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塊錢改姓了牛
袁 鳴:我有一個一直很好奇的問題,牛董是不是因為姓了牛,所以才幹了跟牛有關的事?(曹啟泰:這點很重要,就是說您本來不姓牛?)
牛根生:是的。牛是我養父的姓,生父不姓牛。我生在農村,是家裏的第五個孩子。父親是個生產隊長,家裏沒錢,拿口糧要現錢。這邊的養父母呢,沒有孩子,想要收養一個。於是就把我賣了100元錢。不過也有人說是50元錢。後來我還為此特地問了,據說現錢是50元。就是說這邊的養母養父花了100元錢,那邊的生父母隻收到50元錢的現金,另外50元錢可能是東西。(沈青:比一頭牛的價格還便宜?)可能比一頭牛的價格要高些,那是在1958年。就這樣,我從農村來到了城市,也就是現在的呼和浩特市。那時我剛一個多月大。養父姓牛,所以我也就改姓牛。而且養父是在內蒙古的種牛繁殖場裏工作,這也是中國最大的種牛繁殖場,從此之後我就和牛結下了不解之緣。現在想起來,我生父也挺會賣的,一下賣到個姓牛的家裏,而且就做了牛生意。
曹啟泰:中國人有句老話,因緣天注定。好像有點消極,但卻說出人對於自己的出身無從選擇這樣一個事實。有些人含著金湯匙出生,您這是直接含著牛奶片出生。現在回頭想想,是不是可以這樣說,那50元現錢跟50元錢的東西,加起來總值100元,決定了您的人生路線?那麼您名字裏的“根生”又是什麼意思?
牛根生:因為養父母害怕這個買來或者叫抱來的孩子再離開牛家,所以起的名字也是牛根上生,不容許你再去別的根上做什麼文章。(沈青:這麼多年名字都沒有改過?)沒動啊。父母親給起完,上幼兒園、小學,包括到初中、高中、大學,全是這個名字,以後工作的時候也是這個名字。(曹啟泰:聽說現在蒙牛裏麵很多人知道您的故事後都準備改姓牛?)那倒沒有。
要想知道,打個顛倒
牛根生:我從小其實並不知道養父母不是親生父母。直到12歲,我養母去世,養父又找了一個繼母的時候,我才知道。(曹啟泰:我可不可以問一下,對一個年輕人來講,你的心裏什麼感受?)我覺得好像沒什麼。因為同學中也有類似的情況,據我所知個別的關係還非常好。而且我家裏也沒有別的孩子。(金岩石:所以從理論上講你有三個媽,兩個爹?)應該說連上嶽父母是七個。(曹啟泰:其實是九個,還有牛爸爸,牛媽媽。)(袁鳴:那誰跟您的感情最深,對您影響最大?)
牛根生:養父和養母。我能有今天這樣的情況,全憑養父母對我的影響。養母過去是國民黨一個將級軍官的姨太太,到將近40歲養父才跟她成家。她素質很高,有文化,也見過世麵,解放前曾經飛機上飛機下。她教給我兩句口訣讓我印象最深。第一句是“要想知道,打個顛倒”。比如說你想了解一個藥販子的心理,你就假設自己是一個藥販子,那你肯定會明白他心裏是怎麼回事。無論對方皮膚、眼睛、頭發顏色是什麼樣的,語言通還是不通,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跟任何人相處的時候能打個顛倒。(袁鳴:將心比心。)(曹啟泰:異地而處。)對。第二句是“吃虧是福,便宜是禍”。她跟我說孩子要想學大本事,這一項本事是最大的,要學會吃虧。就這兩句話,從小印象非常深。
曹啟泰:《波士堂》裏有很多企業老板講出很大的道理來,然後很努力地要把這個道理說明白,可是其實不容易懂。但是今天您說的這兩句影響您的話,我想人人都聽得懂。這兩句話對您的影響一直到今天?
牛根生:是,是。她還說你對待所有的人,比如說對男孩像自己兒子一樣,他就會管你叫爹,對女孩像自己姑娘一樣,她就會管你叫媽。(曹啟泰:這句話對我也很有啟發。)(袁鳴:不過聽上去怎麼像占人便宜?)
沈 青:現在來說說您的養父。牛總的養父是養牛的,所以您也就進了這一行,然後又在伊利工作了十幾年,後來又創辦了蒙牛。所以我在想,如果牛總的父親是養馬的,今天我們可能喝的就不是蒙牛的奶,我們得喝馬奶了,是吧?這裏頭有沒有一個必然關係,近水樓台先得月,早跟著養父學藝就能早成才?
牛根生:應該說有。從小在養牛場長大,每天聽父親回來聊天,全都是奶牛啊,牛奶啊,乳品啊。後來父親去世時,我19歲,還在上學,就頂員頂進去。那個年代,參加工作特別難嘛。一頂就頂到父親的那個養牛場,跟牛打交道,喂牛啊,擠奶啊,或者做所有和奶牛有關係的生意,一幹就是5年。後來我想,我父親已經做了38年的奶牛生意,臨死時是一個每月46元錢的工人,我呢繼續幹,到現在為止我已經幹到28年了,兩代人加起來是6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