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巴草原
彭巴草原小檔案
地理位置:南美洲阿根廷的布宜諾斯艾利斯省、拉潘帕省、聖非省、科爾多瓦省以及巴西南部的南裏約格朗德州和烏拉圭全境。
重要數據:總麵積約75萬平方千米。
彭巴草原內有布蘭卡港附近的不足1300米的萬塔納山和不足500米的坦第爾山兩座山峰,其餘全是一望無際的平原。
三種不同生態區的草原
世界自然基金會將彭巴平原劃分為三個生態區,烏拉圭河以東,包括巴西和烏拉圭為亞熱帶稀樹草原區,阿根廷的布宜諾賽勒斯省東部和南部為濕潤的黃土草原區,其他地區為半幹旱草原區。
彭巴草原全年降水量比較平均,夏季略微多一些,沿海降水量充沛,越往內地越少,春夏多雷雨,其他季節當寒流過來是多有降水,隻有冬季夜晚的氣溫可能會低於冰點,很少有雪,隻有內地區域冬季會有少量的降雪。
亞熱帶稀樹草原區的氣候特點是其夏季與熱帶相似,但冬季明顯比熱帶冷。最冷月均溫在0攝氏度以上。亞熱帶稀樹草原區氣候的主要特點是冬月微寒,不能使喜溫的熱帶作物良好生長。其另一特點為每年冬季雖有冰雪,但無霜期在8個月以上,使農作物一年可兩熟。亞熱帶有冷、熱兩季,冷季種喜涼作物,熱季種喜溫作物,喜涼和喜溫不同生態型作物一年兩熟或三熟,是亞熱帶農業的基本特征。
奇特的地理位置
草原北接格連查科草原,南鄰巴塔哥尼亞高原,西抵安第斯山麓,南鄰巴塔哥尼亞高原,東至大西洋沿岸,這種地理格局導致來自太平洋的暖濕氣流無法進入本區,故而形成草原地貌,南美第二大大河拉普拉塔河流過本區。
彭巴草原的氣候溫和,降水量為600毫米~1200毫米,土壤適合耕種,有許多特有的野生生物。由於經常出現的草原大火,這個區域很少有樹生長,主要植物都是草本或灌木,草原上典型植物是針茅屬的蒲葦,不同區域由於降水不同,有不同的優勢植物品種。
在彭巴草原眾多禾草中,針茅屬是最多種多樣的,而疏林草原中較常見的是雀稗屬和須芒草屬禾草。如今此區的植被因幾百年來密集的焚燒和放牧而大變。
在此之前,主要的大型食草動物為潘帕斯鹿,現在隻有一小群存活。負鼠、犰狳、齧齒動物也很豐富,它們是狐、美洲獅、美洲豹等各種貓科動物的美食。
彭巴草原上的蒲葦莖叢生,雌雄異株,葉多聚生於基部,極狹,長約1米,寬約2厘米,下垂,邊緣具細齒,呈灰綠色,被短毛。圓錐花序大,雌花穗銀白色,具光澤,小穗軸節處密生絹絲狀毛,小穗由2花~3花組成。雄穗為寬塔形,疏弱。花期在9月~10月。
阿根廷重要的穀倉
彭巴草原的農業生產對阿根廷的國民經濟具有重要的貢獻。阿根廷農業在曆史上很少得到政府的直接支持,至今阿根廷的農業幾乎沒有任何政府補貼。
因此,市場化改革以來,阿根廷政府對農業的支持作用體現為農業鬆綁減負以及創造不斷改善的外部環境,促使人民大力發展農業生產。
彭巴草原是阿根廷的一個重要地理區域,是阿根廷的核心地帶,現今大部分土地已辟為農田和牧場,布宜諾賽勒斯的西部和南部是阿根廷的主要農業區,也盛產葡萄,但雨季容易發生洪災,其他區域為畜牧區。
拉普拉塔河穿越了彭巴草原,為彭巴草原帶來肥沃土壤,特殊的地理位置造成了彭巴草原的氣候溫暖濕潤,適合於農牧業的發展。所以彭巴草原是阿根廷重要的農業區,是玉米、小麥、豆類的重要產地,另外,彭巴草原的畜牧業也比較發達,主要以養牛業為主,同時還有養羊業、養禽業和養豬業等。
拓展閱讀
美洲獅是世界上最大的貓亞科動物,體長1.24米—1.38米,體重44千克—71千克,最大的美洲獅體重143千克,雄性比雌性大40%。美洲獅體色有灰、紅棕等顏色,腹部和口鼻部白色,眼內側和鼻梁骨兩側有明顯的淚槽。美洲獅有又粗又長的四肢和粗長的尾巴,後腿比前腿長,這使它們能輕鬆的跳躍並掌握平衡,輕鬆地越過14米寬的山澗。美洲獅有寬大而強有力的爪,善於攀岩、爬樹和捕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