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王 石:男人王石 (3)(2 / 3)

王 石:當年在廣州的省政府機關上班,我喜歡穿牛仔褲,上班騎一輛破自行車。領導和同事都覺得我是個怪人。所以我最終選擇了出走,到深圳下海。當時的深圳簡直就像一個大工地,到處開發,塵土飛揚。那時深圳有兩種進口商品很賺錢,一是日本味精,二是台灣折疊傘。但我斷定這兩種東西火爆的日子不會很長。後來我發現,當時深圳兩大飼料廠的原料主要是玉米,其中很大一部分要從北方的大連、天津、青島出口後經香港轉內銷。國內玉米不能直銷深圳,是因為運輸瓶頸的問題。所以我就做起了飼料中介商,八個月賺了三百多萬元。這就是我下海挖的第一桶金,幹幹淨淨。第二年,我就靠這筆錢辦了一家現代科教儀器展銷中心,當年是深圳最大的進口銷售商,這是萬科的前身。後來我還跟劉永好說過,如果當時我不轉行,“飼料大王”恐怕就不是他而是我了。

曹啟泰:我看到資料裏講到一件事情,您當年開始做生意的時候,白天做買賣,晚上還幫人家補課。

王 石:是的。公司那時的第一批職員都是農村來的,最高文化程度是初中,大部分人是小學。我白天工作,晚上就用一塊小黑板給他們上語文課、代數課。當年我招的第一個員工,現在還在公司裏。他那時候是小學文化程度,是作為報關員招的。後來他一直在萬科,成家立業有了小孩,先是讀速成中學,再考上大專。我記得非常清楚,他拿到大專文憑之後還特意到辦公室來告訴我。

王 石:我現在商業演講已經基本拒絕去了,但是每年差不多要去30所大學,去給MBA、EMBA的學生講課。一方麵告訴他們我過去的一些經曆,現在的想法,一方麵也是從他們身上感受他們的想法,他們的激情。這樣互相激勵。如果我哪一天覺得和他們沒法交流,我這個董事長一定要辭掉了。

最佳形象代言人

陳 辰:我記得王先生曾經說過,在中國,一般情況下商人名和利是不能兼得的。

王 石:說這話是在20世紀80年代了。那時剛改革開放,大家剛從計劃經濟過來。別人都還很窮,你卻突然很有錢又很有名,我覺得那是非常危險的,弄不好就是殺身之禍。

陳 辰:那這兩者之間您選擇哪一個?

王 石:所以我選擇了名。不可能名利雙收的。當時我認為中國社會是一個“不患寡、患不均”的社會。大家都窮,這沒有問題,你突然很有錢,就一定會有問題。還有,我在少年時代讀巴爾紮克,很多像《人間喜劇》裏高老頭這種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時期暴發戶的形象,讓我非常反感。我突然發現,我變得很有錢了,成為一個暴發戶就在眼前。

王 石:另外,我也不知道,如果我很有錢了,我能不能把握住它。原來我對族譜什麼的一點興趣都沒有。就為了這個疑惑,我問我堂弟要來了我家的族譜,看我祖上有沒有地主出身。如果有地主出身,這個錢我可能就要了。這表示我祖上有管理財務的遺傳基因。我往上查了30多代,我祖籍是安徽,上溯到湖北,最後又上溯到江西,全是農民。農民要是突然有錢了幹什麼?三件事。第一,修椅子墳。我們安徽那個地方,墳地就像個椅子,叫太師椅。修椅子墳,光宗耀祖啊。第二,娶小老婆,現在叫包二奶。第三呢,賭博。就幹這三件事。(曹啟泰:都不是好事。)是的。既然我不知道我能不能好好把握錢財,我決定還是離它遠一點。

曹啟泰:答案其實也出現了。王石為什麼是王石?王石為什麼坐在這裏?我們為什麼要等著看王石上節目說什麼?因為他在當年就能做那樣的決定。我相信換一千個人,一萬個人,都會想把錢放在口袋裏。(金岩石:他就是一個在金錢上跳舞,但是沒有掉進錢眼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