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牆包腳”的三順堂(1 / 1)

“紅牆包腳”的三順堂

三順堂的神秘古屋

在廣東省東源縣義合鎮往東3000米處,有一個叫撫州的小村子。村子依偎著靜靜流淌的東江,田野縱橫,屋舍儼然,顯得格外恬靜安然。讓人驚豔的是在這個世外桃源般的小村子裏,卻高高聳立著一座氣勢恢弘的神秘古堡。

這座神秘古堡的名字叫三順堂。它的建築風格與一般的客家建築有很大不同,透著許多令人不解之謎。三順堂是一座由眾多古屋組成的城堡式建築。在高五六米的城牆中,一套院子連著一套院子,共計有140間房、33間廳、11條廊、8座角樓。角樓與城牆連成一體,顯現出方正嚴謹的恢宏氣勢。

三順堂的正屋是一棟三進式建築,前堂和中堂的梁柱、窗欞上,有雕刻精美的花鳥雲紋,色澤鮮豔,栩栩如生。飛挑的屋簷、層疊的鬥拱,都透著古建築異於當代的優雅含蘊之美。100多間房子縱橫布局,由鋪著鵝卵石的巷道串聯。

三順堂古堡的四道門

三順堂有東南西北四道門,這與傳統的客家建築格格不入。要解開這個謎,就得先了解三順堂的曆史。

據介紹,在撫州村居住的人都姓李,他們均同宗同係,村中的一本破舊族譜裏,記載了這個村的來曆:“李道興,任江西吉安太和縣儒學教諭,元玉元十二年由江西撫州崇仁遷惠州府河源縣義合,故以原籍撫州府為鄉名,稱為撫州,亦不忘其舊也。”

如此可見,義合撫州已有約600餘年的曆史。在撫州村定居後,其後人玉衍公修建了三順堂,為防範匪患,在三順堂四周砌上高約五六米的城牆,有8座角樓拱衛,並開設了東南西北4個門。現在,這4個門大多都已毀壞,但仍然可以找到遺址。

據村人介紹,以前古堡裏的4個門每年隻開一個,至於開哪個門,都要經過風水先生的測算,其他3個門常年關閉。至於當時的人為何這樣做,後人已不得而知。

古堡“紅牆包腳”之謎

對三順堂,村人們引以為豪的有兩樣東西:一是刷在正屋慎思堂牆壁上的齊腰紅漆,稱之為“紅牆包腳”;二是掛在正屋大門上立於鹹豐二年的“誥命奉政大夫”牌匾。

在古代,紅牆一度是皇家專用的顏色,民間自用者會惹上殺身之禍。從三順堂李家族譜上查證,三順堂並未出過真正的高官,更未出現過皇帝。那麼,為何會有“紅牆包腳”出現?

一位71歲的老人介紹說,根據考證,他的先人曾在清朝年間做過兩件大事:一是在土匪圍攻河源縣城時,先人帶200鄉勇,自籌錢糧前往禦敵;二是大旱年間,先人開倉賑糧,救濟了周圍4個鄉村的百姓。也許是由於這些原因,三順堂裏才可以刷上隻有皇家宮殿才可粉刷的紅漆,才有了“誥命奉政大夫”的禦賜牌匾。

讓人遺憾的是,村人視為珍寶的“誥命奉政大夫”的禦賜牌匾被人偷走了,同時失竊的還有另外兩塊牌匾和幾座房子中的精美雕梁。

拓展閱讀

格薩爾古堡群位於西藏自治區工布江達縣的318國道旁,已有1600多年曆史,是西藏自治區年代最古老、曆史最悠久、古堡群最密集、結構保存最完整的古堡群。古堡均以片石、木板堆砌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