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東陵牆外的昭西陵
孝莊文皇的遺念
在清東陵陵區的外麵,有一座黃瓦紅牆的建築格外引人注目。它就是清東陵的昭西陵,陵中安葬的是清朝初年有名的孝莊文皇後。
孝莊文皇後是清太宗皇太極的妃子,順治皇帝的親生母親,康熙皇帝的祖母。她一生曆經數朝,竭力輔佐了兒孫兩代幼主,為清朝定鼎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
1668年,孝莊文皇後患病,康熙心急如焚,遂帶諸王貝勒、文武百官從乾清宮步行到天壇,祈求上天減少自己的壽命換得祖母的平安,感動得文武百官隨之落淚。然而,終因回天乏術,孝莊文皇後在慈寧宮去世,享年75歲。
孝莊文皇後在去世前留下遺言:“太宗文皇帝梓宮安放已久,不可為我輕動,況我心戀汝皇父及汝,不忍遠去,務於孝陵近地,擇吉安厝,則我心無憾矣。”
暫安奉殿的修建
康熙雖然孝順,但是祖母的遺言,確讓他左右為難:如果按祖製將祖母送往盛京,也就是今天的遼寧省沈陽與祖父皇太極合葬,那顯然違背了祖母的遺願,也是康熙最不願意的;可是要按照祖母的吩咐葬在孝陵附近,又違背了祖製,一時不知道如何是好。
最後康熙皇帝采取了一個折中的辦法,就是在東陵的前麵、風水牆外建一座暫安奉殿。康熙還下令把他為祖母生前修建在慈寧宮的一座麵闊五間、恢弘壯觀的宮殿拆運到東陵重建,並再三叮囑拆卸時原件不可缺損,基址務必牢固等。
經過3個月的緊張施工,陵墓於1689年3月竣工。由於不是正式陵寢,所以命名為“暫安奉殿”。
昭西陵的修建
然而,康熙皇帝采取的兩全其美的辦法,竟讓孝莊文皇後暫安了近40年,1725年,孝莊文皇後的葬地問題才被提到了議事日程。
雍正認為孝莊文皇後的棺槨停在暫安殿內不是長久之計,況且暫安奉殿的所在地就是上吉佳壤,可以改建為陵寢。工程於1726年開工,12月完工,12月10日孝莊文皇後的棺槨才被正式葬入地宮。
由於皇太極的陵叫昭陵,位於東北的盛京,而孝莊文皇後的陵建在河北的遵化,方位是昭陵的西麵,按照清朝皇後陵命名的辦法,將孝莊文皇後的陵定名為昭西陵,表明昭西陵與昭陵是同一體係。從此,清東陵的風水牆外就有了人們所看到的昭西陵。
專家認為,昭西陵建在風水牆外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風水牆內,順治皇帝已經占據了至高無上的位置,作為母親的孝莊文皇後無論葬在任何一個地方,地位都會低於她的兒子,所以建在風水牆外是比較合適的。
拓展閱讀
昭陵陵寢是清朝第二代開國君主太宗皇太極以及孝端文皇後博爾濟吉特氏的陵墓,是清初“關外三陵”中規模最大、氣勢最宏偉的一座。昭陵除了葬有帝後外,還葬有關睢宮宸妃、麟趾宮貴妃等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