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興安嶺森林(1 / 3)

小興安嶺森林

小興安嶺原始森林,位於黑龍江鶴崗南麓腹部五營區境內。共有三塊麵積較大的原始森林保護區,其中麵積最大的是位於鶴崗的紅鬆母樹保護區。

小興安嶺原始森林,占地麵積141平方千米,生長著茂盛的針闊葉樹170多種,保持原始森林的自然狀態。鶴崗與蘿北縣的西部均為小興安嶺的林區,這裏古樹參天、鬆濤滾滾。西部的金頂山原始森林保護區最長的樹齡達到千年。

小興安嶺,是一座被森林包圍著的城市,它被譽為“中國的林都”。

在小興安嶺區,生長著紅鬆、落葉鬆、白樺等100多種樹木,人參、刺五加、五味子、黃芪等500多種名貴中藥材,和山葡萄、獼猴桃、蘑菇、木耳、蕨菜等山特產。在茫茫林海中還生息著東北虎、馬鹿、熊、飛龍等240多種珍禽異獸,儼如一個天然資源的大寶庫。

得天獨厚的森林資源和好山好水,使這裏猶如一個無邊無際的天然大公園,裏麵的風景點多不勝數。僅數其著名的,就有集山奇、水秀、瀑美、林茂於一身的茅蘭溝;依山傍水的美溪回龍灣度假區;中國林業科學實驗基地帶嶺林區和涼水自然保護區;等等。

小興安嶺還有世界麵積最大的紅鬆原始林,其紅鬆蓄積量達4300多萬立方米,占全國紅鬆總蓄積量的一半以上,素有“紅鬆故鄉”之美稱。

紅鬆是鬆科鬆屬的常綠針葉喬木。樹幹圓滿通直,十分高大,在天然鬆林內樹高多為25米至40米,胸徑為40厘米至80厘米,最高的達200厘米。紅鬆是老壽星,壽命長達300年至500年。

紅鬆幼樹的樹皮呈灰紅褐色,皮溝不深,近平滑,鱗狀開裂,內皮淺駝色,裂縫呈紅褐色,大樹樹幹上部常分叉。心邊材區分明顯,邊材淺駝色帶黃白,常見青皮;心材黃褐色微帶肉紅,故有紅鬆之稱。

紅鬆的枝近平展,樹冠圓錐形,冬芽淡紅褐色,圓柱狀卵形。小枝密被黃褐色的絨毛,針葉5針一束,長厘米6至12厘米,較粗硬,有樹脂道3個。

紅鬆的葉鞘早落,球果圓錐狀卵形,長9厘米至20厘米,徑6厘米至8厘米,種鱗先端反曲,種子大,倒卵狀三角形,無翅。花期6月,球果第二年9月至10月成熟。

紅鬆的樹皮分為細皮和粗皮類型,細皮類型樹皮較薄呈鱗狀或長條狀開裂,片小而淺,邊緣細碎不整齊,樹幹分叉較少,高生長較快,材質較好。粗皮類型樹皮較厚呈長方形大塊深裂,邊緣較整齊,樹幹分叉較多。

紅鬆是單性花,雌花和雄花都生長在同一棵樹上。紅鬆屬於孢子植物門,它的花不是真正的完全花,雌花叫大孢子,也叫雌球花,著生在樹冠頂部,結實枝的新生枝頂芽以下部位;雄花叫小孢子,也叫雄球花,多著生在樹冠中下部,側枝新生枝基部。

紅鬆的雄球花一般在6月初形成,初形成長在包鞘裏,長0.2厘米至0.4厘米,如麥粒狀,兩三天就會衝出包鞘,逐漸發育,顏色由黃綠漸變為杏黃或紫黃色,曆經十幾天到6月中旬發育成熟;長1.5厘米至2.0厘米,菠蘿狀或圓柱狀,小孢子葉開始鬆散,用手一捏就有黃色花粉液流出。

雌球花一般在6月10日左右形成,其包鞘長橢圓形,長1.5至2.0厘米,一兩天衝出包鞘發育成熟,長2.0厘米至2.5厘米,菠蘿狀,紫色或粉紅色,成熟時珠鱗微微張開。

紅鬆雄球花成熟後就開始傳粉和受粉。雄球花成熟後頂端變幹,孢子葉鬆散,氣溫、濕度條件適宜即開始散粉,散完粉的雄球花萎縮變幹。雌球花成熟後珠磷張開,內含半透明的黏液,基部為大孢子囊,授粉完成後珠磷閉合。一般雌球花受粉期為5天~10天,雄球花傳粉期4天~8天。

紅鬆是當年受粉第二年春天受精,9月中旬種子成熟。從開花到收獲大約160天。天然紅鬆大約80年才開花結實,人工紅鬆大約30年開始結實。

紅鬆是典型的溫帶濕潤氣候條件下的樹種,喜好溫和濕潤的氣候條件,在濕潤度0.5以上的情況下,對溫度的適應幅度較大。

紅鬆的耐寒力極強,在小興安嶺林區冬季零下50℃的低溫下也無凍害現象。紅鬆喜濕潤、土層深厚、肥沃、排水和通氣良好的微酸性土壤。

紅鬆對土壤水分要求較嚴,對土壤的排水和通氣狀況反應敏感,不耐濕,不耐幹旱,不耐鹽堿。果鬆喜光,幼年時期耐陰。

紅鬆是淺根性樹種,主根不發達,側根水平擴展十分發達。果鬆幼年時期生長緩慢,後期生長速度顯著加快,而且在一定時期內能維持較大的生長量,木材蓄積量高。天然紅鬆林200年生每公頃木材蓄積量可達700立方米,人工果鬆林29年生可達129立方米。

紅鬆喜光性強,隨樹齡增長需光量逐漸增大。要求溫和涼爽的氣候,在酸性土壤、山坡地帶生長好。

古時候,小興安嶺沒有紅鬆。後來漫山遍野突然出現了紅鬆林,這裏還流傳著一個故事。!

很久以前,小興安嶺山腳下,住著一位老媽媽。她年輕時就失去了丈夫,守著一個兒子過活兒。兒子20沒出頭,身子骨結實得和大樹一般,沒有他幹不了的活。

他經常上山去打獵、挖藥材、砍柴,換錢養活老母,既勇敢又善良,大家都喜歡他,

兒子大了,娘該享福了,誰想,老媽媽卻病倒了,一病就是幾年不起。瞧著患病的媽媽,小夥子剜心似的,恨不得自己能替媽媽患病。他每天都到山裏挖藥材為母親治病,能用的藥都用了,可媽媽的病就是不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