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嶽華山的曆史沿革(2 / 2)

華山奇險峻峭,群峰挺秀,以險峻稱雄於世,自古以來就有“華山天下險”、“奇險天下第一山”的說法。正因為如此,華山多少年以來吸引了無數的登山愛好者和勇敢的探險者。

華山是秦嶺的一個小支脈,因西臨少華山,古稱太華。華山5峰包括南峰落雁、東峰朝陽、西峰蓮花、北峰雲台、中峰玉女,其海拔都在2000米以上。

其中,南峰落雁、東峰朝陽、西峰蓮花三峰鼎峙,人稱“天外三峰”。再加上雲台、玉女二峰相輔於側,36小峰羅列於前,扼守著古代我國的心髒地區。

華山境內地理環境優越,南高北仰中部夾槽,有山有川,有塬有灘,多樣的地理環境和良好的氣候,為農、林、牧、漁業發展及各種礦產的產生提供了適宜的條件。

華山四季分明,春季幹燥,可以看到雲海;夏季雨多但轉瞬即晴;秋季晴多雨少;冬季常有霧雪,山路艱險難行。

從山麓至山頂,氣溫成直線遞減,年平均氣溫較低,隻有6.8度,年溫差也偏小,僅為18.8攝氏度。山上多風,夏季濕氣較重。

華山全境屬暖溫帶季風氣候,光照充足,自然資源豐富。這裏土壤質地良好,適宜糧棉和經濟作物生長,是酥梨的生長地。

這裏的林木資源有66屬,110餘種。珍貴樹種有華山鬆、白玉蘭、銀杏、冷杉等。名貴藥材有白細辛、龜形茯苓、野生靈芝、何首烏等。珍禽異獸有國家級保護動物金錢豹、娃娃魚、蘇門羚、青羊等。農副土特產品種繁多,有黃梅等10多種水果,華山靈芝等中藥材900多種。金、銀、蛭石、稀土等各種礦產及地熱資源25種,其中鐵礦儲量豐富。花崗岩石板材遠景儲量數億立方米。泉水星羅棋布,醴泉日出水量1200立方米,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為優質飲用水。

華山是中華民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我國最早的上古皇室文獻《尚書》裏就有關於華山的記載,《史記》中也有黃帝、堯、舜到華山巡遊的事跡。有詩為證:

神遊百苑獵新奇,巧釀清純炒露曦。

相約春風耕蕙圃,插根筷子發荼蘼。

後來,秦始皇、漢武帝、武則天、唐玄宗等十數位帝王,也曾到華山進行過大規模祭祀活動。

華山被稱為西嶽,與東嶽泰山並稱,最早見於漢代人應勳所著的《爾雅·釋山》一書。西嶽這一稱呼,據說是因周平王遷都洛陽,華山在東周京城之西,故稱“西嶽”。

後來,秦王朝建都鹹陽,西漢王朝建都長安,都在華山之西,華山不再稱為“西嶽”。直到漢光武帝劉秀在洛陽建立了東漢政權,華山就又恢複了“西嶽”的名稱,並一直沿用。

據記載,最早秦昭王曾命工匠施鉤搭梯攀上華山。魏晉南北朝時期,還沒有通向華山峰頂的道路。直到唐朝,隨著道教興盛,道徒開始居山建觀,逐漸在北坡沿溪穀而上開鑿了一條險道,形成了“自古華山一條路”。

華山從得名開始,已有2400多年的曆史了。《尚書》中記載,華山是“軒轅帝會群仙之所”。

漢唐以前華山雖然有名,但是由於華山太險,很少有人登臨,可說是處於探險階段。曆代君王祭西嶽,都是在山下西嶽廟中舉行大典。唐宋時代,修道求仙的隱士們開始在華山鑿洞為祠,也引來了少數的詩人和畫家,這是開發的初期。

到了元明時期,山上營建起樓閣殿宇代替了山洞,山路也得到修整,有的鑿成了石級,有的加上了鐵鏈欄杆,方便了登山的遊人,這是開發的盛期。

到了清代,上山的遊人不計其數,來到華山的文人雅士絡繹不絕,極大地增強了華山的盛名。

拓展閱讀

相傳有位書生劉彥昌上京趕考,聞聽華山三聖母十分靈驗,便去抽簽問前程。他虔誠地連抽三簽都是白板,無一靈驗。劉彥昌氣極了,題詩粉壁牆嘲笑三聖母。三聖母聞訊用雷雨懲罰他,後又惜他才貌雙全,隨後與他結為夫妻。二郎神楊戩得知妹妹三聖母私配凡夫,違犯天條,便把三聖母擒來壓在華山下。三聖母生下的兒子沉香,長大後拜師呂洞賓學藝。神功學成,便找楊戩尋仇。經過一場生死大戰,舅父楊戩敗北。沉香揮巨斧力劈華山,救出娘親。至此,劉彥昌、三聖母和兒子沉香終得團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