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穿布鞋女孩的心
教師節那天,一大群孩子爭著給老師送來了鮮花、卡片和千紙鶴,他們的一張張小臉蛋洋溢著快樂,好像過節的不是老師倒是他們。
一張用硬紙做成的禮物很特別,硬紙板上畫著一雙鞋。看得出紙是自己剪的——周邊很粗糙,圖是自己畫的——圖形很不規則,顏色是自己塗的——花花綠綠的,老師能穿這麼花的鞋嗎?
硬紙板上麵歪歪扭扭地寫著:
老師,這雙皮鞋送給你穿。
看著署名像是一個女孩——這個班級他剛接手,一切都不是很熟,從開學到教師節,也就是十天。
他把“鞋”認真地收起來,“禮輕情義重”啊!
節日很快就過去了。
有一天,他在批改作文的時候,看到了這個女同學送給他的這雙“鞋”的理由。
別人都穿著皮鞋,老師穿的是布鞋,老師肯定很窮,我做了一雙很漂亮的鞋子給他。不過那鞋不能穿,是畫在紙上的。我希望將來老師能穿上真正的皮鞋。我沒有錢,我有錢一定會買一雙真皮鞋送給老師穿的。
這是一個不足十歲的小姑娘的心願。他的心為之一動。但是,她怎麼知道穿布鞋是窮人的標誌呢?
他,想問問她。
這是一個很明淨的女孩子,一雙眼睛清澈得沒有任何雜質。當她站到他麵前的時候,他似乎找到了答案。
他看見了她正穿著一雙方口布鞋,鞋的周邊開了花。這雙布鞋顯然與自己腳上的這雙布鞋不一樣。
於是有了下麵的問話。
“爸爸在哪裏上班?”
“爸爸在家,下崗了。”
“媽媽呢?”
“不知道……走了。”
他再—次看了她腳上的布鞋,那一雙開了花的布鞋。
他從抽屜裏拿出女學生做的那雙“鞋”來。這時他感受出這雙鞋的分量。
她問:“老師你家裏也窮嗎?”
他說:“老師家裏不窮。你家裏也不窮。”
“同學都說我家裏窮。”她說。
他說,“你家裏不窮,你很富有。你知道關心別人,送了那麼好的禮物給老師。老師很高興,你高興嗎?”
她笑了。
“和老師穿一樣的鞋子,高興嗎?”
她用力地點點頭。老師帶著她來到教室,他問大家:“老師為什麼穿布鞋呢?”
有的同學說,“好看”;有的說:“透氣”,因為自己的奶奶也穿布鞋;有的同學說,“健身”,因為自己的爺爺打拳的時候都穿布鞋;但是沒有一個人說老師窮。
老師說:“穿布鞋是一種風格,透氣,舒適,有益健康。”
後來,這位老師告訴同學們,腳上穿著布鞋心裏卻裝著別人,是最讓老師感到幸福的!隻有富有的人才能給予別人幸福,能給予就不貧窮。
同學們聽了老師的話,都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夢想小啟迪
擁有善良就擁有智慧,擁有愛心就擁有財富。沒有人能選擇自己的出生,但是人人都能選擇自己的人生,選擇過有愛心、有自尊的生活。
吃枇杷的小女孩
客車在蜿蜒的盤山公路上飛奔,小劉抱著兒子回鄉下老家。眼看著離娘家越來越近,小劉心中充滿了歡樂。
兩歲的兒子一路上嘴巴沒閑著,吃了水果又吃餅幹,接著拿出了“娃哈哈”。
一會兒,兒子小聲地叫著:“媽媽,你看……”
她一瞧,前麵座位上的一個小女孩兒正目不轉睛地盯著兒子手裏的“娃哈哈”,自己嘴裏正吃著新鮮的枇杷。
小劉知道那個小女孩眼饞兒子手裏的飲料,就在兒子的耳邊悄悄地說:“別理她!”
也許聽到了媽媽和兒子的說話,小女孩兒的奶奶——一個農村老太太,轉過頭來看了小劉兒子一眼,然後對小女孩兒說:“把你手裏的枇杷給弟弟幾顆,婆婆這兒還有。”
老人說完,微笑著,一臉慈祥地看著孫女把枇杷遞給了小劉的兒子。
那一刻,小劉真是羞愧難當。說真的,當初不給小女孩兒拿“娃哈哈”,純屬舍不得,因為她包裏隻有一瓶了。
而現在——小劉毫不遲疑地從包裏掏出“娃哈哈”遞給了小女孩兒。老人立即連聲道謝。
看著老人真誠而樸實的笑容,她的心裏真不是滋味。如果當初能先伸出手送給小女孩兒“娃哈哈”,心裏也就沒有這麼多的愧意了。
雖然隻是一瓶“娃哈哈”,卻讓人們得到了許多啟示。
夢想小啟迪
人生中,許多時候需要搶先伸出你的手,這樣你會比別人得到更多的友誼,享受更多的幸福。伸出手吧,主動幫助他人,你會得到意想不到的快樂。
女孩與花的交流
一個小女孩兒站在花叢中,正扶著花枝,歪著腦袋,煞有介事地對花私語。一朵朵鮮花含苞欲放,映照著女孩漂亮的臉蛋。
一個正在花園尋找靈感的詩人,被這幅美麗的場景感動了。
詩人走過去,靠近她,蹲下去,問:“你在說些什麼呀?”
女孩兒道:“我說,花朵你好漂亮啊!”
“花朵能聽到你的話嗎?”
“能的,”小女孩兒很自信,“隻要靠近她,她就能聽到你說的話。”
隨後,女孩又機靈地打起比方:“你對我說話時,不也是蹲下來,靠近我的嗎?”孩子的天真,讓詩人不禁笑了起來。
但詩人並不懷疑女孩兒所說的話的真實性。詩人相信女孩兒與花的心靈是相通的,相信女孩兒對“距離”的認識。