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半球最大鹹水湖——大鹽湖(2 / 2)

美國MRI公司在猶他州大鹽湖北麵開建多處人工曬鹽池,將10倍海水濃度的湖水注入,利用猶他州夏季火熱、高溫的太陽曬製結晶鈉鹽,使湖水中的鹽分因大自然的力量而被除去,將10倍的海水再濃縮成約40倍。

大自然贈送的禮物

1949年以經營熱帶魚為主的一個商人聽說大鹽湖有一種魚類餌料——鹵蟲,隨後他就到了大鹽湖進行了考察,發現大鹽湖確實具有極其豐富的具有極高營養價值的鹵蟲源。1950年這名商人在大鹽湖開始開發生產這一新的魚類餌料資源,並創建了世界上第一個鹵蟲公司。當時的產品為冰凍鹵蟲成體,並將其發送到美國各地,采集地主要在西拉卡斯特路的兩側。到1965年由於生產冰凍鹵蟲的成本上升、利潤下降和運輸限製等,該公司停止了生產冰凍鹵蟲產品。

1952年在進行冰凍鹵蟲的生產同時,Sanders公司也開始進行鹵蟲卵的采集。在那時,鹵蟲卵的采集地主要集中在北湖的北岸。隨著風浪的作用,將漂浮於湖麵上的鹵蟲卵吹至岸邊,有時岸邊的鹵蟲卵堆積厚度可達4厘米~5厘米。當時鹵蟲卵的用途主要是以通過孵化的幼體作為熱帶觀賞魚繁殖幼苗的活餌料。

1962年,由於橫穿大鹽湖的南太平洋鐵路由木質路基改為砂石路基後,北湖鹽度逐漸升高,鹵蟲或鹵蟲卵數量減少,因此,采捕鹵蟲及鹵蟲卵的生產活動也從北湖轉移到了南湖。

1960年~1970年,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對鹵蟲作用的認識不斷提高,又有三家公司和個人進入大鹽湖從事采集鹵蟲或鹵蟲卵,其采集地主要在南湖的城市發展。進入80年代,隨著對蝦繁殖和養殖技術的突破,以及全世界水產養殖業的迅速發展,極大地刺激了鹵蟲業的發展。

到90年代,中華絨螯蟹、羅氏沼蝦、斑節對蝦等水產養殖新品種的出現和興起,更加促進了大鹽湖鹵蟲的生產,其鹵蟲卵的商品量約占世界鹵蟲卵生產量的80%以上。不過由於美國大鹽湖鹵蟲卵的質量較好,盡管其價格較為昂貴(每千克200美元左右),但在世界上還是占有絕對的市場。

拓展閱讀

貝爾河、韋帕河和約旦河每年輸入湖盆的鹽類多達110萬噸。湖盆中累積的鹽類總計已有60億噸。以氯化鈉為主,硫酸鹽、鎂、鉀等亦很豐富。19世紀起開采食鹽和鉀堿。1971年人們開始大規模從湖水提煉鎂。1847年有摩門教徒在湖畔定居。由於周圍被大片沙丘、鹽堿地和沼澤所包圍,大鹽湖至今與附近的城市和村鎮仍處於隔絕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