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部分淤泥,便築成了一堤,與蘇堤並駕齊驅,從棲霞嶺起,繞丁家山直至南山。後來杭州人們為了感激太守對西湖山水百姓的一片厚愛,遂呼之為“楊公堤”。
楊公堤位於西湖以西,堤上有六橋,自北向南名為:環璧、流金、臥龍、隱秀、景行、浚源。楊公堤與西麵的蘇堤六橋前後呼應,合稱為“西湖十二橋”。
楊公堤全長3.4千米,北起靈隱路,南至虎跑路,串聯起曲院風荷、金沙港、杭州花圃、茅家埠、烏龜潭、浴鵠灣和花港觀魚等著名景點。楊公堤附近還有黃蔑樓、環湖碧舍、蘭苑、景行古橋、趙公堤等23處曆史文化景觀。
公元1607年,明朝錢塘縣令聶心湯在湖中的小瀛州放生池外,從南向西築起了環形長堤,形成了“湖中島、島中湖”的獨特景觀。
在清代,因為康熙、乾隆兩位皇帝多次南巡到杭州,促進了西湖的整治和建設。康熙5次到杭州遊覽,並為南宋時形成的“西湖十景”題字,地方官為題字建亭立碑,使“雙峰插雲”、“平湖秋月”等未定點的景觀有了固定的觀賞位置。
在雍正年間,西湖麵積尚有7.54平方千米,淤泥有20多公頃,經過大規模疏浚後,麵積廣及後來的西山路以西至洪春橋、茅家埠、烏龜潭、赤山埠一帶。
公元1727年,浙江巡撫李衛用了大量銀兩,開浚西湖湖道,在金沙港、赤山埠、丁家山、茅家埠建築石堰各一座,用以蓄泄沙水入湖。在此時,還推出了“西湖十八景”,使杭州的遊覽範圍進一步拓展。
乾隆6次到杭州遊覽,他為“西湖十景”題詩勒石。他又題書“龍井八景”,使偏僻山區的龍井風景為遊人所注目。
乾隆年間,杭州人翟灝、翟瀚兄弟合著《湖山便覽》一書,記載中將西湖遊覽景點增加到1016處,成為了杭州最早的導遊書籍。
公元1801年,浙江巡撫顏檢上奏朝廷請求興修西湖水利。後來,由浙江巡撫阮元主持,用疏浚挖出的泥土堆積成了阮公墩。
阮公墩漂浮於粼粼碧波之上,後成為了西湖著名的三島之一。阮公墩全島籠罩在鬱鬱叢林下,綠茵茵,碧油油,猶如碧玉盤中閃爍著的一塊晶瑩翡翠。
島上的環碧山莊格調高潔、典雅,四周碧水環繞,掩映於濃濃的綠蔭之中。這裏有“小洲、林中、人家”種種景色,遊人來此,猶如進入了一個世外桃源,情趣、意境油然而生,其樂無窮。舍舟登岸,回首眺覽,使人沉浸於迷漫煙霧之中,猶如蓬萊仙閣,綠蔭婆娑、塔影亭亭的不瀛洲好似空中花園,隱現於蒙蒙水間,一種飄飄欲仙之感,如此一片幽逸境界,實在堪稱西湖新景一絕。
西湖如此之美,除了深厚的曆史文化底蘊造就之外,還有是其處於獨特的地理位置。西湖位於杭州的西部,可謂是杭州的一顆明珠。
杭州地處長江三角洲南翼、杭州灣的西端、錢塘江下遊、京杭大運河南端,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四季分明,溫和濕潤,光照充足,雨量充沛。
西湖多數水域處於富營養狀態,魚類資源豐富,其來源一般是固有的野雜魚和錢塘江帶入的魚類,還有人工引進馴化的養殖魚種。其次是鯽魚、河內鯽等,其他養殖魚類還有團頭魴、細鱗鯝、圓吻鯝和鰻鱺等。
桃花在西湖沿岸、蘇堤、白堤等處形成了“一株楊柳一株桃”的景觀,荷花自宋代楊萬裏“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詩句之後,使西湖荷花從此名滿天下。
白堤是早在1000多年前的唐朝,為了貯蓄湖水灌溉農田而興建的,以風光旖旎而著稱,原稱白沙堤。其橫亙在西湖東西向的湖麵上,從斷橋起,過錦帶橋,止於平湖秋月,長1000米。
唐代詩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有詩雲:“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蔭裏白沙堤。”即指此堤。後人為紀念這位詩人,稱為白堤。堤上桃柳成行,芳草如茵,回望群山含翠,湖水塗碧,如在畫中遊。
宋時因此路是通往孤山的唯一道路,故稱孤山路。明朝修築後,雜植花木,亦名什錦堂。
每年中秋前後丹桂飄香,是杭州旅遊觀光的一大亮點。杭州的梅花,在孤山隱居的宋代林逋留下“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千古絕唱後,便成為了西湖邊一大新的景觀。
西湖的地質是由含有機質特別高的湖沼沉積而成,屬於粉砂質粘土及粉砂質亞粘土,最上層為藻類黑色有機質粘土層,中層為泥炭層及沼澤土層,最下層為基底粉石砂層。
西湖周圍的群山,屬於天目山的餘脈。根據岩性差別和山勢的高低,可分為內、外兩圈。外圈有北高峰、天馬山、天竺山、五雲山等,屬高丘陵地形,山體主要由誌留、泥盆紀岩屑砂岩、石英砂岩構成,岩性較堅硬,不易風化侵蝕。峰巒挺秀,溪澗縱橫,流水清洌,是西湖泉水最多地帶。內圈有飛來峰、南高峰、玉皇山、鳳凰山、吳山等,山勢較低,屬低丘陵地形。山體均為向斜山地,主要由石炭、二疊紀石灰岩構成,易受水流溶蝕,形成了煙霞、水樂、石屋、紫來、紫雲等溶洞。
內圈的群山,除岩溶丘陵外,還有橫亙西湖北緣的葛嶺、寶石山,由火山碎屑岩組成,海拔在百米左右。寶石山地貌氣勢磅礴,石峽陡立壯觀,絕壁通幽,赭色“寶石”嵌入岩中。
孤山位於北側外西湖中,海拔35米,為棲霞嶺的支脈,是西湖中最大的島嶼。山上林木蔥蔚,有很多曆代人文古跡留存。孤山東西分別以白堤和西泠橋與湖岸相連,且島上名勝古跡甚多,因此杭州人將“孤山不孤寡人孤”、“斷橋不斷情誼斷”與“長橋不長情意長”並稱西湖三怪。
西湖山林景點主要有雲棲塢、煙霞嶺、五雲山、翁家山、水樂洞、吳山城隍閣、鳳凰山、獅子峰、月輪山、南高峰、理安山、郎當嶺、鼓樓、北高峰吉祥宮、法喜寺、風篁嶺、飛來峰造像、南屏山、法鏡寺、六和塔等。
西湖與錢塘江自從溝通後,每天引入大量的錢塘江水,西湖水由原來的一年一換變成了每月一換,透明度極大地提高了,西湖的湖麵麵積基本和原西湖一樣。
在西湖,從來就有“西湖十景”之說,除了“蘇堤春曉”外,還有:平湖秋月、曲苑風荷、斷橋殘雪、柳浪聞鶯、花港觀魚、雙峰插雲、三潭印月、雷峰夕照、南屏晚鍾。
平湖秋月,憑臨湖水,登樓眺望秋月,高閣淩波,綺窗俯水,但見皓月當空,湖天一碧,好像一幅素雅的江南水墨圖。
曲院風荷最引人注目的是夏日賞荷,近岸湖麵養殖荷花,每逢夏日,和風徐來,荷香與酒香四處飄逸,令人不飲亦醉。
斷橋殘雪中的斷橋,位於白堤東端,平湖秋月的白堤至此而斷,故稱斷橋。神話故事《白蛇傳》中,斷橋是白素貞與許仙相會的地方,又給斷橋增添了許多浪漫色彩。
《白蛇傳》是一個美麗、淒婉、動人的愛情故事。傳說經過千年修煉的蛇妖化作了美麗的女子叫白素貞,她為了感恩,帶著由青蛇化作的侍女小青,在杭州西湖與恩人許仙邂逅,男女同舟避雨,一見鍾情。白蛇為了報恩,欲與書生纏綿,希望嫁與許仙。
於是,他們結為了夫妻。婚後,他們經曆了諸多是非,白娘子屢現怪異,許仙不能忍受。鎮江金山寺高僧法海贈給許仙一缽盂,讓許仙罩住他的妻子。白素貞和小青被缽盂罩住後,顯露了原形,原來竟是千年修煉成道的白蛇和青蛇。法海於是攜帶缽盂,放在雷寺峰前,讓人在雷寺峰上砌成七級寶塔,名曰雷峰塔,永遠把白素貞和小青鎮於塔中。
柳浪聞鶯裏的柳浪位於西湖東南岸,南山路湧金門至清坡門濱湖地帶。春日,黃鶯在柳蔭啼嗚,“柳浪聞鶯”就此得名。
花港觀魚公園位於蘇堤南段以西。池岸曲折自然,池中堆土成島,池上架設曲橋,倚橋欄俯瞰,數千尾金鱗紅魚遊來遊去。
雙峰插雲是指南高峰與北高峰,地勢高聳俯瞰西湖。春秋佳日,塔尖入雲,時隱時現,遠望若仙境一般。
三潭印月裏的三潭,是指島南湖麵,三座瓶形小石塔鼎足而立,造型別致優美。每逢中秋時節,空中月、水中月、塔中月與賞月人心中各有寄托的“明月”上下輝映、神思遄飛。
雷峰夕照裏的雷峰塔作為西湖的標誌性景點,由於晚霞鍍塔,佛光普照而聞名。每當夕陽西下,塔影橫空,別有一番景色。
南屏晚鍾是指,每當南屏佛寺的晚鍾敲響,鍾聲振蕩的頻率傳到山壁上,在天地間交響混合,共振齊鳴,悠遠清揚,經久不息。
除了“西湖十景”之外,還有虎跑夢泉之景。虎跑泉位於西湖之南,在大慈山定慧神童寺內。相傳唐代有個叫寰中的高僧住在這裏,後因水源缺乏,準備搬去別處。有一天夜裏,高僧夢見一個神仙告訴他:“南嶽童子泉,當遣二虎移來。” 第二天,果真有二虎“跑地作穴”,湧出泉水,故名“虎跑泉”。虎跑泉水從石英砂岩中滲過流出,清澈見底,甘洌醇厚,純淨無菌,飲後對人體有保健作用,被譽為“天下第三泉”。又因用這裏的泉水泡出的龍井茶,其茶味更覺清香,從此“龍井茶葉虎跑泉”被稱為 “西湖雙絕”。
後來又有了大型雕塑《夢虎》。在石雕前,一泓清泉潺潺流往山下,整件雕塑依山臨水,渾然天成,與層巒幽穀、茂林修竹的背景和諧融洽,使得虎跑這座由昔日湖上名刹演變而成的山林公園有了畫龍點睛之筆。
西湖除了流傳下來傳統的“西湖十景”外,元人還效仿宋代設了六橋煙柳、九裏雲鬆、靈石樵歌、孤山霽雪、北關夜市、葛嶺朝暾、浙江秋濤、冷泉猿嘯、兩峰白雲和西湖夜月的“元十景”。
清代添設了湖山春社、功德崇坊、海霞西爽、梅林歸鶴、魚沼秋蓉、蓮池鬆舍、寶石鳳亭、亭灣騎射、蕉石鳴琴、玉泉魚躍、鳳嶺鬆濤、湖心平眺、吳山大觀、天竺香市、雲棲梵徑、韜光觀海及西溪探梅“十八景”。
後來又有“新西湖十景”,包括雲棲竹徑、滿隴桂雨、虎跑夢泉、龍井問茶、九溪煙樹、吳山天風、阮墩環碧、黃龍吐翠、玉皇飛雲和寶石流霞,無不流露出人們對西湖的喜愛之情。
在今天,人們評選出了最新的西湖十景,主要指靈隱禪蹤、六和聽濤、嶽墓棲霞、湖濱晴雨、錢祠表忠、萬鬆書緣、楊堤景行、三台雲水、梅塢春早、北街夢尋。
西湖,是一首詩,是一幅天然圖畫,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不論是多年居住在這裏的人還是匆匆而過的旅人,無不為這天下無雙的美景所傾倒。
陽春三月,鶯飛草長,蘇白兩堤,桃柳夾岸。兩邊是水波瀲灩,遊船點點,遠處是山色空蒙,青黛含翠。此時走在堤上,眼前的景色會讓人驚歎,甚至心醉神馳,懷疑是否進入了世外仙境。
而西湖的美景不僅春天獨有,夏日裏接天蓮碧的荷花,秋夜中倒映月光的三潭,冬雪後疏影橫斜的紅梅,還有那煙柳籠紗中的鶯啼,細雨迷蒙中的樓台,無論何時,都會讓人領略到西湖不同尋常的風采。
西湖景觀承載了“天人合一”理念,是我國傳統文人墨客的“精神家園”,是曆代文學、詩詞、繪畫和造園等藝術領域的重要題材。
西湖景觀與我國傳承後世的忠孝文化、茶禪文化等傳統文化直接相關,與《馬可·波羅遊記》和我國著名文學作品《春題湖上》、《山園詠梅》、《望海潮》等一係列西湖作品也密切相關。還與我國著名的四大古典愛情傳說中的《白蛇傳》和《梁山伯與祝英台》有關,可以說,西湖在我國傳統文學藝術領域和廣大的民間生活中均有廣泛的影響。
漫步在西湖邊,這裏每一個景點、每一條街巷、每一個清晨、每一個傍晚,都充滿了西湖變化無窮的勝景。
同時,西湖還通過詩、畫、景三者結合的我國題名景觀設計手法,將宋代山水畫的技法與構圖理論運用於景觀設計中,創造了以四季景物為觀賞特性的東方題名景觀傑作,成為我國農耕文明發達時期文人士大夫在景觀設計上創造精神的代表作。
西湖景觀以其獨創的山水景觀設計手法與文化積澱豐厚的審美情趣,對後來景觀設計和造園藝術均產生深遠影響,特別是對承德避暑山莊、頤和園和圓明園的造園藝術影響巨大,所以它在世界景觀設計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西湖景觀中的一係列曆史文化遺存,包含了摩崖造像、佛教建築、祠墓建築、藏書建築和西湖龍井等多種類型,見證了13世紀~14世紀兩個高度發達的亞洲文明和草原文明,即蒙元文化與農耕文明在我國東部江南地區的碰撞,見證了我國曆史上的佛教禪宗文化、傳統忠孝文化、文人墨客的隱逸文化、藏書文化以及茶禪文化的發展過程。
西湖景觀中核心要素的“西湖十景”,是我國題名景觀的傑出範例,她擁有得天獨厚的文化含量、極為豐富的景觀元素、獨特的景觀格局、和諧的人與自然互動關係,呈現了詩、畫、景綜合藝術特征的完美統一。形成了東方藝術傳統審美情趣的“詩情畫意”,是我國曆史上規模最完整、內涵最豐富、影響力最大、保存著影響曆史形成與發展中最清晰和確鑿證據的題名景觀,也是我國文化中頗具規模性與代表性的精神棲居地。
拓展閱讀
在西湖三座情人橋中,隻有西泠橋的故事是真實的。那是南齊時候,錢塘才女蘇小小與當朝宰相之子阮鬱相識相愛,但終因世俗之見,未能成其良緣。蘇小小遭迫害辭世時年僅18歲。曾多年受蘇小小資助的書生鮑仁衣錦還鄉後,按照蘇小小臨終遺言,把她葬於西泠橋畔的孤山。鮑仁親撰碑文:妾乘油壁車,郎騎青驄馬。何處結同心?西泠鬆柏下。
魚米之鄉——江蘇太湖
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年王母娘娘的壽辰,玉皇大帝叫四大金剛送去了一份厚禮。王母娘娘看見後,高興得合不攏嘴。原來,玉皇大帝送的是一個大銀盆,裏麵有72顆特大的翡翠,而且還有各種玉石雕琢的飛禽走獸,簡直就是一個聚寶盆。這個大銀盆遠遠望去,好像一隻精致的大盆景,各路神仙都讚不絕口。
王母娘娘做壽誕,舉行蟠桃盛會,因為沒有請弼馬溫孫悟空,結果孫悟空發了脾氣,他就大鬧天宮。他見一樣打一樣,當他看見玉帝送的大銀盆時,也不管三七二十一,便一棒子打了下去。
銀盆從天上落到地上,在地上砸了個大洞,銀子便化作了白花花的水,形成了一個36000頃的湖,因為這個湖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天”字上麵的一橫落在下麵就為一點,也就是“太”字,所以人們就把這個湖叫做“太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