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3 / 3)

從此遼兵給楊繼業送一綽號叫金刀“楊無敵”。

公元983年,遼國老王病死,12歲的耶律隆緒當了皇帝。他的媽媽蕭太後替他管理朝事。

北宋王朝想趁此機會,收複以前被遼國占領的地方。於是就派潘仁美、楊繼業和呼延讚等帶領三路人馬去完成這個任務。

楊繼業和潘仁美很快收複了好幾個地方,可呼延讚等卻打了敗仗,因此北宋王朝立即命令三路人馬全部撤回。

部隊撤狼牙村時,遼兵已尾追上來。楊繼業和潘仁美商量說:“敵人追得凶猛,咱們派出一支人馬吸引敵人,然後再派戰鬥力強的人馬,布下伏兵出其不意殺退敵人,這樣才能掩護大部隊撤退。你覺得怎麼樣?”

可是,不懂兵法的監軍王侁,不同意楊繼業的建議,還說楊繼業害怕遼兵。這下可把楊繼業給氣壞了。

“王監軍,我楊繼業並不是貪生怕死的人,不過現在情況對我軍不利,如果這仗硬打,會讓戰士白白送死。你說我怕死,給我三千人馬前去攻打頭陣。”

然後,他又對潘仁美說:“潘將軍,前邊有個地方叫陳家峪。我要是打了敗仗,會撤到陳家峪,希望你能帶兵在那裏接應。這樣兩麵夾擊定能轉敗為勝。”

說完,帶兵衝入敵陣,好一個金刀“楊無敵”,金刀上下翻飛,敵人紛紛落馬,殺了有幾個鍾頭,敵軍蜂擁而上,越來越多,楊繼業的白盔白甲,都被血染紅了,他也多處受傷,終因寡不敵眾,敗進陳家峪。

滿以為能夠得到潘仁美派兵的接應,可是連一個援兵的影子也沒見。楊繼業氣得直跺腳,這時敵軍又追上了,楊繼業帶領殘兵又和敵人拚殺起來。

戰著戰著楊繼業身邊的戰士隻剩下一百多人了,可遼兵卻越來越多。

楊繼業含著眼淚對戰士們說:“你們都有妻兒老小,趕快衝出逃命吧!”

戰士們也感動地說:“老將軍何出此言,要戰我們一起戰,要死咱們一起死!”

敵人又衝上來了,戰士們擦去淚水,又投入了激戰。

最後,楊繼業的兒子楊延玉戰死了,楊繼業仍奮力拚殺,忽然一支飛箭射中了他的戰馬,楊繼業被摔在地上。

遼兵抓住楊繼業,想盡辦法勸他投降,許他高官厚祿,他至死不降。

最後他幾天幾夜不吃不喝為保衛國家獻出生命。

夢想小啟迪

楊繼業忠心保國,戰死疆場,受到曆朝曆代人民的尊敬。我們青少年也要從小樹立愛國愛民的思想,堅定信念,努力進取,為國家貢獻自己的畢生力量。

嶽飛誓死精忠報國

嶽飛,出身農民家庭。少年時,他愛讀《春秋左傳》和《孫子兵法》。他曾經拜名師學習弓箭和槍法,由於虛心求教,勤學苦練,練得一身好武藝,不滿20歲,就能拉開3百斤的硬弓了。

當時,正值國家多災多難,金兵滅了遼國,一直打到宋朝的京城汴梁,到處燒殺搶掠,連皇帝、太上皇及大臣等三千多人也被俘虜了。

國難當頭,為了保家衛國,嶽飛毅然應募,參加了抗金的隊伍。臨行前,嶽飛的母親在他背上用鋼針刺了“精忠報國”4個大字,對他說:“不要掛念家裏,希望你永遠為國效忠,誓殺金賊!”母親的希望,嶽飛牢記心中。

從軍後的嶽飛英勇善戰,立了許多戰功。南宋政權建立後,嶽飛以下級軍官身份,上書反對宋高宗南遷,要求北伐。不料觸怒了主和派,他們以“越職言事”的罪名,革掉了他的軍職。

“欲將心事付瑤箏。知音少,弦斷有誰聽?”嶽飛一腔愛國熱情,換來的隻是無情打擊!但是,嶽飛毫不氣餒。他所記掛的不是個人的進退榮辱,而是國家的命運和民族的存亡。他相繼投奔在張所、宗澤手下,帶領隊伍轉戰黃河南北,深入到太行山下,屢建戰功。

懦弱無能的南宋小朝廷,堅持妥協投降的政策,金兵則乘機南進,跨過黃河,打到了江南。時局的混亂,使嶽飛的軍隊和朝廷失去聯係,成為孤軍。嶽飛不畏艱險,主動出擊,在廣德六戰六勝,打的金兵聞風喪膽。在常州四戰四捷,金兵死傷慘重並相繼收複了建康和襄陽六郡,使“嶽家軍”聲威大震。趙構特賜嶽飛一麵軍旗,上麵繡著四個赫赫大字“精忠嶽飛”。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嶽飛念念不忘抗金收複失地的大業。1140年,嶽飛率軍揮師北上,嶽家軍以銳不可當之勢,連克數城,“精忠嶽飛”的戰旗所向披靡。

7月,嶽飛親自率領一支輕騎進駐郾城。金將兀術則糾集了一萬五千名精兵進逼郾城,並拿出了他的王牌軍鐵浮圖,即三騎一組人和馬都披上厚重的鎧甲,看起來像鐵塔的軍隊、拐子馬,企圖一下子吃掉“嶽家軍”。

嶽飛觀察了形勢後,先命令兒子嶽雲帶領一支騎兵闖入敵陣,衝亂了敵人的陣腳,然後派步兵和騎兵一齊出擊。步兵手拿麻紮刀,低著頭,專砍敵軍的馬腿。騎兵專門對付馬上的金兵。他們先用長槍挑去金兵的頭盔,再用大斧砍掉金兵的腦袋。馬上馬下緊密配合,把金兵打得人仰馬翻。這就是有名的郾城大捷。之後,嶽飛乘勝追擊,在朱仙鎮,把金兀術的十萬大軍打的作鳥獸散,狼狽逃竄。金兀術感歎地說:“撼山易,撼嶽家軍難!”

喜人的抗金形勢,使人民歡欣鼓舞,嶽飛也非常興奮“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的夙願,就可以實現了,他充滿信心地對部將說:“直抵黃龍府(今吉林農安),與諸君痛飲爾!”

可是,正在這時,朝廷在一天內連下12道金牌,要嶽飛“立即退兵”。

原來,高宗和秦檜害怕嶽飛繼續前進,會阻礙他們的投降計劃,也害怕勝利後更加強大的“嶽家軍”會威脅他們的統治。因此,就在嶽飛取得勝利的時候,他們先通知其他各路宋軍停止前進,又以“孤軍不可久留”為借口,下令嶽飛退兵。

望著抗金義士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中原沃土,嶽飛淚流滿麵,他憤憤地說:“十年之功,廢於一旦!所得諸郡,一朝全休!”

秦檜為了投降賣國,竟誣陷嶽飛造反,把他和他的兒子嶽雲,部下張憲逮捕入獄。1142年,宋高宗和秦檜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殺害了嶽飛,嶽飛當年僅39歲。

夢想小啟迪

嶽飛的名字已深深刻在世代中國人民的心中,而秦檜等人,卻被鑄成鐵像反剪雙手,長跪於英雄的墓前,千秋萬世受到人們的唾罵。這正表達了我們民族鮮明的忠奸是非觀念和愛憎之情。

宗澤管物價殺奸商

宗澤,字汝霖,婺州義烏,即今浙江義烏人,元祐年進士,北宋名將。宗澤曾任嶽飛為將,屢敗金兵。嶽飛被害後,他多次上書,力請高宗還都汴京,收複北方失地,遭到投降派的抵製,憂憤成疾,鬱鬱死去。臨死時,還不忘收複北方失地,連聲呼喊:“過河,過河,過河……”

宗澤不僅在戰場上威震四方,在整頓首都市場物價方麵也有佳話流傳。“靖康之變”,金滅北宋。宗澤出任東京,即今開封留守。由於戰亂,一時物資緊缺,物價飛漲,百姓無法生存。

宗澤多次下令控製物價,毫無效果。物價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怎能任其自流呢!

宗澤想到這兒,決定從與百姓生活關係最大的飲食業入手。他派人調查了作為食品原料的米麵價格,知道與從前價格變化不大,又令府中廚師製作與市場重量相同的籠餅。

經過反複計算,每個籠餅的工料費僅值6錢,而市場上賣到20錢。為什麼籠餅不肯落價呢?他經過察訪得知,是豪商在作祟。他們控製著市場,不準小商降價。

宗澤叫來開封最大餅店老板並各業豪商。宗澤問最大餅店老板:“從前,每個籠餅售價7錢,今賣20錢,難道是因為麵粉的價格成倍上漲嗎?”

老板滿不在乎地回答:“戰亂以來,米麵價格不定。同行這樣賣,我也這樣賣。我不能違背同行公議,隨意降價呀!”

宗澤厲聲說:“經過察訪,你等欺行霸市,故意抬高物價,並搗毀過降價商販攤點,毆打賤價買餅顧客!”

老板無言以對,戰戰兢兢。宗澤拿出府裏做的籠餅,說:“此餅與你們所賣,重量相同。精細計算,每枚工本費隻需6錢;若賣8錢,就已有兩錢之利。我今天下令,每枚籠餅隻準賣8錢,誰敢超過,立即處斬。今天,先借你的人頭用用,來執行降價命令!”於是,令人把這個老板押到大街,砍頭示眾。並且,重申了降低規定。

商人們知道官府所定價格合理,又看到餅店老板的下場,誰還敢違抗呢!

夢想小啟迪

宗澤監管物價,殺奸商的故事,說明了一個道理,那就是隻要是一心為民,公正合理的政策,老百姓就會擁護,奸商就會害怕。當然,令行禁止,嚴明執法也是宗澤監管物價成功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