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裏,隻見迎門砬子以整座山峰之軀而迎麵矗立於江水之中,自上遊而來的滔滔江水,洶湧地憤怒地直麵衝向山體,然而迎門砬子堅如磐石,巋然不動,受阻後的江水隻得委屈地急轉直下而從迎門砬子的身側流過,這時江水變得更加湍急,從而形成了重重的漩渦,令人望而生畏。
自上遊而來的大小江船,沿著航道順著水流都會直奔迎門砬子快速撞去,這時候就需在距迎門砬子幾十米處急速轉向,才能繞過迎門砬子安全通過。這樣的險境,這樣的險情,全憑駕駛者冷靜的頭腦、嫻熟的技藝、豐富的經驗和果敢的判斷才能化險為夷,渡過險關。
在233千米處,有一座山像一條巨龍一樣沿江伏臥,龍頭伸到江中,這就叫“龍頭山”,傳說這裏就是小黑龍與大白龍決戰的地方。
接著就是被當地人稱為“八十裏大灣子”的江灣,這是一處狹長的半島,島這邊到島那邊的直線距離也就是三五千米,而船舶在這裏卻要繞一個巨大的“S”形彎子,致使直線距離隻有幾千米的路程,乘船則需要繞行四十多千米,故得此名。
許多船隊航行到這裏時,長時間工作在船上的船員們都要在這下船,粘粘泥土地,再徒步翻過一座山梁等著繞行的船舶,以這種特有的方式,盡情地休閑一下。江灣也有“天下第一灣”的美譽。
龍骨山位於嘉蔭縣城西,山呈丘陵狀,山體靠江邊一側十分陡峭,有裸露出的黃土和褐色、白色的風化土石。在龍骨山腳向上約三四米處,立有一塊龍骨山標誌碑,十分醒目。沿山體上攀,似登懸崖峭壁,令人心怵。
據說在嘉蔭龍骨山埋藏有上百具完整的白堊紀晚期鴨嘴龍、霸王龍、似鳥龍等恐龍化石骨架,其化石是研究白堊紀晚期恐龍繁衍和滅絕的珍貴資料。嘉蔭龍骨山是我國首次發現恐龍化石的地方。恐龍化石堪稱為無價國寶。
在黑龍江中遊南岸支流庫爾濱河上,有著名的遜克大平台霧凇風景區,每年的11月下旬至第二年的3月,隻要不刮風不下雪,每天都有。遍山皆雪,漫天皆白。大自然用霧作原料,用風作筆,把天地萬物繪成了一個晶瑩剔透的世界。
在陽光照耀下,一切仿若琉璃初成,冰清玉潔中流轉光華。有的似雪蓮盛開,有的似白菊含苞,有的像一棵棵巨大的白珊瑚,殿閣披上了柔軟的輕紗,大地鋪展開潔白的氈毯。
霧凇是其學名,我國是世界上記載霧凇最早的國家。千百年來古人對霧凇有許多稱呼和讚美。古書《春秋》稱之為“樹稼”,1500年前的文獻《字林》裏第一次出現“霧凇”一詞,解釋為:
寒氣結冰如珠見日光乃消,齊魯謂之霧凇。
黑龍江天然形成的九曲十八彎,景致更為壯觀。特別是在每年6月至9月的100多天裏,早晨3時至9時登上高處俯視黑龍江,江畔層巒疊翠,江上雲霧繚繞,其形狀變幻無窮,或山、或峰、或洶湧的潮水,猶如萬馬奔騰,令人如臨仙境,心曠神怡。
黑龍江上景點繁多,景色迷人,除了著名的冒煙山、迎門砬子、龍骨山等,還有象鼻山、七女峰等景觀。那石門崖、龍頭崖、鬼見愁等,壁立千仞,如同各種猛獸的形態;而“觀音壁”“佛祖崖”“閻王鼻子”等,更是鬼斧神工,令人歎為觀止。
黑土地是大自然給予黑龍江流域得天獨厚的寶藏,這裏土壤好、肥力高,非常適合植物生長,夏季“雨熱同季”的氣候優勢,可促使一年生作物迅速生長,是我國大豆、水稻、玉米、小麥等主要糧食作物的主產區,也是棉花等經濟作物的重要種植區。
黑龍江流域山嶺聳立,平原較集中,森林茂盛,植被一般良好。河流眾多,土地肥沃,生物種類繁多。由於這裏平均氣溫一般比同緯度其他地區低5攝氏至8攝氏度,寒冷氣候適於耐寒力很強的紅鬆和落葉鬆等珍貴樹種生存,流域內後來有野生植物達2100餘種。
屬國家珍稀保護樹種有黃菠蘿、紅鬆、樟子鬆、興凱湖鬆、東北紅豆杉、水曲柳、蒙古櫟、核桃楸、鑽天柳、山槐10種。主要喬木用材樹種有紅鬆、落葉鬆、冷杉、雲杉、山楊、白樺、紫椴、康椴等。
除了樹種外,野生經濟植物蘊藏量也較大,有十分廣泛的用途,很有開發利用的價值。藥用植物主要有人參、靈芝、北五味子、龍膽、升麻、防風等;野菜、野果類植物主要有蕨菜、薇菜、鬆茸、元蘑、榆黃蘑、山葡萄、狗棗、獼猴桃、山梨、櫻桃等;蜜源植物主要有椴樹、山梨、山楂等,在花期是養蜜的良好蜜源。
黑龍江流域非常適於耐寒的珍貴皮毛動物和脂肪豐富的魚類繁衍生息,下遊約有100種魚,上遊約60種。有包括鱘鰉魚、大馬哈魚等在內的約25種至30種魚,具有較高的商業價值。
其中,黑龍江中魚類的一大特點是,大量魚類在海中發育,以避免遭受夏季河中出現的水位急遽變化的損害,然後再回遊到黑龍江生長。
黑龍江流域連綿的山地和廣闊的沼澤地,是動植物的資源寶庫。天鵝、丹頂鶴、東北虎、東北豹、麝等珍稀動物在這裏棲息,其中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的種類有紫貂、貂熊、豹、虎、梅花鹿等。
鳥類分布有約占全國鳥類種數的29%,其中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的有丹頂鶴、中華秋沙鴨、白鸛、金雕等。
拓展閱讀
傳說黑龍戰勝白龍後,自己也受了重傷昏在路上,被一個老頭救下來。黑龍醒來後聽老頭說想開墾林地做田,黑龍感激他救命之恩,夜間化作龍旋風為他開墾出萬畝良田。可有了良田卻沒有水澆灌,黑龍又變成黑龍江,澆灌那萬畝良田並保佑著東北的農民平安。
黑土地上的母親河鬆花江
傳說在很久以前,黑龍江地區依山傍水,林木茂盛,那時的興安嶺和長白山緊緊相連,縱橫交錯的江河湖泊直通大海。其中有一個長滿蓮花的大湖,叫蓮花湖,不論冬夏,湖麵上總是鋪滿各色荷花,姹紫嫣紅,一年四季常開不謝。
在荷葉底下,成群結隊的魚和蛤蜊遊來遊去,每個蛤蜊殼裏,都含著一顆溜光鋥亮的夜明珠。在星光燦爛的夜晚,天上地下,瑞氣千條,霞光萬道,整個大湖,簡直跟“聚寶盆”一樣。
在這塊寶地上,不知何時,闖進一條白翅白鱗的惡龍,起初它在湖底不聲不響,慢慢地越來越放肆,動不動就翻江倒海,常常把澄碧湖水攪得底朝天。最後,荷花謝了,魚沒了,蛤蜊也閉了嘴,夜明珠也不再閃爍了。一湖清水從此變成了臭烘烘的死水。
有時,白龍“炸翅”,立時洪水翻滾,天昏地暗,方圓幾百裏的良田就變為了一片澤國。白龍為非作歹,惹怒了東海龍王。龍王就派黑翅黑鱗的黑龍去降服白龍。第一次作戰,黑龍一路呼風喚雨,電閃雷鳴,還抖動捆龍鎖恫嚇白龍。
白龍知道來了勁敵,就吃飽喝足躲在暗處。黑龍在蓮花湖上叫陣了半天也沒看見白龍的蹤跡。等黑龍累了,白龍猛地躥出水麵,輕鬆地就把黑龍打退了。
第二次,黑龍順著江底悄悄而來,可無論它遊到哪裏,都會把水染得漆黑,白龍很快就察覺了,這次黑龍又是大敗而歸。黑龍總結失敗原因,明白必須首先隱藏好自己,才有可能突襲獲勝。
第二年夏天,鬆樹開花,潔白一片。有的花落在水麵上,把江河湖泊都蓋住了。黑龍受到啟發,於是它去長白山和興安嶺,找山神借來山上所有的鬆樹花,然後把鬆樹花灑滿大江大湖,把江麵罩得白茫茫的。
黑龍有了鬆樹花的掩護,就打敗了白龍。一敗塗地的白龍一頭紮進五大連池,從此不敢出來了。可是鬆樹卻再也不開花了。為了紀念鬆樹花作出的貢獻,人們就把黑龍遊過的這條江叫作鬆花江。
鬆花江在女真語中稱之為“阿速古兒水”,滿語稱之為“鬆阿裏烏拉”,鄂溫克語為“鬆嘎裏畢拉”。鬆花江在古代是東北流至韃靼海峽的最大河流,後來改為黑龍江的支流,也是黑龍江在我國境內最大的支流。
鬆花江曆史悠久,在東晉至南北朝時,上遊稱速末水,下遊稱難水;在隋唐時期,上遊稱粟末水,下遊稱那河;在遼代時,上、下遊均稱混同江、鴨子河;在金代時,上遊稱宋瓦江,下遊稱混同江;在元代時,上、下遊統稱為宋瓦江,在明朝宣德年間更名為鬆花江。
698年,粟末靺鞨首領大祚榮在鬆花江支流奧婁河,後來的牡丹江上遊附近,建立了震國。
時隔不久,大祚榮即接受唐朝的領導,不僅成為大唐帝國冊封體製下的一個地方民族政權,而且也是唐朝體係下的一個地方羈縻州府,並始終履行包括朝貢、朝覲、賀正、質侍在內的各項義務,與唐王朝之間在政治、經濟和文化等方麵,保持著頻繁和密切的交往。
大祚榮因此受封為渤海郡王,此後,他的轄區即以渤海為號。唐朝著名詩人溫庭筠《送渤海王子歸國》,記載了這段大唐和靺鞨友好往來的曆史:
疆理雖重海,車書本一家。
盛勳歸舊國,佳句在中華。
定界分秋漲,開帆到曙霞。
九門風月好,回首是天涯。
曆史走過幾百年後,遼國皇帝耶律阿保機興起,於926年滅亡了渤海國,改渤海國為東丹國,任長子耶律倍為東丹國王。從982年開始,遼國直轄東丹。
1112年春天,遼國天祚帝耶律延禧到鬆花江畔的春州巡遊,舉行鬆花江鑿冰取魚的頭魚宴。在宴會上,他命令當地女真各部酋長都來朝見,並在宴席上依次跳舞,為他飲酒助興。
眾酋長雖然都很反感這種帶侮辱性的做法,但因十分畏懼遼國,隻好忍辱服從。在座的人當中,隻有年輕的完顏阿骨打一個人公然拒絕跳舞。
後來,完顏阿骨打在鬆花江畔建築城堡,修理武器,訓練人馬,逐步統一了女真各部,最終取代了遼國,成為了金國的開國皇帝。
金國是第一個用路府州縣建製,將東北統一起來的王朝,為後來我國東北版圖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金國最早的都城建在阿什河左岸。阿什河是鬆花江幹流南岸的支流,唐代稱“安車骨水”,金國稱“按出虎水”,明朝稱“金水河”,清初稱“阿勒楚喀河”,後來改稱“阿什河”。
到了清代,鬆花江的政治經濟貢獻越來越重要,清王朝一方麵對鬆花江流域實行了二百餘年的森林封禁,使該地區麵積巨大的森林保存完好,另一方麵又適度放開招墾政策,招徠流民,勸農開墾。
1682年,29歲的康熙帝率領文武大臣出關東巡,來到鬆花江,寫下了一首讚美鬆花江的《鬆花江放船歌》:
鬆花江,江水清,夜來雨過春濤生,浪花疊錦繡縠明。
采帆畫鷁隨風輕,簫韶小奏中流鳴,蒼岩翠壁兩岸橫。
浮雲耀日何晶晶?乘流直下蛟龍驚,連檣接艦屯江城。
貔貅健甲皆銳精,旌旄映水翻朱纓,我來問俗非觀兵。
鬆花江,江水清,浩浩瀚瀚衝波行,雲霞萬裏開澄泓。
鬆花江每年通航期約200天,到了冬季,氣候嚴寒,有時會降至零下四十攝氏度,結冰期長達5個多月。冬季河流封凍,但江麵冰厚,可通行汽車、牽引機,交通非常便利。
千百年來,即便是在江水被冰封後,漁民們也會在鬆花江麵上鑽孔捕魚。因為冬季捕魚易於保存運輸,而且冬天的魚格外肥美,所以這一古老的冬捕方式一直延續著,千年不變。
每年4月中下旬,東北大地冰雪消融,萬物複蘇。鬆花江等江河的冰層也逐漸地融化解體,形成了一塊塊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的冰塊。冰塊在水流的作用下浩浩蕩蕩,順江而下,這就是著名的鬆花江“跑冰排”。
鬆花江的“跑冰排”按顏色分上下兩層,浮在水上麵的部分潔白如雪,水下麵的部分是透明的,晶瑩剔透,像是春節凍的冰燈。冰排的形狀各異,有三角形的,有梯形的,更多是不規則多邊形的,大小也不相同,最大的有幾間房子那麼大呢!
冰燈是鬆花江流域一種特有的民間藝術,每當千裏冰封的季節,家家戶戶的屋簷下,便會懸掛起一盞盞別出心裁的自製冰燈。所謂冰燈,是真正用冰製成像玻璃一樣的燈罩,可以點上燭火。
根據東北文獻記載,早在清代已有冰燈製作,初期的冰燈,不過是當地貧窮人家過年過節時張掛的一種簡陋裝飾,開水凍的冰燈是透明的,涼水凍出來的冰燈是白顏色的,其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造型複雜、多姿多彩的冰雕藝術品。
冬季的鬆花江結冰厚達1米多,將冰開鑿下來,重新砌合在一起,可以雕刻成樓台亭榭、銀橋古刹,也可以雕刻成古今人物、飛禽走獸和花草蟲魚等。雕塑物生動逼真、栩栩如生。白天看上去晶瑩剔透,夜晚則熠熠生輝,更加可愛。
鬆花江水係發達,支流眾多,流域麵積大於1000平方千米的河流有86條。鬆花江由頭道江、二道江、輝發河、飲馬河、嫩江、牡丹江等大小數十條河流彙合而成,主要有南北兩源頭。
流域內包括嫩江、第二鬆花江和鬆花江幹流,嫩江和第二鬆花江在三岔河彙合,幹流從這裏到同江市注入黑龍江,形成了一個完美的“人”字。
南部源頭是鬆花江的正源,發源於東北屋脊長白山主峰的天池,鬆花江上中遊河穀狹窄,水量大,落差大,水力資源豐富。
鬆花江北部源頭即嫩江,是鬆花江最大支流。嫩江發源於大興安嶺支脈伊勒呼裏山中段南側,源頭稱南甕河,與二根河彙合後稱嫩江,自北向南流至三岔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