河流襲奪這個詞起得非常生動。一條本來流得好好的河流,竟然被另一條毫不相幹的河攔腰斬斷,把它掠奪到自己的懷抱裏。
河流襲奪說還有一個有力的證據,那就是在今天的金沙江石鼓大拐彎的南方,也就是人們認為的當年金沙江流過的地方,還真的有一條小小河流——漾濞江。漾濞江的源頭與石鼓的距離也不很遠,那裏還有一條寬闊的低地。這裏雖然沒有河流,可是仍然是一種河穀的形態。襲奪說的支持者們認為,古金沙江被古長江襲奪以後,江水雖然被古長江襲奪而去,但是,當年的河穀還在,並且在古金沙江的下方,仍然殘存著一條小河——漾濞江,那也是古金沙江的遺跡。
當然,也有人不同意這種看法。他們認為,這裏根本就沒有發生過古長江與金沙江相互連通的河流襲奪事件,今天的金沙江所以會發生這樣奇怪的拐彎,隻不過與當地地殼斷裂有關。他們發現,在石鼓以下的虎跳峽是沿著一條很大的斷層發育起來的。金沙江在它流淌的過程中,碰巧遇到這條斷層,河流不得不來了一個大拐彎。漲落的怪湖
世界聞名的東非大裂穀自北向南穿越位於非洲東南部的馬拉維共和國全境,占據裂穀大部分地區的是一個博大浩浩的湖泊,這就是馬拉維湖。
馬拉維湖麵積30800平方千米,南北長560千米,東西寬長24~80千米,平均水深273米,北端最深處706米,湖麵海拔472米,屬非洲第三大淡水湖,世界第四深湖。在馬拉維湖周圍,除南部外,三麵山巒疊嶂,風景秀麗。湖水由四周14條常年有水的河流注入,其中以魯胡胡河水量最大,然後,向南流經希雷河同讚比西河相連。湖區大部分水域位於馬拉維共和國境內,隻有東部和北部一小部分屬於坦桑尼亞和莫桑比克。沿湖有卡龍加、恩卡塔貝、恩科塔科塔、奇波卡等湖港,湖東麵有利文斯敦山,西麵有維皮亞山地,青翠挺拔的山峰相對聳立在狹長的湖麵兩岸,形成兩道壁障,景色極為壯觀。
由於整個湖區位於裂穀地段,青山綠水,雲蒸霧繞,好似浮懸在半空之中的一處仙境。深入湖區,仰望絕壁險峰,瀑布奔瀉,銀線飛舞;遙望湖灣水域,微波細浪,茫茫無涯。馬拉維湖不僅風光旖旎,而且集多種佳景於一身,有的地方高崖環繞,驚濤拍岸,有的地方又草原流水潺潺,特別是北部湖區,被譽為中南非洲最壯麗的湖光山色。加之湖區地帶氣候溫暖,水源充足,土地肥沃,花草茂盛,曆來就是非洲遊覽勝地,每年都有很多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光顧。
馬拉維湖是當今世界的一個奇異湖泊。據報道,上午9時左右,馬拉維湖的泱泱湖水開始消退,直至出現淺灘才漸漸停息。4小時後,“退避三舍”的湖水絡繹返回“家園”,使馬拉維湖又恢複了原有的豐盈姿容。下午7時,湖水開始騷動,隻見水位不斷上升,直至洪流漫溢,傾瀉八方;大約兩小時後,馬拉維湖才風平浪靜。但是,馬拉維湖的水位的消失並無一定的規律可循,有時一天一度,有時數日一回,有時數周一次,每次都是上午9時左右,“重演故伎”,前後約持續12小時。該湖水位漲落有序的奇特現象雖經各國地理學家多年探究,至今仍是未解之謎。突然失蹤的湖
1987年9月30日,廣西陽朔縣美女峰下的犀牛湖近20公頃湖水一夜之間消失,留下魚蝦成群,再次給陽湖山水增添神秘色彩。原來,犀牛湖是白沙鎮堡村的一片水田。這年5月10日,美女峰下的一個溶洞突然傳出“隆隆”聲,緊接著噴出1米高的大水,幾天後就形成一個水深2米的小湖——犀牛湖。到9月25日,開始淌水,出水口水流時湧時退,時清時濁。湖裏的鯉魚、草魚、鯽魚、斑魚非常活躍,有當地從未見過的木蝦。村民紛紛紮竹筏捕魚撈蝦,約捕得魚3000千克,木蝦500千克。
這種突發現象,曆史上曾發生過多次。據記載:這種湖泊時現時隱現象,大約每隔30年發生一次,淹水期約9個月,然後湖水於一夜之間消失。
這種現象在前蘇聯一些石灰岩地區也時有發生,叫做喀斯特湖泊。在諾夫戈羅德州,大自然創造了許多這種喀斯特湖泊。這些湖泊之間有通道和洞穴相連接,因此會出現這種現象:河流忽兒“鑽入”地下,忽兒又流到地表層;湖泊要麼大到幾十公頃,要麼消失和不見蹤影。這湖泊的自然狀況和水分狀況千差萬別,令人迷惑不解。一些湖泊每年流入地下一次,另一些湖泊則要經過5年、7年、15年、30年或更多的時間流入地下一次,有一年,莫洛季利年山脈一係列湖泊溢出凹地,彙合一起,淹沒岸邊附近的低窪地,同距它們12千米處的戈羅德諾湖連成一片,結果形成一個吞沒20個左右大、小湖泊和50多公頃樹林的大湖。
大自然的另一個意外發現也令人驚奇。前蘇聯斯耶熱耶湖30多年來一直有水,湖岸上長滿肥美的青草。當水從湖中消失後,湖底淤泥裏長出沿海才有的植物——酸模。方圓幾百千米內,沒有任何地方生長這種植物。當地居民指出喀斯特湖的另一個特點:水回到湖裏以後,水中的魚兒不會變少,有時反而多。這些都是不解之謎。
在美國也有這種突然消失的湖。路易斯安那州有個佩尼亞湖,麵積1300公頃,1米多深,湖裏魚蝦很多,吸引了許多人去捕捉。1980年11月,有兩個人正在湖中捕魚,突然看到離湖東南岸不遠的傑弗遜島附近的湖水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漩渦,湖水漸漸被抽幹,仿佛掉進一個無底洞似的。他們被嚇壞了,掙紮著勉強上了岸。一個小時內,湖水全部被吸幹了,還吞沒了2個石油鑽井架、8條拖輪、9條駁船,附近的5所房屋、1個植物園及10%的傑弗遜島。地方當局恐怕整個島都會塌陷,下令島上全部居民立即疏散。塌陷的情況幾天後才穩定下來,幸而這次意外事件沒有人傷亡。
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傑弗遜島上有一個大鹽礦,一段已經廢棄不用的很寬的地下坑道就在佩尼亞湖下麵4000米深處。這段坑是利用開采時留下的鹽柱支撐坑頂。得克薩斯石油公司有一台鑽機正在湖中鑽井,鑽機正好鑽穿了坑道頂,湖水流進坑道,鹽柱被溶解了,湖底失去支撐,開始塌陷,鑽孔很快擴大而成幾百米寬的巨大吸嘴,吞下了湖邊的一切,一個大湖就這樣突然地消失了。神異的貝加爾湖
貝加爾湖位於西伯利亞南部,海拔456米。湖形狹長,南北延伸636千米,平均寬度隻有48千米。麵積31500平方千米。
貝加爾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庫,貯水量23600立方千米,約占世界地表淡水總量1/10,比世界最大的淡水湖蘇必利爾湖的貯水量大1倍。世界的一些著名湖泊,幾乎都是逐年在減少水量,可是它卻在逐年增加。有336條大大小小的河流瀉進貝加爾湖,其中以色楞格河供應的水量為最多,而流出的河流隻有一條大河安加拉河。
貝加爾湖十分清澈,湖水常年都是很冷的,大量的水對濱湖地區的大陸性氣候起著明顯的調節作用。冬天,湖水結冰,它放出大量潛熱,減輕了周圍地區嚴酷的冰凍,湖濱比周圍地區氣溫要高11℃左右。初夏,湖水解凍,它大量吸熱,降低了火暑程度,湖濱比周圍地區氣溫要低6℃左右。
貝加爾湖沿岸長著鬆、雲杉、白樺、白楊等的密林,還有煤、鐵、雲母等礦產。湖中生活著1200種動物和600種植物,有700多種動物是貝加爾湖的特有種,不少動物還很珍貴。有種蘚蟲類動物,它的近親卻生活在印度的湖泊裏;有種水螅,隻有在中國的南方湖泊裏才能見到;有種長臂蝦,隻有在北美洲的湖泊裏才有它的同種;有種蛤子,也隻有在巴爾幹半島的奧赫裏德湖裏,才能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