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岩石:您雖然說了您放棄股權的理由,但假如我作為一個股東,在您退休的時候,我會提出來,為王石這個團隊在當年所放棄的東西做出補償。您認為我這個提法合理還是不合理?
王 石:後來2000年萬科的大股東換成華潤,大家都知道了。這時連華潤自己都有疑問:以前萬科的股東非常分散,是你王石說了算,現在讓華潤做第一大股東,擔不擔心華潤把你換掉呢?對華潤我當時這樣說,我不擔心你換我。為什麼呢?因為華潤你來控股萬科,是資本的力量在說話。資本有資本的邏輯。如果投資人認為我王石是管理萬科最合適的人選,為什麼會換我?反過來講,如果投資人認為我不合適,把我換掉,讓更適合的人來管理萬科,又有什麼不好呢?
王 石:對我自己來說,他如果要換我的話,根本不需要跟我談判,不需要給我什麼好處。隻要暗示一下,我這點聰明還是有的,我即刻就離開。為什麼呢?如果離開萬科去別的企業,我承擔的責任一定比在萬科小,但拿的工資一定比在萬科高。因為我把萬科做得非常好,有了這麼多的經驗教訓才走到今天這一步。華潤高薪把萬科買過去,就因為我是一個有誠信、有效率的企業家。如果資本再投入到我王石身上搞新的公司,教訓我就不用了,經驗往前推著走,就一定搞得效率比別人高。
王 石:所以我的心態就是做個職業經理人。我是憑我的信用,憑我的能力來做萬科。這也是我的一種無形資產。為什麼摩托羅拉、中國移動都請我去當產品的形象代言人?就因為我的形象,我的無形資產在起作用。所以當你說準備買萬科股票的時候,王石擁有多少股票並不重要。就像現在你準備買彙豐的股票,彙豐董事局主席擁有多少彙豐的股票也不重要,這是相同的道理。
陳 辰:那您的廣告代言收入是多少,六位數?
王 石:應該說都是六位數吧,現在向七位數字去了,中國經濟發展這麼好,這是個必然趨勢。(曹啟泰:麻煩您跑快一點,把路打開一點,我們後頭好跟著進來。)
退一步海闊天空
孫 冕:作為企業家,我覺得你其實很苦的,整天琢磨各種各樣的事情。倒不如爬山的時候,那樣輕鬆,那樣簡單。
王 石:苦倒不苦。你們沒發現嗎,就像剛才金先生那麼嚴肅的問題,對我來說一定是沒有問題的。因為畢竟經營過20年的企業了,什麼滋味都嚐過,而且是當老實人,正正當當地經營,所以我非常非常坦然。我相信能像我這樣坦然的企業家不多了,尤其是20世紀80年代開始做企業的這一代。(曹啟泰:這一句話描得最輕,但卻最有分量。)
王 石:我不知道是不是應該談談這個話題。中國從20世紀80年代、90年代開始創業的企業家,都是在一片誇獎、奉承的氛圍下過來的,他們都覺得自己了不起,覺得企業離不開自己。現在很多企業家已經快70歲了,還說不要和他談退休,好像對他來說身體會始終好下去,這可能嗎?還有更多的人說是想離開,但離不開。為什麼離不開?就是因為他已經習慣被別人嗬護著,習慣別人等著他發號施令。一旦他不在這個位置上,他就會不習慣。事實上呢,你隻要把公司製度化、團隊化,在管理上讓它走上正軌,靠團隊的力量,而不是靠你個人的力量,你就一定走得開。其實當時辭去老總的位置,我也非常非常不習慣,所以才去登山了。
陳 辰:但是萬科感覺上還是離不開王石。您看您一進山這股票就跌,這說明您跟萬科早已經緊緊地聯係在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